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张帆;刘光辉;刘庆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出血部位、术前意识、瞳孔改变、中线移位情况分别采用钻孔碎吸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破入脑室者行脑室外引流.结果:恢复功能15例,生活自理6例,部分自理4例,重残2例,死亡9例.结论:金谷氏Ⅲ、Ⅳa、Ⅳb级应早期手术.基底节内侧型适合钻孔碎吸引流;外侧型则依患者年龄、术前意识状况、中线移位情况可分别采用钻孔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术;混合型出血因血肿量较大、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较重、宜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早期、超早期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的诊治进展

    异位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国外的发生率较过去增加2-3倍,美国1970年的发生率4人活产计算为4.8‰,而1983年增加到19.2‰.国内由1:162上升到1:56-93[2].

    作者:邝美玉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4年-2002年2月8年间18例MDS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作者:湛翠兰;邓建平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胎儿娩出24h内阴道流血达到或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发生率约3-5%,特别是产后大出血者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若失血性休克重、持续时间长,即使获救也可能发生席汉氏综合征,因此必须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雪梅;高国雁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护理和堵管的原因及对策

    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药物治疗、输液、胃肠外营养,危重病人的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急救,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现我院普外科已普及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这对于及时准确地静脉给液提供了快捷的治疗途径.现把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临床护理和堵管的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冯秀双;陈淑慧;王春荣;王海燕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封闭加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0例

    笔者运用封闭加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汪义兵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及配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边缘学科的药学技术的渗入,新药的源源不断问世,不断更新换代.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合理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疗效或减轻毒副作用,还可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贾传芹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血液灌流抢救氯氮平中毒1例

    患者,男,64岁,主因昏迷10h,急诊入院.患者于发病前一天与家人争吵、当晚十二时家人发现其进食后入睡,于次日晨6时许其子发现患者呼之不应,呼吸粗大,并发现床头有两个氯氮平空瓶(200片),随即抬入急诊科给予洗胃、静点美解眠,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小便失禁,于10AM送入病房.

    作者:程建平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68例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症病人保证气道通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现将我院1996年5月-2002年8月间的68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学萍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科雷氏骨折合并腕舟骨骨折13例漏诊报告

    科雷氏骨折合并腕舟骨骨折,临床检查或X光诊断均很容易被遗漏.1994年-2001年我对13例科雷氏骨折复诊时发现合并有腕舟骨骨折,现将漏诊原因分析如下:①科雷氏骨折合并腕舟骨骨折较少见,很容易忽视.

    作者:汪义兵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益气固肾止崩汤配合治疗不规则阴道流血94例分析

    各种原因所致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就我科自1997年-2001年收治的排除妊娠所致的出血病人,经激素、刮宫、止血药物等西医方法治疗无效,而经采用中药益气固肾止崩汤配合治疗94例,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张子立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我科通过制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程序,尽早发现出血前的先兆症状,采取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率.

    作者:贺秀萍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准确、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取代镜检法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采用静脉血的意义已被大家所接受.然而,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要获得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作出错误的判断,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多种因素,并加以纠正.

    作者:袁美莲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出血部位、术前意识、瞳孔改变、中线移位情况分别采用钻孔碎吸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破入脑室者行脑室外引流.结果:恢复功能15例,生活自理6例,部分自理4例,重残2例,死亡9例.结论:金谷氏Ⅲ、Ⅳa、Ⅳb级应早期手术.基底节内侧型适合钻孔碎吸引流;外侧型则依患者年龄、术前意识状况、中线移位情况可分别采用钻孔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术;混合型出血因血肿量较大、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较重、宜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早期、超早期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张帆;刘光辉;刘庆华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科从2001年9月-2002年1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20例,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艳青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山东省冠县新生儿不同日龄红细胞六项值及血小板计数动态观察

    在新生儿疾病诊疗过程中,血常规检查是基本的化验项目,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新生儿血细胞在新生儿不同日龄阶段呈现动态变化.

    作者:梁琴芳;杨海燕;李晓兰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醒脑抗栓灵对脑中风治疗作用的研究

    观察醒脑抗栓灵对实验动物的镇静、抗血栓、减少脑梗塞面积作用.结果表明,静滴醒脑抗栓灵2.0g生药/kg,使小鼠自主活动数减少,同剂量对给予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2.0g生药/kg的醒脑抗栓灵和牛黄清心丸均使小鼠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并能抑制大鼠体外、体内血栓的形成,尤对体内血栓抑制更为明显;静滴1.0g生药/kg醒脑抗栓灵,能减轻局部脑缺血大鼠的行为障碍和一定程度的减少脑梗塞面积的作用.

    作者:于德志;莫宗琪;刘树刚;任守海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浅谈安瓿折断后减少玻璃微粒的方法

    安瓿折断后会有许多玻璃微粒,肌注或静滴时比针头口径小的微粒可随药液进入人体肌肉组织及血液中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所在区域肌肉及静脉组织无菌性炎症,出现红肿、硬结、疼痛.

    作者:朱国英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新生儿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现对我院1995年-2000年,部分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致病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李晓娟;魏学民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出院指导

    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62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3-6月后无效),针对病情不同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出院时进行康复指导,随访半年以上,得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芹;郑红艳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平喘药物的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近来学者们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该炎症过程中有许多细胞成份参与,包括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作者:司继刚;孟金薇;赵群 刊期: 2002年第3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