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新生儿双侧腹股沟皮肤裂口并感染的护理

林小莲

关键词:新生儿, 双侧腹股沟, 皮裂, 感染
摘要:新生儿期间,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外伤的损害,本院于2012年2月7日收治1例罕见的新生儿双侧腹股沟外侧端皮肤因外力损害致裂开并感染的病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过程及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19 d,因发现腹股沟皮肤裂口1d而入院.患儿出生于农村,生后其外婆采用传统的蜡烛包包裹法,用包布裹紧患儿下肢及腰臀部,并用直径0.5 cm的索带于患儿臀部处捆紧.又因正值寒冬,担心每日沐浴易致患儿受凉,故多日未予全身皮肤护理,在采用蜡烛包包裹期间曾出现患儿哭吵不安的现象,家长未予重视.数日后在给患儿沐浴时发现双侧腹股沟外侧端皮肤有裂口方来本院就诊.入院时检查:体温37.8℃、心率136次/min、呼吸42次/min,进食牛奶吸吮好,量稍少,每次约20 ml,无呕吐现象,解大、小便正常.患儿双侧腹股沟外侧端皮肤均可见长约2.5 cm、宽约1 cm、深约1 cm的斜行裂口,裂口处可见脓性渗液及黄色组织溶解物,裂口边缘红肿.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知-信-行理论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知-信-行理论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将9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运用知-信-行理论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孕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多数条目)均较对照组孕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知-信-行理论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孕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增加对GDM知识的掌握,促进健康信念的形成和增进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陈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从阴道镜检查中谈健康教育

    总结了从阴道镜体检中发现女职工的妇科疾病,从而体会到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从体检中可以看出广大妇女妇科知识贫乏,严重缺乏保健意识,因此要加强对本群体的健康教育.

    作者:杨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中的应用体会

    总结了舒适护理在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中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实施治疗上的舒适护理,同时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护理,使患者获得生理、心理方面的舒适感和安全感,以佳状态接受治疗.认为实施舒适护理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程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术后输液管道脱落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结了10例术后输液管道脱落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留置针贴膜卷边松脱、输液管直接连接三通、掀被子时不慎带脱、巡视不够等是导致输液管道脱落的主要原因.护理对策主要有妥善固定输液管,加强巡视等.认为术后避免患者烦躁、妥善固定静脉留置管道、及时更换肝素帽、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巡视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输液管道脱落的发生,确保术后患者输液安全顺利进行.

    作者:李满爱;董彩梅;李月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324例患者院前急救和转诊途中的监护护理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324例院前出诊和转诊患者的急救护理状况,324例患者均安全到达医院.认为出诊前的急救物品准备,掌握长途出诊的适应症,履行告知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院前急救中急救护理水平的保证.

    作者:陈慧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双名身份识别在门诊连续输液医保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名身份识别在门诊连续输液医保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门诊输液室在接诊连续输液治疗的医保患者时,认真核对患者的两种身份,即输液单上患者的姓名和收费单上患者的姓名,两者核对无误后才能实施治疗.结果 门诊医保输液患者未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结论 双名身份识别方法可提高护理人员对医保患者身份识别与判断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是减少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芝翠;刘苏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常规放化疗后复发和/或转移性鼻咽癌的护理

    本文总结了15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常规放化疗后复发和/或转移的Ⅲ、Ⅳ期鼻咽癌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用物准备、心理护理、血管选择、重点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四方面.认为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化疗虽然注意事项多,不良反应严重,但只要加强预防和护理,能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林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常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康复训练;对照组98例行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为87.8%,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是临床治疗面瘫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斯的明溶液灌肠护理对阑尾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溶液灌肠护理对阑尾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本院行开腹阑尾切除手术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69例(单号),对照组73例(双号).对照组按腹部术后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2h开始加用40℃左右新斯的明溶液50ml,小剂量灌肠,每晚灌肠1次,连用3d.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切口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疼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斯的明溶液灌肠可以促进阑尾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可以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腹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袁特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急诊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从医院管理、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防范对策和改进流程,健全管理;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转变观念,加强沟通宣教;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建立规范的专业培训制度,提供优质服务等,为减少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

    作者:叶东红;陈艾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治疗指导等.认为做好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术的综合护理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的保证.

    作者:江水秀;陈生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改良鼻饲法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鼻饲法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恒温持续泵入鼻饲液;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推注鼻饲液.结果 观察组胃潴留、食物反流、误吸、腹胀发生情况明显少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呕吐、腹泻、便秘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鼻饲时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恒温泵入,有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维护胃肠功能,减少因鼻饲产生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量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结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缺编严重;配置及使用不合理、工作辛苦、职业压力大;管理者不重视护理人员的发展需求、重使用轻培养;社会保障欠完善;缺乏激励机制.认为只有加强护理管理,重视护士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及保障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缓解其工作压力,才能有效控制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流失,稳定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

    作者:张业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症状观察,引流管护理,高热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护理等.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对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卫红;詹也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总结了58例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合理的饮食管理,严格的血糖控制,良好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术后的血糖监测,伤口护理,饮食指导及合理应用胰岛素等.认为认真仔细地术前及术后护理是保证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孙平;罗蕊丽;李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包括脑水肿、心肌损害、肺水肿、肾功能不全、迟发性脑病等并发症的病情观察及针对性护理.认为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屠耀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儿吸痰管在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气管切开术是神经外科急救和治疗过程中,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有效通气的必要措施.持续吸氧是术后的常规护理内容之一.本科以往采用头皮针减去针头部分代替吸氧管吸氧,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很多缺点,如材质轻,致使病人在躁动时、深呼吸时或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易滑出气管套管外;管径小,易被痰液阻塞;易卷曲,导致插入深度不够.本科自2011年开始将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次性小儿吸痰管用于气管切术后吸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筠;朱清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啶和哌替啶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寒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哌替啶预防全麻术后患者寒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将90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分为3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哌替啶组(P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停止气腹时3组分别静注右美托咪啶0.5ug· kg-1、哌替啶0.5mg· kg-1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全麻恢复期寒战的发生情况和呼吸抑制(SPO2≤90%)、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与C组比较,D、P组寒战的发生例数少、强度低,且寒战发生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寒战各指标D、P组组间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③D组嗜睡发生率,P组呼吸抑制、嗜睡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④P组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啶和哌替啶均可预防全麻术后患者寒战,右美托咪啶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少,有利于减少全麻术后护理工作量.

    作者:朱琼芳;姚晓琴;牛丽君;陈旭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结了全程舒适护理在623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产妇中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了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术中舒适的环境及体位及术后舒适护理等方面.认为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应用全程舒适护理,能使产妇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提高产妇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欧阳玉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8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结了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阶段相应的心理问题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心理问题主要为确诊期的恐惧、紧张、否认心理;治疗期的依赖、抗药心理;临终期的抑郁、激怒心理.依据心理学理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及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86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治疗,杜绝2例患者自杀倾向.认为因人而异,适时地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正面疏导,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朱瑞红;刘锦霞;许小兰;卢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