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造血

张立丽;夏凤琴;王冠军

关键词:
摘要:自从1973年Jaffe等首先成功的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来,由于其来源充足,取材、操作方便,而且是人的内皮细胞(EC),在功能上比动物实验所得的内皮细胞更符合人体,因此,已成为内皮细胞体外实验的主要材料[1,2].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良、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病中β-HCG及游离β-HCG的变化

    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疾病等,是一组由胚胎的滋养细胞发生变化而来的疾患,因其继发于妊娠故又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1].当GTD和正常妊娠时,体内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HCG)含量升高,为了解GTD病人β-HCG及游离β-HCG(free-HCG,Fβ-HCG)的变化,我们对GTD病人测定了上述二种不同的HC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平;金玮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如何发挥计算机护士工作站主观能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已进入各大医院.我院自2000年6月正式运行院区局域网以来,完全摆脱了繁琐的手工操作,进入了全方位的医院网络化管理时代,护士工作站子系统可谓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确保医疗护理及经济管理质量的关键,现将我们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英辉;张玉敏;张晓东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重度热压伤创面应用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0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热压伤病人168例,其中手热压伤132例,我科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重度手热压伤创面2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福兴;刘拱喜;韩兴海;邹瑞丽;王强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急性胆管炎病人IL-10的动态变化及术后应用r-hGH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动态检测急性胆管炎病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术后应用人重组生长激素(安苏萌,r-hGH)以探讨IL-10、r-hGH在急性胆管炎发病及恢复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①46例急性胆管炎病人血清IL-10的测定采用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②急性胆管炎病例分为实验组(应用r-hGH)与对照组.两组病人于术后第1、6、12天监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值.结果:①急性胆管炎病人入院时血清IL-10浓度高为356.9±31.6Pg/ml,正常人血清IL-10浓度为92.5±21.6Pg/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6、12天所检测值,实验组与对照组除术后第1天结果(P>0.05)外,其它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IL-10参与了急性胆管炎病人的病理过程随病情好转,IL-10降至正常.②术后应用r-hGH可促进急性胆管炎病人肝功能恢复.③IL-10及r-hGH在急性胆管炎病人机体免疫方面具有相应的积极作用.

    作者:戴东;谭小宇;曾宪成;杜松涛;颜文贞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胰岛素瘤病人2例围手术期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胰岛素瘤(Insulinoma)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它是由胰腺的B细胞形成的肿瘤,也可因胰岛细胞增生所致,分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种,其中90%为良性腺瘤或胰岛腺样组织增生,10%是胰岛细胞癌,临床表现主要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亢进而产生的一系列低血糖症状,由于长期反复低血糖导致脑细胞退行性变化,病人可出现抑郁、嗜睡、智力减退、痴呆及精神异常,容易出现误诊.

    作者:郭玉桂;徐美菊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简介几种中药饮片的鉴别

    中药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为了澄清市场上药品的混乱,将几种药品用一般常规的方法加以鉴定,使伪劣药材失去市场,对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张春雨;李丽莹;王美村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北京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观察

    目的:采用动态监测血压的方法评价北京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谷峰比值.方法:多中心开放试验,服用安慰剂2周后舒张压≥95mmHg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北京降压0号每日1-2片共8周,采用SPACELAB90706动态血压仪监测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并进行谷峰比值的计算.结果:坐位血压降压有效的75例病人完成了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全天收缩压下降17.6mmHg,全天舒张压下降12.6mmHg.收缩压的谷峰比88.9%,舒张压的谷峰比73.3%.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北京降压0号每日一次服药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并维持24小时疗效.

    作者:吴彦;孙宁玲;卢熙宁;李蕾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三九胃泰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评价

    慢性胃炎症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通过很多研究能看出这种病在人口中占很高的比率,对老百性的健康影响很大.病情在时虽然不是很重,但也影响生活和劳动,如不得到治疗会引起病变.所以胃病治疗一直得到卫生行业的关注.

    作者:陈翠;武南;赖青贤;牟之新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3例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严重眼外伤可致虹膜消失、晶状体甚至眼后部损伤,导致视功能减退,而给病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治疗上常需摘除晶体、切除前节玻璃体及行视网膜复位术,术后无虹膜和晶体的病人会出现畏光和视功能障碍,通常会二期植入带虹膜型的人工晶体改善病人的视力情况,笔者于2001年7月-200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进修期间,参与了3例带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前节玻璃体切割术的病人的护理,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玲;曾继红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腹腔镜诊治卵巢恶性肿瘤1 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中术后诊断符合率,术后腹壁穿刺孔肿瘤转移种植情况,并分析腹壁穿刺孔转移与病情恶化同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处理、肿瘤类型与期别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腹腔镜检查结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于卵巢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达92.9%(13/14).卵巢上皮性癌腹腔镜手术后入路伤口转移和种植发生率为16.7%(2/12),主要发生在合并大量腹水的晚期患者,特别是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者更容易发生肿瘤转移和扩散.结论:腹腔镜在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腹腔镜及气腹环境对卵巢癌生长和转移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刚;陈露诗;林铁成;陈蔚瑜;李光仪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胸腹联合伤8例诊治体会

    我院自1996年-2001年1月收治8例胸腹联合伤病人,均手术治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晓洪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产妇健康教育指导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剖宫产人数越来越多,为了减少产妇痛苦,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必须做好健康教育指导,而我国目前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人们的保健意识大大增强,但健康教育仍滞后,特别是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健康教育较为薄弱,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实为重要.

    作者:王可清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它是多发性神经病中的一种类型,除广泛侵犯的神经干及末梢外,还累及神经根、颅神经等.

    作者:陈豫红;杨红梅;张玉玲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造血

    自从1973年Jaffe等首先成功的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来,由于其来源充足,取材、操作方便,而且是人的内皮细胞(EC),在功能上比动物实验所得的内皮细胞更符合人体,因此,已成为内皮细胞体外实验的主要材料[1,2].

    作者:张立丽;夏凤琴;王冠军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胸导管插管综合治疗淋巴道转移癌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通过10例实验犬经胸与经颈部胸导管插管,为经不同途径胸导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4例保存插管2 3个月,无乳糜胸、插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另外,经插管引流采集淋巴液,保存后回输,经插管化疗及检测淋巴液等研究,均为以后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可以推论临床应用胸导管插管引流及经胸导管插管化疗等是完全可行和安全的.

    作者:张军;张维;王永亮;曹克宏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双囊气压止血肢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我们设计了双囊气压止血肢带(以下简称双囊止血带)来代替单囊气压止血肢带,经过多次改进于1996年3月开始在四肢手术过程中应用,至2000年10月临床共应用104例,随机选择128例使用单囊止血带病人作对比观察,双囊止血带有明显的优越性,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飞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宫外孕B超误诊为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患者,31岁,于3天前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烧而来院就诊,患者孕2,产1,月经不规律,约50-60天为1周期,无阴道流血.体质消瘦,轻度贫血貌,皮肤未见瘀血斑点,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胆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下腹部肌紧张,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一包块,边界不清,不移动,直径约有8.0×6.0cm大小,有触痛,质较硬,有波动感,表面光滑.

    作者:高良友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1998-2002年我科收住4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39例,女9例.其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者30例,经抢救治疗好转者24例.总结以上经验,对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新娥;武秋凡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黄芪注射液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12个月.因咳嗽、发热3天,在我院门诊检查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入院.给于头孢噻肟钠、双黄连静滴治疗3天,病情好转.为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联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药厂生产,批号013433)4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60m1,静滴该药3min(输入黄芪约2m1),患儿出现恶心、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全身皮肤粘膜潮红,可见散在红色米粒样丘疹出现,伴有瘙痒.

    作者:陆德贵;李俊清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椎弓根梯形框架系统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伴后凸畸形全脊柱截骨内固定

    目的:研究改良USS椎弓根梯形框架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伴后凸畸形全脊柱截骨矫治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根据后凸角度采用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椎截骨,应用改良USS椎弓根梯形框架内固定系统固定,对后凸角度矫正率,截骨融合率,内固定结构稳定性进行随访统计.结果:31例得到术后平均12个月随访,术前脊柱后凸角平均73°,术后凸角度平均为12°,截骨融合率96.7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83.56%;无1例发生断钉、断棒及联接结构松脱.结论:采用改良USS椎弓根梯形框架内固定系统固定,因内固定坚固,增加了脊椎融合率,同时亦提高了后凸角度矫正率,脊柱恢复生理曲度.

    作者:高吉昌;贾全章;张承敏;陈庆贺;王长纯 刊期: 2002年第15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