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道肿瘤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蔡德元;董立燕

关键词:
摘要: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无论是单一药物化疗,还是联合药物化疗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杀灭残存肿瘤细胞或存在的隐性及微小病灶.故而肿瘤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是为防止和减少转移复发的极为主要的措施.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板兰根冲剂服用方法与药物配伍的体会

    板兰根冲剂是感冒常用的药物,可是有许多人认为效不佳,实际上是服用方法不当及未与其它药物配伍导致的.许多人在感冒时,1日3次服用板兰根冲剂,甚至有时1次服用20g,效果仍不明显.正确服用方法是,1次5g,1日4次,服用时间为餐后每次10~30min及晚上九点或十点服用1次.症状严重时,在服用的同时加服VitC片200mg.按照这种方法服用,1-2日感冒症状即可消除.

    作者:邹朝霞;王永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常见病原体的分布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盲目用药.方法:对198例ARI患者的鼻咽分泌物进行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0X)、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衣原体(CP)、沙眼衣原体(CT)、肺炎支原体(MP)、解脲支原体(UU)检测,检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果:ARI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呈CP(33.8%)>RSV(29.3%)>COX(17.7%)>MP(15.2%)>CMV(14.1%)>ADV(10.6%)>UU(5.6%)>CT(4.5%)捧列.对照组也有一定的阳性检测结果,但ARI组与对照组病原体分布情况(除CT和UU以外)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X2test,P<0.01-0.001).结论:临床ARI的主要病原体是CP、RSV、COX、CMV、MP、ADV,诊治ARI时应根据所感染的病原体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刘李承;薛承岩;邢志俐;张庆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利福平眼液尿道灌注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

    我科从1999年12月-2001年12月采用利福平眼液尿道灌注与口服司帕沙星胶囊,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20例,并与单独使用司帕沙星胶囊的20例作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崇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食道癌病人健康教育的实践

    整体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自90年代以来已经进入我国各级医院,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在具体实施外科整体护理的过程中,体会到针对个体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争取病人配合,成功地完成整体护理及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今以食道癌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为例,作一简介和报告,希望有所裨益.

    作者:朱建军;刘永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双扁形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1987年3月-1999年2月,我院根据胫骨髓腔两端大中间窄的解剖特点,采用双扁形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少先;白孚生;皇甫树怀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消栓通络丸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为了探讨脑梗塞的有效治疗方法,自拟消栓通络丸,治疗中医辩证为气阴两虚血瘀证的脑梗塞患者6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凤群;张学方;李建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顺行插管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5年以来,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泪道顺利插管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20例20眼,报告如下.

    作者:姜之财;张永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痤康王治疗寻常痤疮134例临床观察

    1999年-2001年5月我所皮肤科门诊用痤康王,配合口服治疗134例寻常痤疮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卢华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美洛西林钠系半合成酰脲类青霉素,1975年由德国拜尔公司研制,1980年用于临床.其特点为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均有较好的杀菌能力,特别对绿脓杆菌和大部分厌氧菌均有优良的活性,但因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对产酶的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疗效不佳,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作者:曹照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服用斯皮仁诺并发黄胆型肝炎1例报告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2岁,因左脚母趾出现灰甲,但无明显发热、关节肿痛及活动障碍.自服用斯皮仁诺(西安杨森制药厂)4粒/次,1次/日,服用3周,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伴轻度厌油、无明显恶心,小便色黄、呈淡茶水样、以晨起多见、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经门诊化验肝功能TBil:57.1 μmol/L ALT:0.7uKat/L.

    作者:毛迎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卒中后抑郁症

    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它能延迟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损伤的恢复,增加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及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1].因此,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相当重要.我们对132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进行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并检测褪黑素的变化,以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作者:玄昌河;许长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伊维菌素治疗人面部螨虫皮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伊维菌素在国内外主要用于盘尾丝虫病、斑氏丝虫病及肠道寄生虫.现笔者用于治疗人面部螨虫皮炎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面部螨虫皮炎患者,每晚口服伊维菌素6mg,治疗5d;同时外用1%伊维菌素液.与20例口服灭滴灵(甲硝羟乙唑)0.2g,3次/d,同时外用5%灭滴灵膏,连续2W对照.结果:伊维菌素综合疗效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停药时分别为60%和15%;停药1W后治愈率和显效率为69%和31%.对照组治疗1W后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5%和30%,治疗2W后治愈率为10%,显效率为50%,有效率为40%.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伊维菌素除了用在治疗其它寄生虫,也是治疗面部螨虫皮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秦小平;甘绍伯;许颖;赵俊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60例小儿腹泻抗菌药物疗效分析

    我院儿科于99年10月-2001年1月所收治的腹泻患儿中,有粘液和(或)脓血便者60例.现对其药敏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重在总结分析抗菌药物的疗效与选择.

    作者:李金龙;罗金功;王慧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新生儿发热与治疗

    新生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生机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差,因此新生儿体温易随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二是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随着生存环境的转变,由母体内到母体外,接受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刺激而发热,因此对于新生儿发热,应积极寻找病因,才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潘定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单腿悬吊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55例报告

    我院自1990-2001年用单腿悬吊牵引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55例,报告如下.

    作者:郝义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儿科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

    随着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受到护理界的重视.儿科开展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我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整体护理,作为一个基层医院,健康教育更存在着许多难点,现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简单谈一谈儿科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根据我科2年来的工作,我认为基层医院儿科的健康教育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难点,现分述如下.

    作者:陈文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配合

    我院自2001年11月-2002年3月,施行了5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39-78岁,有44例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11例有心肌梗死病史;10例为高血压,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造影结果显示:18例左冠动脉有75-95%不同程度的狭窄,2例左前降支闭塞,4例左回旋支闭塞,14例右冠有50-95%不同程度狭窄,2例完全闭塞,6例右冠开口异常,10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

    作者:龙小兰;张丽华;江贤琼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一氧化碳中毒诱发急性肾功衰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以突然昏迷4h而急诊入院.4h前,患者因在通风不畅、生有无烟煤炉的房间休息1夜.晨间起床时跌倒.随后即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急诊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以一氧化碳中毒(重度)收入院.即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及急慢性肾病病史.查体:T36.5℃,P62次/min,R20次/min,Bpl6/10kpa,浅昏迷,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作者:潘亚良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隐匿型冠心病的调查报告

    隐匿型冠心病(LCHD)是指不伴有心绞痛及相关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具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1].由于LCHD症状隐匿,不易引起患者和医生的注意,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愈后有可能比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更差[2].本文研究,发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LCHD.

    作者:李红宇;李斌;邵东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睾丸内胚窦瘤5例报告

    我院自1985年5月-2000年12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睾丸内胚窦瘤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因一侧睾丸肿大而入院,年龄1-4岁.左侧4例,右侧1例.病程2个月-2年.B超均提示患侧阴囊增大,睾丸实质占位性病变.甲胎球蛋白(AFP)检查阳性2例,阴性3例.病理报告睾丸内胚窦瘤,镜下观察瘤细胞呈多边形,核大,深染呈网状,见S-D小体,边缘见少量受压的睾丸组织,被膜完整.

    作者:张绢厚;石磊;边金平;赵常星;何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