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病与心悸胸闷胸痛的关系

吴德新;张延军;张远卓;王凤珍

关键词:
摘要:近2年在我院就诊的心悸、胸痛、胸闷患者54例.男10例,年龄29 51岁.女44例,年龄29 55岁.曾在它院多次就诊,症状不能缓解.心电图、活动平板及心脏彩超均无异常发现.故进一步检查发现颈椎病变.如下表所示.颈椎3 7椎间孔狭窄为首位,其次4-5椎间孔狭窄,第三位关节增生及颈椎排列较直,同时有椎间孔狭窄.治疗:54例患者按颈椎病治疗,给予按摩、牵引、活血等治疗,症状消失.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在社区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

    我院为武汉市首批通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卫生局的要求和指导下,于2000年5月在翠微街的各居委会协助下对辖区四个示范点的五万多居民全面进行健康排查,针对各种慢性病,分别建立居民医疗档案.现就对的糖尿病患者的上门服务与管理,笔者的经验和体会如下.1 根据健康调查结果,对糖尿病患者建立分项档案.1.1 对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专卡,详细记录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发病日期、家庭史、个人史(肥胖、生活习惯等)、病情记录、其它疾病情况、治疗等;实行微机管理,有情况随时记录入档案.

    作者:徐教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梯形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梯形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6例病人行梯形开窗术,术中沿相邻两棘突间的间隙做梯形扩大,暴露椎管,摘除髓核.按Nakano分级标准统计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人术后3 7天内下地活动.经10-36个月随访,结果优79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梯形开窗既能维持椎管的稳定性,又能充分暴露椎管.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症广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庆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结核合并绿脓杆菌肺炎36例分析

    近年来,绿脓杆菌肺部感染发生率增加占绿脓杆菌感染的2/3,成为临床一大顽症[1].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常见,但从症状、体征及X线特征上很难与继发绿脓杆菌肺炎相鉴别,必须通过痰培养方能确诊.笔者分析本院近3年多收治的36例肺结核合并绿脓杆菌肺炎病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6例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26-78岁,平均58岁.初治肺结核19例,复治17例.除基础疾病肺结核外,合并糖尿病7例,肺心病4例,肺囊肿3例,肺癌3例,肺脓肿2例.

    作者:盖庆玲;王光强;靳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定位的佳方法.方法:对1966-2000年我院收治的17例胰岛细胞瘤病人进行术前B超、CT及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种检查方法定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胰岛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达91.7%,远远高于术前B超的58.8%及CT的66.7%.结论: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佳方法.

    作者:马冲;季德刚;郑泽霖;王大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进展

    自1997年英国科学家Willmut等[1]将成年绵羊乳腺细胞移入去核的的卵母细胞中,成功地获得克隆羊多莉以后,相继获得多种类型的体细胞克隆动物,台用输卵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克隆的牛马,颗粒细胞克隆的小鼠等.关于克隆及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反对克隆人类自身,但对病人所需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克隆持积极态度.本文在胚胎干细胞水平上对国内外治疗性克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秦彦文;黄益民;王绿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由Yamig-awa[1]首次报道.我院从1989-2000年共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40例,其中合并胆管癌17例,发生率为5%(17/340);同时其收治胆管癌193例,肝胆管结石伴发率为8.8%(17/193),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10例,女7例,男:女为1.43:1,年龄28 79岁,平均54.6岁,病程1年以内2例(128),1年以上者15例(88%).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16例,黄疸17例,发热14例,消瘦9例,腹水1例,出现白陶土样大使2例,肝肿大l例.

    作者:田成武;朱华文;曲明;姜田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护理

    阴式子宫全切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极为重要,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9至2000年我科共施行阴式子宫全切32例,年龄37-68岁,平均46±3.1岁.术前妇科检查,子宫小于妊娠3个月,活动度好,边界清楚,且双侧附件正常,排除子宫恶性病变.

    作者:曹红莲;万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NO在奥美拉唑对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中的机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在奥美拉唑对大鼠胃粘膜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前,预先给予奥美拉唑(20mg@kg1)、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4mg@kg1)、L-精氨酸(250mg@kg1)及D精氨酸(250mg@kg1)静脉注射.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LDF)测定胃粘膜血流量(GMBF),采用镉粒还原和比色法测定胃粘膜和血浆NO2/NO3含量,并观察胃粘膜损伤指数(Ulcer index,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损伤组比,奥美拉唑组大鼠UI明显降低(P<0.01),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P<0.01).预先用L-NAME处理后,奥美拉唑保护胃粘膜损伤作用明显减弱;L-NAME抑制作用可被L-精氨酸拮抗,而不被D精氨酸拮抗.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可增加GMBF、胃粘膜和血浆NO2/N03,L NAME可逆转这种作用,但对奥美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奥美拉唑对大鼠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与NO有关,而奥美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与NO无关.

    作者:乐桥良;张捷;张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BID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研究

    目的:评价BID加速超分割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21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BID加速超分割组67例,每日照射2次,1.6Gy/次,间隔时间4-6小时,每周5次.12次后剂量达38.4Gy,患者休息7 10天,再照射8次使总剂量达64Gy,部分患者原发灶给予加强治疗,大剂量在70.4Gy,脊髓剂量被限制为38.4Gy/25周,QD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每日1次的常规外照射.结果:BID加速超分割3年局部控制率为73%.T1,2、T3,4分别为83%61%.QD常规放射治疗对照组52%,T1 2、T3 4期分别为75%和33%.两种照射方法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D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优于QD常规外照射,患者耐受性好,无晚期并发症.

    作者:胡立宽;荣宝刚;杨秋安;梁业民;李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附32例报告)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4月-1999年8月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1例,闭合性骨折11例.手术均采用不扩髓方法.结果:经7-24个月随访,1例发生延迟愈合,余均达到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0周,无感染、断钉及膝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带锁髓内钉为轴性及弹性固定,可以有效稳定骨折,创伤小,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骨折的较好方法,易于在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陈锋;王坤正;李金光;张道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外阴巨大平滑肌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42岁,因发现外阴肿块4年明显增大1年之主诉入院.4年前无意中发现外阴有核桃大之肿块,质中,无压痛,不影响生活劳动,未诊治.近1年外阴肿块明显增大伴行走困难,腰痛.负重后明显加重,前来就诊.门诊以外阴肿瘤收入院.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3天、量中,经期无腹痛,末次月经1999年11月13日,量同以往,既往体健,结扎15年.1994年行左侧外阴肌瘤切除术(术后未送病检、系门诊治疗、未保存病历).20岁结婚,孕3产存、2男1女健在.妇科检查:外阴:左侧小阴唇有20×15×15cm1大肿块,表面皮肤光滑,有血管爬行,质中,高低不平,基底部宽约3×10cm2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阴道通畅,粘膜不充血,宫颈糜烂面占1/2,触血阴性.宫体前位,常大、质中、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入院诊断:外阴肌瘤.入院后行术前准备,各项化验均在正常值范围,于入院后第3天,在骶管麻醉下行外阴肌瘤剥除术.

    作者:王延明;袁秀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癌中p53、p21 ras、PCNA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p53、p21ra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胃癌进行p53、p21ras和PCNA的检测.结果:胃癌中p53、p21ras、PCNA表达分别为68.3%、61. 0%和70.7%;P53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21ras过度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PCNA的表达有效地反映细胞的增殖状况,p53的表达与p21ras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另外发现随着肿瘤分化越差p53、p21ras、PCNA阳性率增加.结论:p53的突变和p21ras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久蕊;杨道华;尹华;朱礼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葛根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黄酮葛根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探讨葛根素对何种VSMC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采用cDNA差式分析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①葛根素可促进VSMC凋亡,药物作用48h后凋亡率为15.5%,对照组为1.0%,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均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②cDNA差式分析筛选出两条长752bp和761bp的片断,同源检索显示与葡萄糖调节蛋白GRP94基因高度同源.结论:葛根素可促进VSMC凋亡,可能与促进VSMC的GRP94的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吕燕宁;王伟;张涛;杜兰平;崔平;石凤茹;张颖;刘舒;王绿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3-26周妊娠60例效果观察

    本文着重对13-26周妊娠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2001年因各种原因要求引产的单胎中期妊娠60例,全部住院引产,年龄19-46岁,停经13-26周,其中初产48例,经产12例,均无引产禁忌症.用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B超检查胎儿大小,胎盘位置,羊水深度.

    作者:杨琦芳;王敏;陈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型α1受体阻滞药-萘哌地尔

    新型α1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Naftopidil)近在中国上市,该药商品名称博帝(Eapidil),化学名称为1-(2-甲氧基苯基)-4[3-(萘-1-氧基)-2-羟丙基]哌嗪,是贵州益康医药集团与贵阳医学院合成药物研究所历时10年联合研制的化学合成国家一类新药,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正式生产批文(国药准字X20010004号),填补了国产抗高血压一类新药的空白,是一种新型的高度选择性突触后膜a受体阻滞剂,对突触前膜的a2受体无影响.本品通过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但不降低心输出量,也不会产生由于负反馈机制促进肾上腺素(NE)释放而发生心动过速的危险[1].文献报道该药还兼有Ca2拮抗作用[2][3].

    作者:廖名龙;郁杰;胡正波;黄成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64例观察

    我院从2000年2月2001年8月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根据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的标准,对来院门诊就治病人进行检查,确诊为宫颈糜烂的128例患者,实行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其中宫颈轻度糜烂31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单片型50例,颗粒型14例.年龄22-52岁,平均31±6.5岁:对照组64例中宫颈轻度糜烂30例,中度23例,重度11例, 单片型48例,颗粒型16型,年龄20岁-56岁,平均33±7.1岁,两组有可比性.

    作者:王书杰;王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阶导数光谱法考察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稳定性,初步确定其有效期.方法: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的含量和采用经典恒温法进行稳定性预测.结果:盐酸丁卡因注射液在25℃时分解10%的时间为39.2月和分解5%的时间为19.1月.结论: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的有效期暂定为一年.

    作者:唐叶秋;严洁;朱爱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山莨菪碱缓解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观察

    我院1994 2000年共对10例BTH患者采用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经用654-2处理后,膀胱痉挛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年龄52-79岁,平均63.8岁,合并冠心病3例,高血压2例,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例,膀胱结石1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病理报告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均痊愈.

    作者:洪伟江;付军;韩永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病毒唑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30例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应用病毒唑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3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本院儿科诊断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住院患儿,所有病列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5 9个月4例,1-2岁16例,3岁10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5-9个月4例,1-2岁15例,3岁11例.

    作者:李海青;姜培娣;初晓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病理性骨缺损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对病理性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我院自2000至2001年对5例患者使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大面积病理性骨缺损.结果: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进行评估,无不良反应,骨痂形成良好,患肢活动正常.结论: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填充治疗病理性大面积骨缺损是解决骨缺损治疗的实用、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鑫;康宝林;弋军峰;邓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