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3-26周妊娠60例效果观察

杨琦芳;王敏;陈玉兰

关键词:
摘要:本文着重对13-26周妊娠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2001年因各种原因要求引产的单胎中期妊娠60例,全部住院引产,年龄19-46岁,停经13-26周,其中初产48例,经产12例,均无引产禁忌症.用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B超检查胎儿大小,胎盘位置,羊水深度.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MP-9、CD44v6和Fas抗原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MP-9、CD44v6和Fas抗原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9、CD44v6和Fas抗原在83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MMP-9表达40例(48.19%),CD44v6表达51例(61.45%),Fas抗原表达47例(56.63%),MMP-9和CD44v6共同表达40例(48.19%).MMP 9、CD44v6和Fas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MMP-9、CD44v6表达有随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呈增高趋势,而Fas抗原表达则呈降低趋势.单因素分析表明MMP-9、CD44v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短,Fas抗原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长.Cox回归分析表明MMP-9、CD44v6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Fas抗原对患者有保护趋势.结论:MMP-9、CD44v6和Fas抗原等多种因素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D44v6的作用为重要.

    作者:杨国仪;吴德明;陆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60例恙虫病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地区,90年代末昆明地区恙虫病病例明显增多,且表现多样化、复杂化、合并症多、误诊率较高,为了解病例特点和原因,特对本院1996-2000年收治的恙虫病60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的标准[1]:①有野外作业或草地坐卧史;②高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③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④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或恙虫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上述4项中有3项存在可确立诊断.

    作者:牛英;张宏丽;魏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由Yamig-awa[1]首次报道.我院从1989-2000年共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40例,其中合并胆管癌17例,发生率为5%(17/340);同时其收治胆管癌193例,肝胆管结石伴发率为8.8%(17/193),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10例,女7例,男:女为1.43:1,年龄28 79岁,平均54.6岁,病程1年以内2例(128),1年以上者15例(88%).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16例,黄疸17例,发热14例,消瘦9例,腹水1例,出现白陶土样大使2例,肝肿大l例.

    作者:田成武;朱华文;曲明;姜田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BID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研究

    目的:评价BID加速超分割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21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BID加速超分割组67例,每日照射2次,1.6Gy/次,间隔时间4-6小时,每周5次.12次后剂量达38.4Gy,患者休息7 10天,再照射8次使总剂量达64Gy,部分患者原发灶给予加强治疗,大剂量在70.4Gy,脊髓剂量被限制为38.4Gy/25周,QD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每日1次的常规外照射.结果:BID加速超分割3年局部控制率为73%.T1,2、T3,4分别为83%61%.QD常规放射治疗对照组52%,T1 2、T3 4期分别为75%和33%.两种照射方法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D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优于QD常规外照射,患者耐受性好,无晚期并发症.

    作者:胡立宽;荣宝刚;杨秋安;梁业民;李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活素治疗脑功能障碍176例的临床观察

    我院于1995-2001年应用奥地利依比威药厂生产的脑活素治疗记忆、注意力障碍、反应迟钝等器质性脑病综合征17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08例,女68例;年龄30-75,平均56.5岁,其中青年痴呆19例,血管性痴呆(梗塞或出血后痴呆)123例,脑震荡、脑挫伤后遗症18例,一氢化碳中毒后遗症16例,病程3天-1.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迟钝,注意力、记忆力障碍,不能胜任病前工作、家务及社会活动.

    作者:茹超;杨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阶导数光谱法考察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稳定性,初步确定其有效期.方法: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的含量和采用经典恒温法进行稳定性预测.结果:盐酸丁卡因注射液在25℃时分解10%的时间为39.2月和分解5%的时间为19.1月.结论: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的有效期暂定为一年.

    作者:唐叶秋;严洁;朱爱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增液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习惯性便秘120例,临床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男36例,女84例.年龄16-78岁,平均43岁.病程1-12年.主要症状:腹胀腹痛,大便秘结.平均2-4天排便1次.常伴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尿少,舌红少津,脉细数.饮食习惯:喜食辛辣46例,多主食、少蔬菜74例.2 用药及结果增液汤:为玄参50g,麦冬24g,生地黄24g,辅以麦冬、生地养阴清热润燥.随症加减,如伴有咳嗽气喘加杏仁6g,左下腹痛可及肠形加大黄3g.每日1剂,开水浸泡,分数次饮服.10天为1疗程.佐以生活和饮食调节.

    作者:李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病毒唑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30例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应用病毒唑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3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本院儿科诊断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住院患儿,所有病列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5 9个月4例,1-2岁16例,3岁10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5-9个月4例,1-2岁15例,3岁11例.

    作者:李海青;姜培娣;初晓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外阴巨大平滑肌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42岁,因发现外阴肿块4年明显增大1年之主诉入院.4年前无意中发现外阴有核桃大之肿块,质中,无压痛,不影响生活劳动,未诊治.近1年外阴肿块明显增大伴行走困难,腰痛.负重后明显加重,前来就诊.门诊以外阴肿瘤收入院.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3天、量中,经期无腹痛,末次月经1999年11月13日,量同以往,既往体健,结扎15年.1994年行左侧外阴肌瘤切除术(术后未送病检、系门诊治疗、未保存病历).20岁结婚,孕3产存、2男1女健在.妇科检查:外阴:左侧小阴唇有20×15×15cm1大肿块,表面皮肤光滑,有血管爬行,质中,高低不平,基底部宽约3×10cm2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阴道通畅,粘膜不充血,宫颈糜烂面占1/2,触血阴性.宫体前位,常大、质中、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入院诊断:外阴肌瘤.入院后行术前准备,各项化验均在正常值范围,于入院后第3天,在骶管麻醉下行外阴肌瘤剥除术.

    作者:王延明;袁秀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源性脑脓肿的临床治疗体会(附8例报道)

    笔者对1998-1999年收治的8例血源性脑脓肿的临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8例血源性脑脓肿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12-78岁,平均42岁.症状为发热4例、头痛7例、局灶症状3例、癫痫3例、昏迷3例、Weber氏综合症2例、合并皮肤脓肿2例、合并肺部炎症4例、合并肾移植3例、血小板减少1例.入院时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3 5分3例、6-8分2例、13分2例、15分1例.头颅CT 7例显示:颅内多发大片混杂密度病灶,以低密度病灶为主,注药后可见多发囊性病灶呈环状强化,中线结构移位.1例为额叶皮层环状强化小病灶.MR 17例显示:颅内多发混杂信号,长T,T2为主,少量短T1信号.注药后病灶呈环状强化.

    作者:艾泉山;刘绍光;柴万兴;马骥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65例胰腺癌手术治疗探讨

    笔者采用手术治疗65例胰腺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现将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从65例发病情况分析,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2岁,以50-70岁发病者占85%,其中胰头癌51例,胰体癌14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表现有腹痛10例,轻、中、重度黄疸33例,低热3例,明显腹胀9例,少量腹水3例,腹部触诊、B超和CT检查发现有腹部包块7例.

    作者:肖新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64例观察

    我院从2000年2月2001年8月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宫颈糜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根据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的标准,对来院门诊就治病人进行检查,确诊为宫颈糜烂的128例患者,实行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其中宫颈轻度糜烂31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单片型50例,颗粒型14例.年龄22-52岁,平均31±6.5岁:对照组64例中宫颈轻度糜烂30例,中度23例,重度11例, 单片型48例,颗粒型16型,年龄20岁-56岁,平均33±7.1岁,两组有可比性.

    作者:王书杰;王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肺心病150例疗效观察

    我院1998 2001年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肺心病150例,效果明显,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组中男98例,女52例;平均年龄65.7岁.对照组中男8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9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5例,冠心病46例.1.2 观察方法:随机选择病例,分为两组,复方丹参组150例,潘生丁组11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0粒;对照组给予潘生丁50mg,每日3次,疗程1个月.全部患者于治疗前、后做血、尿常规、血液流变学、肝功、肾功、血清钠、钾、氯、心电图检查、血压、心率检测,并询问副作用.

    作者:茹超;赵景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介绍一种升降式烧伤隔离护架

    旧式烧伤护架不能直接观察创面,更换体位不便,我们对其进行设计和改造,现将护架的制作方法和优点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烧伤护架为镀锌管,长度和宽度同床相等,由床、护架、丝杠、螺母和灯泡组成(附图),选材可用2厘米镀锌管,焊接成从床面高度1.4米的椭圆型护架,底部用螺丝固定在床面上,护架的床头、床尾各有一根螺母丝杠,可升降灯炮,根据床长度,在横杠上固定二块木板,上面按放灯,二排共20个.顶部用三合板遮盖,周围用纱布围成床罩.

    作者:陈秀珍;马延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应用BACTEC-TB检测仪行结核分支杆菌药敏试验

    用BACTEC-TB检测仪行结核分枝杆菌对氨基水杨酸(PAS)、卡那霉素(KM)和氧氟沙星(OFLX)3种药物的药敏试验,观察其结果与传统L J法的符合性及药物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选定合适的浓度.1 材料与方法132株结核分支杆菌取自1998-2001年门诊及住院肺结核患者,其中原发耐药42株,耐多药28株.BACTEC-TB检测仪12B培养瓶均购自美国BD公司.12B培养瓶内含药浓度为PAS2 μ g/m1、4μg/ml、10 μ g/m1.KM2.5 μ g/m1、5 μ g/m1、10μ g/ml.OFLX5 μ g/ml、10 μ g/ml、20 μ g/ml.改良L-J培养基耐药界限浓度为PASl μ g/ml、KM5 u g/ml、OFLX5ug/ml.BACTEC-TB检测仪药敏试验按推荐方法进行,L-J法药敏试验按<结核病诊断学检验规程>进行.

    作者:邹明远;岳志国;刘广德;田艳生;汤桂梅;崔幸琨;冯增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NO在奥美拉唑对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中的机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在奥美拉唑对大鼠胃粘膜损伤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前,预先给予奥美拉唑(20mg@kg1)、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4mg@kg1)、L-精氨酸(250mg@kg1)及D精氨酸(250mg@kg1)静脉注射.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LDF)测定胃粘膜血流量(GMBF),采用镉粒还原和比色法测定胃粘膜和血浆NO2/NO3含量,并观察胃粘膜损伤指数(Ulcer index,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损伤组比,奥美拉唑组大鼠UI明显降低(P<0.01),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P<0.01).预先用L-NAME处理后,奥美拉唑保护胃粘膜损伤作用明显减弱;L-NAME抑制作用可被L-精氨酸拮抗,而不被D精氨酸拮抗.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可增加GMBF、胃粘膜和血浆NO2/N03,L NAME可逆转这种作用,但对奥美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奥美拉唑对大鼠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与NO有关,而奥美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与NO无关.

    作者:乐桥良;张捷;张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

    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ibrosing cholestatichepatiti s,FCH)是继发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一种特殊致死的病毒性肝炎,随着器官移植术特别是肝、肾移植术的广泛开展,日渐受到临床及病理医师的重视,现综述如下.1 病因FCH先报道发生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甲氨蝶蛉、强的松等)治疗的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transplantation,OKT)受者[1],随后表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移植亦可发生.已证实引起肝组织损害的病毒不单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亦可是丙型肝炎病毒(HCV)[4,5].由此认为FCH的致病因子是免疫抑制剂与HBV或/和HCV感染协同作用的结果.鉴于FCH可发生于并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AID患者[6],表明免疫抑制剂并非是导致FCH发生的必备的致病因子,有可能作为一种加强因子.

    作者:任星峰;陈寿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硫酸镁加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入院24小时内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或猝死.AMI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急性期QT离散度(QTd)异常增大密切相关,若在AMI早期的QTd异常进行早期干预,对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改善近期预后很有益处.本文采用硫酸镁加极化液治疗AMI对早期QTD的影响及其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和探讨.

    作者:于景彬;苏华;孙峰;宋媛媛;张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病理性骨缺损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对病理性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我院自2000至2001年对5例患者使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大面积病理性骨缺损.结果: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进行评估,无不良反应,骨痂形成良好,患肢活动正常.结论: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填充治疗病理性大面积骨缺损是解决骨缺损治疗的实用、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鑫;康宝林;弋军峰;邓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分析中应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植根于我国的中医药学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凝聚着我们祖先无穷的智慧和创造性,是炎黄子孙对于人类文明的一份不朽的贡献.数千年的实际应用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居住于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如:藏、蒙、苗、维吾尔、傣族等亦借鉴中医药学体系,结合各自的经验及特点,创立了各自的医药理论体系.中医中药及民族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功不可没.我国幅源辽阔,地形气候条件多样,天然药物资源较为丰富.已查明可供药用的植物有11118种,动物为1574种,矿物80种[1].我们祖先历代积累的宝贵经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为我们继往开来实现中药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1世纪,我国药学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者:张虹;柳正良;王洪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