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涛
患者,男50岁,因患脑血栓形成而住院.在行光量子血疗后,因按压针眼不当引起出血,形成约3×3cm大小的血肿,局部疼痛,患者擅自行热敷后,感觉疼痛缓解,肿块消失.第二天患者发现离穿刺点(肘关节)上下各20cm以内均见皮下青紫,在前臂内侧离针眼10ml处有一直径约5cm大小的肿块,局部青紫,疼痛,皮温高,遵医嘱给予热敷,五天后局部疼痛加重,块内形成数个结节,压痛明显,无波动感,中心无苍白.患者以往无静脉炎病史,测体温37.8℃,化验室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82.立即遵医嘱给予青霉素400万u静滴,每日两次,局部热敷,经以上治疗,五天后肿块后结节均消失,皮肤颜色由青紫色恢复到正常肤色,体温及血常规也恢复正常.
作者:张建荣;曹积荣;李文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氟西汀是选择性5-羟色胺(5-HT)重吸收抑制剂(SSRI),临床用于治疗各种抑郁性精神障碍.目前综合医院各科,尤其是神经科对精神、情感障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大大提高,较多的应用氟西汀等SSRI类药物治疗包括脑卒中后抑郁(PSD)在内的器质性抑郁障碍.现将我院应用美国lilly公司生产的氟西汀(百优解)治疗PSD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李士博;任世祥;李玲林;孙京晶;张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探讨支原体及衣原体在性病性尿道炎治疗后前列腺液中感染状况.本组对412例门诊性病性尿道炎经治疗后患者中前列腺液进行支原体及衣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支原体及衣原体检出率共为30.8%,常见的是UU84例(20.4%),其次为CT38例(9.2%),且规范治疗者与不规范治疗之间,UU以及CT检出率差别显著.作者认为,前列腺液中支原体及衣原体的检查,对指导性病尿道炎后的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万苗坚;陆春;张玉清;黄怀球;苏向阳;陈荣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用BACTEC-TB检测仪行结核分枝杆菌对氨基水杨酸(PAS)、卡那霉素(KM)和氧氟沙星(OFLX)3种药物的药敏试验,观察其结果与传统L J法的符合性及药物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选定合适的浓度.1 材料与方法132株结核分支杆菌取自1998-2001年门诊及住院肺结核患者,其中原发耐药42株,耐多药28株.BACTEC-TB检测仪12B培养瓶均购自美国BD公司.12B培养瓶内含药浓度为PAS2 μ g/m1、4μg/ml、10 μ g/m1.KM2.5 μ g/m1、5 μ g/m1、10μ g/ml.OFLX5 μ g/ml、10 μ g/ml、20 μ g/ml.改良L-J培养基耐药界限浓度为PASl μ g/ml、KM5 u g/ml、OFLX5ug/ml.BACTEC-TB检测仪药敏试验按推荐方法进行,L-J法药敏试验按<结核病诊断学检验规程>进行.
作者:邹明远;岳志国;刘广德;田艳生;汤桂梅;崔幸琨;冯增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表皮样囊肿是发生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生在骨内者较少见[1].1923年Somtag首次报道1例.1976年日本北城文男统计了世界各地41例予以报道.笔者从1980年至1998年共收治1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其中30-37岁9例,48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39岁.发病部位13例均发生在末节指骨,食指4例,拇、中指各3例,环指2例,小指1例.受伤至发病时间在0.5-13年之间,有外伤史7例,无外伤史6例.
作者:谢怀正;魏登科;宋保平;许玉本;欧学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2年在我院就诊的心悸、胸痛、胸闷患者54例.男10例,年龄29 51岁.女44例,年龄29 55岁.曾在它院多次就诊,症状不能缓解.心电图、活动平板及心脏彩超均无异常发现.故进一步检查发现颈椎病变.如下表所示.颈椎3 7椎间孔狭窄为首位,其次4-5椎间孔狭窄,第三位关节增生及颈椎排列较直,同时有椎间孔狭窄.治疗:54例患者按颈椎病治疗,给予按摩、牵引、活血等治疗,症状消失.
作者:吴德新;张延军;张远卓;王凤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为武汉市首批通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卫生局的要求和指导下,于2000年5月在翠微街的各居委会协助下对辖区四个示范点的五万多居民全面进行健康排查,针对各种慢性病,分别建立居民医疗档案.现就对的糖尿病患者的上门服务与管理,笔者的经验和体会如下.1 根据健康调查结果,对糖尿病患者建立分项档案.1.1 对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专卡,详细记录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发病日期、家庭史、个人史(肥胖、生活习惯等)、病情记录、其它疾病情况、治疗等;实行微机管理,有情况随时记录入档案.
作者:徐教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梯形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6例病人行梯形开窗术,术中沿相邻两棘突间的间隙做梯形扩大,暴露椎管,摘除髓核.按Nakano分级标准统计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人术后3 7天内下地活动.经10-36个月随访,结果优79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梯形开窗既能维持椎管的稳定性,又能充分暴露椎管.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症广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庆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外科1987 2001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516例,男261例,女255例.其中16例是妇科疾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均经手术确诊.现将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本组年龄15 49岁,平均32岁,未婚4例,已婚12例,有停经或阴道流血2例,已行输卵管结扎术3例.l.2 发作时间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突然发作伴下腹剧烈疼痛9例,慢性腹痛近期加重3例,发热2例,伴恶心、呕吐5例,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右下腹压痛16例,腹肌紧张7例,反跳痛6例.
作者:衡中华;刘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9年以来我科接受联合化疗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8例共21疗程.胃癌5例,大肠癌3例,男6例,女2例,平均54岁,KPS评分均为60分以上,无化疗禁忌症.1.2 材料与方法所有病例采用DF方案化疗,DDP40mgd1 3FUDR500mg/d 24h持续滴注,其中持续120h者3疗程,96h者7疗程,72h者11疗程共21疗程.FUDR化疗同时给予CF100mg/d静滴,CF与DDP从外周静脉滴注,均在1h内滴完,氟脲脱氧核苷FUDR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置管并由微量泵控制匀速持续滴注.1.3 判断标准根据 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及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程度.
作者:刘欢年;杨静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自1995至1999年采用CO2激光配合中药熏洗及免疫疗法治疗尖锐湿疣50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0例中男300例,女200例,年龄14-72岁,平均27.5岁.病程短15天,长13个月,半年以内者400例,占80%.有非婚性接触(或配偶患同样疾病)者200例.其中同时患淋病19例,占3.8%.曾经患过淋病者85例,占17%.1.2 发病部位:尖锐湿疣的好发部位男性多分布于阴茎冠状沟,包皮系带两侧,分别为154例及125例,且多为包皮过长;女性患者则分布于小阴唇、尿道外口、阴蒂及子宫颈;多部位发疹者180例,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有少数出现瘙痒感;女性患者出现白带增多伴恶臭.
作者:史存莲;李正洪;陈勐;张辉;何先秀;玉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远程医疗工作的开展,远程医疗教学也逐渐得以重视.远程教学是一项合理利用专家资源,迅速培养医学专业人员的有效途径.我院自1996年开展远程医疗工作以来,就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现就我院实施远程教学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医院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技术单位,它服务的对象是人体,对人的生老病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性质决定了对所属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高超的医学科学技术和高度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技术也与其它学科一样,面临着知识更新和发展的问题.对在职医师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的良好措施.
作者:王树棠;苏彦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对1998-1999年收治的8例血源性脑脓肿的临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8例血源性脑脓肿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12-78岁,平均42岁.症状为发热4例、头痛7例、局灶症状3例、癫痫3例、昏迷3例、Weber氏综合症2例、合并皮肤脓肿2例、合并肺部炎症4例、合并肾移植3例、血小板减少1例.入院时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3 5分3例、6-8分2例、13分2例、15分1例.头颅CT 7例显示:颅内多发大片混杂密度病灶,以低密度病灶为主,注药后可见多发囊性病灶呈环状强化,中线结构移位.1例为额叶皮层环状强化小病灶.MR 17例显示:颅内多发混杂信号,长T,T2为主,少量短T1信号.注药后病灶呈环状强化.
作者:艾泉山;刘绍光;柴万兴;马骥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生物化疗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病人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60例PLC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加用生物治疗的25例患者(TACE-BIO组)于第3天开始受IL-2(IL-2 100万u/d×10天,静脉滴注)及IFN-γ(50万u/d×10天,肌肉注射)治疗.TACE组35例未接受生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 2、IL 12、sIL 2R、sICAM1、sE-selectin水平变化.结果:TACE BIO组用药后血清IL-2、IL-12水平显著高于TACE组(p<0.01),sIL-2R、sICAM-1,sE 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TACE组(p<0.01).43例不能手术的患者中没有CR的患者,PR6例,SD26例,PD11例.6例RP患者中4例获得手术切除.血清IL-2、IL-12水平升高与疗效相关.TACE-BIO组疗效优于TACE组.结论:生物化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PLC治疗方法,可作为不能手术的PLC患者的可行性治疗方案,也可作为PLC术后的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IL 2和IFN-γ的联合应用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治疗用药方案.
作者:赵永忠;何松青;王天才;梁扩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考察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2部收载的动态浊度法进行试验.结果:将乳酸环内沙星注射液进行240倍稀释时,用定量仪测试效果满意.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测试浊度法替代家兔热原法来控制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质量.
作者:顾炳仁;钱树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采用手术治疗65例胰腺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现将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从65例发病情况分析,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2岁,以50-70岁发病者占85%,其中胰头癌51例,胰体癌14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表现有腹痛10例,轻、中、重度黄疸33例,低热3例,明显腹胀9例,少量腹水3例,腹部触诊、B超和CT检查发现有腹部包块7例.
作者:肖新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1994 2000年共对10例BTH患者采用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经用654-2处理后,膀胱痉挛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年龄52-79岁,平均63.8岁,合并冠心病3例,高血压2例,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例,膀胱结石1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病理报告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均痊愈.
作者:洪伟江;付军;韩永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于2000年2月-2001年6月应用盐酸黄酮哌酯治疗前列腺痛1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年龄22 47岁,平均31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3个月.其中65例仅用抗生素治疗.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骶部、会阴部、阴茎、阴囊、睾丸、肛周、耻骨上区及双侧腹股沟区胀痛;伴尿频、尿不尽感、尿线分叉、排尿不畅、尿等待、尿道针刺样痛等.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S=3.5-29分,平均26.5分,生活质量评分(L),L=3-7分,平均4.8分,前列腺液(EPS)常规检查正常,普通细菌培养阴性.服药前3天停用有关药物.
作者:简百录;邓小枫;张康泰;王亚晖;黄美兰;郭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不同肝功能状态下Th1/Th2变化,探讨Th1/Th2在乙肝病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 PCR和LISA检测肝功能正常(ZC组)、异常(YC组)的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DZ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FN-γ、IL 4mRNA以及血浆IFN-γ、IL-4水平结果:与ZC组和DZ组相比,在转录水平YC组IFN-γ mRNA相对量显著升高(p<0.05和 p<0.05);与YC组和DZ组相比,ZC组的IL-4的mRNA相对量升高(p<0.05和p<0.05).在蛋白水平YC组IFN γ亦升高(p<0.05和p<0.05),ZC组IL 4升高(p<0.05和p<0.05).结论:Th1激活,肝细胞受损增加;Th2激活,肝细胞损伤局限.
作者:沈燕;张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稳定性,初步确定其有效期.方法: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的含量和采用经典恒温法进行稳定性预测.结果:盐酸丁卡因注射液在25℃时分解10%的时间为39.2月和分解5%的时间为19.1月.结论: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的有效期暂定为一年.
作者:唐叶秋;严洁;朱爱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