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应用脊麻的安全性观测

招伟贤;黎涌;谢健;柳垂亮

关键词:老年, 脊麻, 髋部手术
摘要:目的:观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应用脊麻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择期髋部手术患者99例,年龄80-98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套筒钉内固定术50例,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34例,全髋置换术13例,双侧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拆除术各1例.麻醉用药为布比卡因6.0-6.8mg 22例,7.5mg59例,8.3-9mg18例.其中单纯0.75%布比卡因36例,0.75%布比卡因中加0.5-1ml注射用水63例.结果:阻滞平面高为T6,低L1,其中T10-T12者80例,T7-T915例.T6和L1各为3例和1例.术中因平面减退22例经硬膜外追加局麻药5-16ml.其余77例仅在脊麻下完成手术.麻醉中发生低血压25例,发生率为25%.给予了麻黄素或去氧肾上腺素纠治,共给药32次.发生低血压时间短为脊麻给药后5min,平均24.7±23.1min.结论:7.5mg布比卡因脊麻用于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鉴于老年机体功能退变,强调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密切的术中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确保麻醉安全仍是非常必要的.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手术治疗镰幕区脑膜瘤2例报告

    镰幕区脑膜瘤因其位置深,周围结构重要,手术风险大,而难以全切除.本文报告2例效果较好.

    作者:薛洪利;魏学忠;于春泳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通过输液看护理工作的发展

    护士作为医疗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仪要求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需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打针、发药等机械工作,而是从心理、社会角度来全方位的关注患者健康.

    作者:谭春荷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各种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近年来发展的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应用.

    作者:谢黎崖;张黎静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危重疾病信息计算机管理

    1危重疾病信息管理的意义和现状危重疾病是医疗护理的重点,人力物力投入的主要目标,经验教训积累的主要过程,科研教学的主要对象,更是出文章和成果的主要场所.

    作者:江学成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医用仪表厂汞作业工人尿汞及尿常规分析

    目的:了解某医用仪表厂汞作业工人健康状况.方法:对2000年-2002年该厂汞作业工人尿液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者410人次,尿汞增高检出率91.3%-94.7%,尿汞平均值(0.215±0.163)mg/L,尿白细胞阳性、尿红细胞阳性、尿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5%、19.0%、2.9%.结论:该厂汞作业工人汞吸收现象普遍,应采取相应的汞污染治理措施,并加强汞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作者:秦景香;周敏;许西元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影响直立倾斜试验的因素与风险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有人报道至少人口的1%-3%曾有过晕厥.该病属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其表现为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和晕倒.晕厥的发生机制和病因的复杂,常相互重叠,加之发作呈间断性、间歇期常常缺乏诊断手段、因此晕厥的诊断、鉴别诊断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作者:金元哲;李荣琴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术后镇痛并发锥体外系症状3例

    为防治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每100ml镇痛液中加入氟哌利多5mg,现将我院并发锥体外系症状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小千;张维政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皮肤炭疽病人的护理

    皮肤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暴露部位开始出现斑疹或疱疹,后肿胀区扩大且坏死溃疡发黑如炭,顾名思义.病人出现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针对病情及心理因素采用恰当的护理,对18例皮肤炭疽病人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吐的汗;鄢金枝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浅析

    目的:通过对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病例分析,探讨失败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经治的28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8例中内固定物断裂9例,弯曲5例,螺丝钉松动或拔出11例,髓内针弯曲或松动3例.结论: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式选择错误,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后未能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及内固定材料质量问题等,是造成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西成;曹同军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清热止咳合剂的质量监控及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混合感染所致,我院自制清热止咳合剂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春;黄春玲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21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与CT的诊断

    目的:进一步认识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8例,节神经细胞瘤4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2例,所有病例均经胸部拍片及CT扫描.结果: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发生于后纵隔(95.2%),典型X线表现为后纵隔脊柱旁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肿块,CT可明确显示病变内钙化,肿块形态,肿块与邻近结构的显示及肿块的强化特点等.结论:X线检查是发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有效手段,CT扫描有利于肿块的准确定位及形态学诊断,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神经源性肿瘤是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状生长.本文收集了1997年-2002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对其X线及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正挺;陈锦云;陈中武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术前化疗对直肠癌细胞凋亡影响及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术前化疗前后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POI)、细胞动力学指标(SPF)、Bc1-2、Bax基因蛋白及Fas抗原的表达,旨在分析化疗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取随机分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01年6月-2002年6月间我院外科住院的不同病理类型的直肠癌患者32例,按自身对照的原则,术前5天咬取肿瘤组织后,连续5天给予5-氟尿嘧啶化疗,术后立即切取新鲜瘤体标本,连同术前标本一并送检.①将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用溴化乙啶进行荧光染色后,测定凋亡细胞数及SPF值.②用Bc1-2、Bax及Fas单克隆抗体分别对所测组织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流式定量检测细胞的凋亡基因蛋白及Fas抗原的表达状况.结果:①化疗后直肠癌的APOI、Bax、Fas测定值均高于化疗前((P<0.001),而SPF、Bc1-2在化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Fas、Bax的表达在化疗中与直肠癌分期的递增或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出现逐渐减弱趋势,并与凋亡指数(APOI)呈平等关系.③化疗与APOI、Fas、Bax呈正相关,并且Bax与APOI亦呈正相关,其余各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化疗前后不同病理分型及分期的直肠癌组织的细胞动力学指标(SPF)、细胞凋亡指数(APOI)、Fas抗原及凋亡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从它们的关系中可以得出:①化疗可以促进直肠癌细胞凋亡.②5-氟尿嘧啶不能使直肠癌细胞中Bc1-2表达上升.③5-氟尿嘧啶啶化疗是通过Fas途径引起Bax的表达上调而致凋亡指数(APOI)的上升.④APOI、Fas、Bax的测定可作为判断某种化疗药物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用药后直肠癌的APOI、Fas、Bax上升,意味此种药物疗效较好.

    作者:马志强;张振亚;刘洪杰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防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SAR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去冬今春在我国26个省、市(不包括港、台)发生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由于缺乏认识,病原不明,初期防护工作不到位,使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过程中感染发病,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由此恐惧心理和个人防护过度在工作中发生.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对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振福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温补肾阳活血祛风法治疗湿疹169例疗效观察

    湿疹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笔者多年来将温补肾阳、健脾养胃、活血祛风,调节、提高免疫功能法运用于临床治疗湿疹,疗效显著且不复发,无毒、副作用,治愈率97%.患者在接受姜芪散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病情反复次数的多少与他以前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多少、种类、毒、副作用的大小成正比!治愈后禁止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药物,以免复发!

    作者:唐钰秋;毕力格;唐景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内窥镜鼻窦手术5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窥镜手术.结果:40例中随访半年以上者34例,治愈25例(73.5%),好转7例(20.6%),无效2例(5.9%),总有效率94.1%.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1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例(2侧).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训练准确,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车珂琰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足背皮瓣切取失败后吻合足底深支与中央静脉补救成功18例报告

    足背皮瓣是以足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该皮瓣皮质较好、皮下脂肪少、弹性好、血管蒂长,口径大,有感觉神经,修复的适应部位比较广泛,是常用的供区.特别适用于手背、手掌等软组织缺损及需重建指蹼的治疗.

    作者:刘勇;单健;张成进;范启申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微粒抗体在桥本甲状腺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为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抗体(TMAb)在桥本甲状腺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桥本甲状腺病30例,其他甲状腺病100例(患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进行了血清TGAb、TMAb测定并作比较.结果:①TGAb、TMAb血清测定水平(%)桥本组(49.8+9.9、36.8±7.7);其他甲状腺病组(14.5+5.6、8.9±5.2)与正常组的(7.4±4.5、5.8±4.6)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按TGAb>30%;TMAb>15%定为阳性,30例桥本甲状腺病患者TGAb阳性28例(93.3%);TMAb阳性29例(96.7%);二项阳性27例(90%).100例其他甲状腺病患者TGAb阳性1例(1%);TMAb阳性12例(12%),无两者同时阳性.正常组两项抗体均阴性.结论:血清TGAb、TMAb联合测定对鉴别桥本与其他甲状腺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莲爱;黄壬秋;李永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预衬物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在涤纶血管增生性改善的体外研究

    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分离、培养、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免疫组化、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以明胶、纤维结合素(FN)、血浆、白蛋白、止血灵为预衬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涤纶(Dacron)人工血管腔面的增生性改善.提出在预衬物的筛选中,除细胞贴壁率指标外,对内皮细胞增生性的评估是另一重要指标.这直接反映了预衬物对贴壁细胞增生形成内皮细胞层的影响.结果显示预衬物对HUVEC的增生性和贴壁率改善并不平行.明胶、FN、血浆和止血灵对HUVEC的增生和贴壁均有明显的改善,白蛋白只能改善HUVEC的增生能力,而不能改善贴壁率.预衬物的联合应用对HUNEC的贴壁和增生也均有影响.以NF分别与明胶、止血灵、白蛋白、血浆及血浆和止血灵联合使用,均有改善细胞增生能力和提高细胞贴壁率的作用,但作用差别较大,以前四组佳.

    作者:王忱;王娟;谢爱国;何三光;段志泉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铜绿假单胞菌致败血症1例

    2002年6月,笔者从1例烧伤患者血液标本中先后2次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宏章;李桂梅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近年来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总结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结果: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多数抗癫痫药其唾液和血液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目前阻碍以唾液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关键问题在于Cs/Cp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及离散性(Cs为唾药浓度,Cp为血药浓度),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很少有研究报道.结论:唾液具备获得上的无创伤性、方便性、价廉及能反映靶器官游离血药浓度等优点.深入量化研究对Cs/Cp值的影响因素,唾液有望尽早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作者:李宏力;文爱东;罗晓星 刊期: 2003年第22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