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业方;操媛媛;严华影
前牙冠根斜折过去多采用拔除松动牙冠后行桩冠修复,或当斜折达龈下,行牙冠延长术不能暴露断端时,给予拔除后再行修复.但临床工作中,有的患者要求尽量保留自体牙.效果如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丽荣;任贤云 刊期: 2003年第22期
患者,女,57岁,藏族,世居日喀则.2002年12月2日因反复性右上腹胀痛4年余,加重1周收入我院普外科.病案号:153157.入院查体:心率80次/min,律齐,心前区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右上腹有明显触压痛,莫菲氏征阴性.
作者:姚天文;何艳梅;叶萨军;宋娟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GC)快速诊断厌氧菌感染.方法:标准菌株培养液、临床感染性标本预先进行液化和盐析处理,固相微萃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明确、清晰检出有非乙酸和丙酸的挥发性短链脂肪酸为阳性.结果:临床常见的需氧菌培养液均未检出有除乙酸和丙酸外的其他挥发性短链脂肪酸,厌氧菌培养液均检出有多种除乙酸和丙酸外的其他挥发性短链脂肪酸;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集痰、含嗽水同步对比检测,集痰、含嗽水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00%与97.5%,SPME+GC的阳性率为63.75%与0%;220例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厌氧菌感染率69.78%(108/155),老年前期患者厌氧菌感染率43.08%(28/65);22例SPME+GC拟诊为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患者,加用替硝唑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痰SPME+GC的短链脂肪酸峰数目与面积随病情缓解而减少、消失;腹水等其他临床感染性标本厌氧菌培养与SPME+GC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厌氧菌感染的SPME+GC诊断快速、简便可信.
作者:薛存宽;王模荣;王玲;蒋鹏;彭端 刊期: 2003年第22期
护士作为医疗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仪要求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需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打针、发药等机械工作,而是从心理、社会角度来全方位的关注患者健康.
作者:谭春荷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改进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法及术后应用乌司他丁及奥曲肽对术后胰瘘的防治.方法:6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组单独应用奥曲肽38例.2组:应用乌司他丁+奥曲肽29例.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胰液量,胰淀粉酶值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奥曲肽组胰瘘的发生率为5.3%.乌司他丁+奥曲肽组无胰瘘发生,在住院天数,术后胰液量,胰淀粉酶值方面两组统计学方面有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改进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法及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奥曲肽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防治有着明显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孟珂伟;周先亭;潘承恩;吕毅;于良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动态监测收住于SICU的腹部手术后及重症病人腹腔压力(IAP)变化,了解IAP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等方面变化的相关关系;对导致IAP升高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外科ICU病人24例,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力测量值分为两组(IAH组与对照组),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分压、气道峰压(Ppeak)等指标的变化,结合术后并发症、MODS/MOF及死亡人数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AH组与对照组比较CVP在IA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参数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APACHE Ⅱ有显著性差异,IAH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发生MODS/MOF及死亡人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AP升高程度越严重,与血流动力学、呼吸指标相关性也越好.IAH病人发生伤口感染,伤口裂开及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明显增加.
作者:李彤;许媛;毛羽;张立军 刊期: 2003年第22期
对临床实习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其试卷(包括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含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随机抽取47份,及原在校学习上述各门课后试卷进行卷面分析,两种试卷考试题型、题量、记分方法相同,分析两卷在部分内容上的分数差距,论证临床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临床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临床教学改革.
作者:余庆云;朱宏 刊期: 2003年第22期
概述了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各种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近年来发展的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应用.
作者:谢黎崖;张黎静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E.coli)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M(RAPD)法基因分型并应用于医院感染的判断.方法: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161株E.co1i进行RAPD法基因分型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同时对E.coli的医院内感染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161株临床分离E.coli共得RAPD型120种;E.co1i的医院内感染确实存在.结论:RAPD法可将E.coli分型120种并有效应用于E.coli医院内感染的判断.
作者:叶明亮;李晓娣;公衍文;侯晓琦;吕波;薛燕 刊期: 2003年第22期
湿疹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笔者多年来将温补肾阳、健脾养胃、活血祛风,调节、提高免疫功能法运用于临床治疗湿疹,疗效显著且不复发,无毒、副作用,治愈率97%.患者在接受姜芪散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病情反复次数的多少与他以前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多少、种类、毒、副作用的大小成正比!治愈后禁止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药物,以免复发!
作者:唐钰秋;毕力格;唐景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本文分析了249例子宫肌瘤和腺肌病声像图特点与病理特征,探讨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声像图的特点,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采用B超观察子宫肌瘤和腺肌病,将声像图与病理结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超声准确率为91.4%,子宫腺肌病准确率52.1%,它们具有相似的声像图特点,诊断上常常容易搞错.结论:笔者认为子宫肌瘤和腺肌病在声像图上的不同表现与病理结构有关,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翠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过滤是药品分析中不可缺少手段之一,通常用滤材为滤纸和垂熔玻璃(漏斗).滤纸分为定性和定量滤纸,有按滤速分为快速、中速、慢速滤纸;垂熔玻璃漏斗按垂熔玻璃的粗细分为1-5号,这两种滤材以滤纸更为多用.
作者:孙立华;马建华;张春辉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的:评价Terumo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造影后对病变冠状动脉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3年3月,选用Terumo共用型造影导管对6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88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评价其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造影时平均应用导管1.3条,X光照射时间4.6±3.25秒,造影手术操作时间21.6±10.5与以往经股动脉途径比较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血管并发症:2例发生前臂血肿,1例发生血管闭塞,2例因锁骨下动脉畸形改行股动脉途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造影时选用Terumo共用型造影导管可节省时间、费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但由于股动脉途径发生周围血管和出血的并发症相对多,目前国内许多医院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1,2],我们在造影时选用Terumo共用型造影导管先行冠脉造影,可以节省导管及造影时间,筛选出病变血管后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新;马涛;李艳芹;于娟;陈育霞;许秀琴;高晓丽;文军;高海明;曹明;鲁永和;姚民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三叉苦不同部位水提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三叉苦的各部位提取物均能显著清除邻菲罗啉-抗坏血酸化学发光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且随着发光体系中三叉苦提取液浓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呈下降趋势,呈现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证明了三叉苦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药物.
作者:毕和平;张立伟;任蕾;杨频 刊期: 2003年第22期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肺癌在我国及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传统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但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是复发的根源.
作者:王俊娥;梁广玉;陈桂芝;朱晓梅;王志强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细菌谱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0年3月-2003年2月的临床标本的细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8份标本检出细菌1113株,阳性率为52.55%.阴性菌55.53%,阳性菌34.50%,真菌9.97%,阴性菌耐药率高的抗菌药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磺胺等;敏感性好的有头孢三代、氨基甙类;阳性菌对苯唑西林、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耐药几乎过半.结论:临床医生需加强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贾伶;臧双英 刊期: 2003年第22期
酸碱失衡代偿幅度计算公式通常为代谢性酸中毒(原发异常为[HCO3]↓)的呼吸代偿(PaCO2↓):当[HCO3]每减少1mmol/L时,PaCO2可降低1.2mmHg(1kPa=7.5mmHg);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代偿:[HCO3]每增加1mmol/L时,PaCO2约升高0.6mmHg;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的肾代偿:PaCO2每升高1mmHg,[HCO3]可增多0.35mmol/L;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的肾代偿:PaCO2每降低1mmHg,[HCO3]可减少0.56mmol/L[1.2].
作者:周文;江学成;胡宁利 刊期: 2003年第22期
为防治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每100ml镇痛液中加入氟哌利多5mg,现将我院并发锥体外系症状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小千;张维政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的:观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应用脊麻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择期髋部手术患者99例,年龄80-98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套筒钉内固定术50例,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34例,全髋置换术13例,双侧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拆除术各1例.麻醉用药为布比卡因6.0-6.8mg 22例,7.5mg59例,8.3-9mg18例.其中单纯0.75%布比卡因36例,0.75%布比卡因中加0.5-1ml注射用水63例.结果:阻滞平面高为T6,低L1,其中T10-T12者80例,T7-T915例.T6和L1各为3例和1例.术中因平面减退22例经硬膜外追加局麻药5-16ml.其余77例仅在脊麻下完成手术.麻醉中发生低血压25例,发生率为25%.给予了麻黄素或去氧肾上腺素纠治,共给药32次.发生低血压时间短为脊麻给药后5min,平均24.7±23.1min.结论:7.5mg布比卡因脊麻用于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鉴于老年机体功能退变,强调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密切的术中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确保麻醉安全仍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招伟贤;黎涌;谢健;柳垂亮 刊期: 2003年第22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isi, As)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症,怎样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作者:陶玲;刘铭 刊期: 200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