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试验诱发窦性停搏1例

姚天文;何艳梅;叶萨军;宋娟

关键词:
摘要:患者,女,57岁,藏族,世居日喀则.2002年12月2日因反复性右上腹胀痛4年余,加重1周收入我院普外科.病案号:153157.入院查体:心率80次/min,律齐,心前区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右上腹有明显触压痛,莫菲氏征阴性.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牙冠根斜折根内固定自体牙修复

    前牙冠根斜折过去多采用拔除松动牙冠后行桩冠修复,或当斜折达龈下,行牙冠延长术不能暴露断端时,给予拔除后再行修复.但临床工作中,有的患者要求尽量保留自体牙.效果如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丽荣;任贤云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子宫肌瘤和腺肌病声像图分析

    本文分析了249例子宫肌瘤和腺肌病声像图特点与病理特征,探讨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声像图的特点,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采用B超观察子宫肌瘤和腺肌病,将声像图与病理结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超声准确率为91.4%,子宫腺肌病准确率52.1%,它们具有相似的声像图特点,诊断上常常容易搞错.结论:笔者认为子宫肌瘤和腺肌病在声像图上的不同表现与病理结构有关,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翠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医院管理工作的物流和信息流

    医院工作千头万绪,物流和信息流的有序流动是医院管理工作上等级的重要方面.

    作者:余进;甘霖;印卫路;童利群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微粒抗体在桥本甲状腺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为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抗体(TMAb)在桥本甲状腺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桥本甲状腺病30例,其他甲状腺病100例(患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进行了血清TGAb、TMAb测定并作比较.结果:①TGAb、TMAb血清测定水平(%)桥本组(49.8+9.9、36.8±7.7);其他甲状腺病组(14.5+5.6、8.9±5.2)与正常组的(7.4±4.5、5.8±4.6)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按TGAb>30%;TMAb>15%定为阳性,30例桥本甲状腺病患者TGAb阳性28例(93.3%);TMAb阳性29例(96.7%);二项阳性27例(90%).100例其他甲状腺病患者TGAb阳性1例(1%);TMAb阳性12例(12%),无两者同时阳性.正常组两项抗体均阴性.结论:血清TGAb、TMAb联合测定对鉴别桥本与其他甲状腺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莲爱;黄壬秋;李永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SICU病人腹腔内压力改变对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动态监测收住于SICU的腹部手术后及重症病人腹腔压力(IAP)变化,了解IAP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等方面变化的相关关系;对导致IAP升高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外科ICU病人24例,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力测量值分为两组(IAH组与对照组),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分压、气道峰压(Ppeak)等指标的变化,结合术后并发症、MODS/MOF及死亡人数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AH组与对照组比较CVP在IA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参数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APACHE Ⅱ有显著性差异,IAH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发生MODS/MOF及死亡人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AP升高程度越严重,与血流动力学、呼吸指标相关性也越好.IAH病人发生伤口感染,伤口裂开及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明显增加.

    作者:李彤;许媛;毛羽;张立军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足背皮瓣切取失败后吻合足底深支与中央静脉补救成功18例报告

    足背皮瓣是以足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该皮瓣皮质较好、皮下脂肪少、弹性好、血管蒂长,口径大,有感觉神经,修复的适应部位比较广泛,是常用的供区.特别适用于手背、手掌等软组织缺损及需重建指蹼的治疗.

    作者:刘勇;单健;张成进;范启申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醉酒者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频繁,饮酒过量现象呈增长趋势.醉酒后引起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亦相应升高.我院从1999年2月-2003年1月共收治醉酒后颅脑损伤患者7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顾建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氯诺昔康与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氯诺昔康是新型的非甾体镇痛抗炎药物.它具有消除半衰期短(3-5h)、镇痛作用强、胃肠道副作用少、常规剂量下无中毒性肾损害发生的优点[1].本文通过PCIA氯诺昔康和吗啡的比较,观察氯诺昔康对术后病人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作者:邵庆祝;储海;王亮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软瘫的诊治体会

    1临床资料我院从2002年5月-2003年6月,共收治软瘫患者26例,其中椎间盘突出1例,椎管内占位1例,格林巴利1例,周期性麻痹23例.

    作者:王瑞先;万小超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培养手术室新毕业护士的体会

    新毕业护士,一般指从毕业参加工作之日至1年护龄的护士.如何使新护士在1年内继续巩固所学的护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尽快胜任专科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刘莉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显微手术治疗镰幕区脑膜瘤2例报告

    镰幕区脑膜瘤因其位置深,周围结构重要,手术风险大,而难以全切除.本文报告2例效果较好.

    作者:薛洪利;魏学忠;于春泳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预衬物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在涤纶血管增生性改善的体外研究

    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分离、培养、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免疫组化、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以明胶、纤维结合素(FN)、血浆、白蛋白、止血灵为预衬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涤纶(Dacron)人工血管腔面的增生性改善.提出在预衬物的筛选中,除细胞贴壁率指标外,对内皮细胞增生性的评估是另一重要指标.这直接反映了预衬物对贴壁细胞增生形成内皮细胞层的影响.结果显示预衬物对HUVEC的增生性和贴壁率改善并不平行.明胶、FN、血浆和止血灵对HUVEC的增生和贴壁均有明显的改善,白蛋白只能改善HUVEC的增生能力,而不能改善贴壁率.预衬物的联合应用对HUNEC的贴壁和增生也均有影响.以NF分别与明胶、止血灵、白蛋白、血浆及血浆和止血灵联合使用,均有改善细胞增生能力和提高细胞贴壁率的作用,但作用差别较大,以前四组佳.

    作者:王忱;王娟;谢爱国;何三光;段志泉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厌氧菌感染的SPME+GC快速诊断

    目的: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GC)快速诊断厌氧菌感染.方法:标准菌株培养液、临床感染性标本预先进行液化和盐析处理,固相微萃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明确、清晰检出有非乙酸和丙酸的挥发性短链脂肪酸为阳性.结果:临床常见的需氧菌培养液均未检出有除乙酸和丙酸外的其他挥发性短链脂肪酸,厌氧菌培养液均检出有多种除乙酸和丙酸外的其他挥发性短链脂肪酸;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集痰、含嗽水同步对比检测,集痰、含嗽水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00%与97.5%,SPME+GC的阳性率为63.75%与0%;220例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厌氧菌感染率69.78%(108/155),老年前期患者厌氧菌感染率43.08%(28/65);22例SPME+GC拟诊为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患者,加用替硝唑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痰SPME+GC的短链脂肪酸峰数目与面积随病情缓解而减少、消失;腹水等其他临床感染性标本厌氧菌培养与SPME+GC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厌氧菌感染的SPME+GC诊断快速、简便可信.

    作者:薛存宽;王模荣;王玲;蒋鹏;彭端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Terumo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Terumo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造影后对病变冠状动脉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3年3月,选用Terumo共用型造影导管对6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88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评价其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造影时平均应用导管1.3条,X光照射时间4.6±3.25秒,造影手术操作时间21.6±10.5与以往经股动脉途径比较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血管并发症:2例发生前臂血肿,1例发生血管闭塞,2例因锁骨下动脉畸形改行股动脉途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造影时选用Terumo共用型造影导管可节省时间、费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但由于股动脉途径发生周围血管和出血的并发症相对多,目前国内许多医院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1,2],我们在造影时选用Terumo共用型造影导管先行冠脉造影,可以节省导管及造影时间,筛选出病变血管后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新;马涛;李艳芹;于娟;陈育霞;许秀琴;高晓丽;文军;高海明;曹明;鲁永和;姚民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三叉苦水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叉苦不同部位水提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三叉苦的各部位提取物均能显著清除邻菲罗啉-抗坏血酸化学发光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且随着发光体系中三叉苦提取液浓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呈下降趋势,呈现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证明了三叉苦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药物.

    作者:毕和平;张立伟;任蕾;杨频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自体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体会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肺癌在我国及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传统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但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是复发的根源.

    作者:王俊娥;梁广玉;陈桂芝;朱晓梅;王志强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临床实习与临床教改

    对临床实习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其试卷(包括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含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随机抽取47份,及原在校学习上述各门课后试卷进行卷面分析,两种试卷考试题型、题量、记分方法相同,分析两卷在部分内容上的分数差距,论证临床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临床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临床教学改革.

    作者:余庆云;朱宏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通过输液看护理工作的发展

    护士作为医疗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仪要求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需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打针、发药等机械工作,而是从心理、社会角度来全方位的关注患者健康.

    作者:谭春荷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冬菱克栓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观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其后果极其严重,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终将导致失明.以往常规治疗疗效往往不尽人意,近来我科应用冬菱克栓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杨峥嵘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60例血管性眩晕的MRA诊断(附100例非眩晕症状者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引起的血管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来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的血管性眩晕60例与100例非眩晕症状者的推动脉横轴位图像;分别测量其椎动脉的直径作对比分析.结果:在60例中,左侧椎动脉狭窄20例、直径狭小平均值为1.8mm,右侧椎动脉狭窄40例,直径狭小平均值为1.6mm.100例非眩晕症状者椎动脉测量数据:左侧椎动脉直径平均值为2.9mm,右侧椎动脉直径平均值为2.5mm.结论:椎动脉直径在1.8mm以下,血管的信号减弱,即可提示狭窄的存在.MRA是诊断本症的一项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其图像的清晰度可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类似,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解绍春;周军;马志强;张大勇;单西云;纳翠云;黄勇;罗云芳;雷斌;张先云 刊期: 2003年第22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