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疗效分析

陈馥;吴英;谷素洁;路辉;崔哲;王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β-七叶皂甙钠, 联合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β-七叶皂甙钠和20%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发病72h内,应用β-七叶皂甙钠10mg溶入生理盐水125ml与20%甘露醇125ml均每日2次交替静滴,共14d,同时常规应用胞二磷胆碱和血栓通.对照组在发病72h内应用20%甘露醇、胞二磷胆碱及血栓通注射液共14d,剂量相同.两组病人在用药期间重点观察神志、语言和肌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用药后有关检测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均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β-七叶皂甙钠和20%甘露醇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外结核102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尤以肺结核为常见并为人们所重视.然而,肺外结核也不少见,但其临床表现较为隐蔽,常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肺外结核102例分析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作者:梁书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益米乐治疗系膜增殖性肾炎105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105例病人应用益米乐注射液疗效评价.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加用阿魏酸钠0.4g静滴.结果:治疗组尿蛋白定性及定量明显减少,且白蛋白上升时间缩短.结论:益米乐治疗系膜增殖性肾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陈飞;张金黎;沈颖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提高普外科见习教学质量的思考

    临床见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见习课是学生对临床医学感性认识的第一步,是医学生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

    作者:刘军;张仲良;刘秀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布氏杆菌病误诊2例分析

    布氏杆菌病(bruce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fever)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作者:王启海;蔡习利;赵玉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判断-无创和有创方法的评价

    目的:评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法:临床主要分为有创和无创方法两大类,前者是通过插入心导管进行的客观检验方法称为有创检查.心导管资料具有直观性、准确性,是一种较可靠的评定方法;无创方法主要包括客观描述、运动耐量试验、超声心动图、X光片、核素显像等.结论:其优点在于可重复性好、费用低、相对较安全.

    作者:梁金锐;顾复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在疾病状态下维持自身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直接原因是人们的健康生命受到威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心理应激反应是缺乏安全感所致,因为安全感是人们基本的社会需要.

    作者:司英山;马士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洛阳市涧西区2001年-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进一步减少麻疹发病,加速我区的麻疹疫情控制工作,现将涧西区2001年-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肖云荣;高新宽;周亚琴;张美琴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石膏治疗内伤疾病配伍应用浅析

    生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其性味辛、甘、寒、归肺、胃经.生石膏凉而能散,具有透表、清解、除烦渴之力,多用于治疗外感温热病,气分大热、壮热、烦渴之证.临床上,生石膏的应用范围很广,只要配伍得当,将生石膏运用于内伤疾病的治疗,如清泻三焦火邪、清化痰热、凉肝熄风等方面,也有不凡效果.

    作者:梁纪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鼻内镜下ellman刀治疗鼻中隔混合瘤1例

    患者,女,37岁,因反复右侧鼻塞1年,加重伴流粘血涕1个月入院.体查:三测正常,心肺肝肾(-),专科情况见:右侧鼻翼处稍膨隆,右鼻阈部可见一新生物充满整个鼻腔,鼻底仪有少许空隙,表面欠光滑,色暗红,有血管分布,探之肿块上方及外侧、下方均游离,内侧与中隔前上方相连,约2cm× 2cm大小,鼻窦CT(冠状位)示:右鼻腔肿块性质待查.

    作者:张艳龙;肖旭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农村居民身体状况调查

    为了解农村社区居民身体状况,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完善的卫生服务,我们于2001年10月对我市农村居民进行了身体状况的调查.

    作者:何燕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2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非典发现以来,我院共收治疑似SARS病例62例,其中12例被临床诊断,现将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总结并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元;彭霞;耿国钰;王惠芳;刘晓平;黄艳;袁文芳;杨院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调整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在内科常见诸病中的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流动中的物理问题,其基本问题是血压、血流阻力、血流量、血流速度等.随着现代医学对疾病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使人们越来越重视血液的粘滞性、聚集性、凝固性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也就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血液流变学,它是研究血液成分在血管中流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反映人体血液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的指标之一[1].

    作者:田丰仓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32例老干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广大城市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其中以老年人心律失常逐年上升显得尤为突出.现将本人收集的132例心律失常的老干部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加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管伟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输液致热原反应浅析

    输液反应包括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肺功能损伤等.热原反应是输液反应常见和危害大的一种反应.近年来,临床上普遍将大输液作为给药的媒介液,单独输液很少见,况且输液需经过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因此,临床出现的输液热原反应不仅仅是药剂人员把好了大输液制剂关即可避免的.本文就输液致热原反应的原因简要分析如下.

    作者:张敬花;柳瑞兰;张敬梅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感冒通致过敏性紫癜2例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68岁,以头痛头晕伴心悸2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皮疹3天为主诉入院,1月前因头痛加重自服感冒通1日3次,每次1片,2日后发现双下肢出现皮疹,追忆4个月前因感冒口服感冒通4片后双下肢出现同样皮疹,1个月后方完全消失,查体温37.6℃,脉搏9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25/14kPa,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不大、双膝以下足背皮肤,散在紫癜,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肾功均正常,心电图示左室肥厚,诊断:①原发性高血压;②药物过敏性紫癜,给予口服心痛定、地塞米松,扑尔敏及止血敏,5天后皮疹转为褐色色素沉着,停药、住院12天,血压正常,症状消失,继续服用心痛定,维持血压1个月后,紫癜完全消失.

    作者:依尔格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老年人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老年人颅脑损伤发病率占各年龄组8%-15%.并发颅内血肿发生率高,其死亡率高达70%.为了提高老年颅脑损伤临床救治成功率,对1996年以来收住31例60岁以上颅脑伤的临床资料,讨论其治疗体会.

    作者:孙刚;赵翠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更年期综合征误诊冠心病19例分析

    我院自2000年2003年共收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19例被误诊为冠心病,误诊率达63.3%,为总结经验特分析如下.

    作者:衡莉;张贵海;葛希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多有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轻者神志清楚,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极少数患者有偏瘫和动眼神经麻痹.腰穿时脑脊液压力增高,呈均匀血性脑脊液.

    作者:刘凤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下尿路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2002年9月-2003年5月应用UROSTYM型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LABORIE公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女性尿道综合征、尿失禁等下尿路疾病共73例,报告如下.

    作者:熊泽安;周家杰;朱欣;丁坤;陈士祥;张先觉;李金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高龄老年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13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临床并不少见,但高龄老年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未见报道,现将我院1993年-2003年收治的13例病人报道如下:病人年龄均超过80岁,其中男8例,女5例.患者预后极差,全部因MOF死亡.

    作者:马纪冬;王与章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