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张新元;彭霞;耿国钰;王惠芳;刘晓平;黄艳;袁文芳;杨院花

关键词:
摘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非典发现以来,我院共收治疑似SARS病例62例,其中12例被临床诊断,现将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总结并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老年人颅脑损伤发病率占各年龄组8%-15%.并发颅内血肿发生率高,其死亡率高达70%.为了提高老年颅脑损伤临床救治成功率,对1996年以来收住31例60岁以上颅脑伤的临床资料,讨论其治疗体会.

    作者:孙刚;赵翠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下尿路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2002年9月-2003年5月应用UROSTYM型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LABORIE公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女性尿道综合征、尿失禁等下尿路疾病共73例,报告如下.

    作者:熊泽安;周家杰;朱欣;丁坤;陈士祥;张先觉;李金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农村居民身体状况调查

    为了解农村社区居民身体状况,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完善的卫生服务,我们于2001年10月对我市农村居民进行了身体状况的调查.

    作者:何燕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北京海淀区集居儿童1573名铅中毒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区集居儿童铅中毒状况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量微量血中铅及钙、锌、铁的含量,对不同幼儿园的铅中毒情况及铅中毒儿童的钙、锌、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调查的集居儿童铅中毒发生率6.55%;单位自办幼儿园中铅中毒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单位自办幼儿园(P<0.05);铅中毒儿童体内钙元素明显缺乏(P<0.05),锌、铁元素缺乏不明显.结论:家长与幼儿园保教人员齐抓共管,从多种渠道杜绝儿童与铅的接触,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亚娜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国产降纤酶与进口抗栓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降纤酶与进口抗栓酶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5月-2002年1月住院的110例脑梗塞病人,分别给予进口抗栓酶与国产降纤酶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国产降纤酶治疗脑梗塞与进口抗栓酶有同样的治疗.

    作者:尧碧鳌;陈细章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2例临床体会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但因其价格昂贵,作为基层医院,我们有机会应用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莉;韩冰洋;路梅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肝癥口服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阻断作用

    目的:探讨肝癥口服液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阻断作用.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给予大鼠二乙基亚硝胺((DEN)35mg/kg,灌胃,2次/周,共16周,预防组同时给予药物预防,16周后所有实验组停用DEN,各药物预防组继续用药至20周末实验结束,于第12周、第20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分别进行①肝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变化;②第12周,肝组织切片做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组化染色,对GGT阳性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实验第12周,B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消失,假小叶形成,可见大量异常肝细胞构成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及卵圆细胞.各药物预防组肝细胞异型性增生灶和卵圆细胞明显少于B组,异型性较轻.第20周,B、C、D和E组大鼠肝癌发生率分别为88.8%、23.08%、30%、33.33%.C、D、E组肝癌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②B组肝组织GGT酶组化染色单位切面病灶数、单位面积内病灶面积、病灶平均面积三项指标显著高于各药物预防组(P<0.05或P<0.01).结论:肝癥口服液和苦参碱均能有效地预防大鼠肝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发生.肝癥口服液中药大剂量预防组优于苦参碱组.

    作者:高洪生;姚树坤;殷飞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的又一大症侯群,冠状动脉病理学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所致,故目前主张使用抗凝疗法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和扩展,自1997年-1999年10月我们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74例蚕豆病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蚕豆病尤其是危重病例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方法:分析174例蚕豆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该病主要累及男性(93.9%),男女之比为14. 8:1,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3岁101例(58.0%);-6岁48例(27.6).死亡率为1.1%,均为5岁以下儿童.结论:合并症多、就医晚是主要死亡原因.本文认为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输血、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和泰特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增进预后.

    作者:王付丽;徐酉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胸腰椎骨折MRF钉内固定后路减压的治疗(附32例报告)

    目的:胸腰段骨折(严重压缩、爆裂型)常合并脊髓受压.采用后路减压MR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收效良好.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3年2月收治了32例胸腰段骨折(严重压缩、爆裂型)患者统计其年龄、性别、骨折原因、类型、治疗后复位情况、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观察及随访时间、辅助检查的指标及物理检查的指标、病人恢复后的功能.结论:年龄情况、治疗、手段单纯内固定及打开椎板减压、时间、术后复位情况脊髓受压的改善情况与其他内固定相比其优良、手术时间短、简化、固定牢固复位满意,适用于临床易推行使用.

    作者:孔庆宝;焦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26例

    笔者自1998年8月至今,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病人1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兆笋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联冠斜导加颏兜矫治乳前牙反(牙合)30例

    乳前牙反(牙合)是乳牙列期错(牙合)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数为多颗牙的反(牙合)属于发育畸形.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早期进行矫治,有利于儿童颌面部的健康发育.

    作者:张礼明;罗华明;雷涛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门诊人流术中的应用

    人流术是计划生育的一种必要措施.目前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传统的不用任何药物行人流术,病人比较痛苦;二是选择药物流产,连续服药3天后自然流产,但成功率仪占90%,仍有部分病人再受清宫的痛苦;三是在麻醉医师的帮助下行无痛人流术,现麻醉药物较多,一般选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完全的药物.异丙酚符合上述特点,故我科采用了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复合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的方法,随机选择患者各30例对比观察单纯应用异丙酚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凤英;贺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输液致热原反应浅析

    输液反应包括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肺功能损伤等.热原反应是输液反应常见和危害大的一种反应.近年来,临床上普遍将大输液作为给药的媒介液,单独输液很少见,况且输液需经过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因此,临床出现的输液热原反应不仅仅是药剂人员把好了大输液制剂关即可避免的.本文就输液致热原反应的原因简要分析如下.

    作者:张敬花;柳瑞兰;张敬梅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西藏藏汉民族胆固醇甘油三酯的调查分析

    我院地处西藏林芝地区,海拔高于3000米,担负着对该地区体系部队,地方藏汉民族以及过往部队人员的预防、体检救治任务.为了解该地区血清胆周醇、甘油三酯水平,现将2002年4月-8月,我科对269人进行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忠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螺旋CT引导经皮细针肺穿刺诊断肺占位性病变31例

    对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用纤支镜检查常不能明确诊断,多采用经皮肺穿刺才能获得病理学的诊断.而无引导的肺穿,常会受到穿刺部位准确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较小的肿块,成功率相对较低.经X线、B超引导的肺穿刺已有许多报道.而螺旋CT引导,无论从准确性的提高还是减少并发症,都显示出了更大的优越性.现将31例经螺旋CT引导的肺穿刺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叶正龙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心跳骤停电除颤8次复苏成功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阵发性呼吸困难3个月,胸闷、憋气、咳嗽、咯痰3天于2003年3月1日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血压130/100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向左略扩大,心率114次/min,律齐,于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李大鹏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老年皮肤瘙痒症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报告

    老年瘙痒症是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疾患之一,尤以男性为多,目前病因不清楚,尚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常规治疗加中药外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延军;窦颖;皇艳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老年高危病人股骨头置换术45例

    我院自2000年2月-2003年3月对60岁以上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的老年高危病人施行股骨头置换术4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晓;陈明生;陈勇;李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高龄老年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13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临床并不少见,但高龄老年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未见报道,现将我院1993年-2003年收治的13例病人报道如下:病人年龄均超过80岁,其中男8例,女5例.患者预后极差,全部因MOF死亡.

    作者:马纪冬;王与章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