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74例蚕豆病临床分析

王付丽;徐酉华

关键词:蚕豆病, 输血, 糖皮质激素, 泰特
摘要:目的:提高对蚕豆病尤其是危重病例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方法:分析174例蚕豆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该病主要累及男性(93.9%),男女之比为14. 8:1,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3岁101例(58.0%);-6岁48例(27.6).死亡率为1.1%,均为5岁以下儿童.结论:合并症多、就医晚是主要死亡原因.本文认为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输血、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和泰特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增进预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95%酒精注射治疗腋臭引起破伤风死亡1例

    患者,男,22岁,6天前于单位卫生所皮下注射95%酒精治疗右侧腋臭.术后第3天局部感染,未处理.第5天出现头痛、乏力,相继出现咬肌酸胀、张口困难、头后仰和阵发性抽搐,以破伤风收治.查体:T38.6℃,P86次/min,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全身肌肉呈不同程度的收缩状态.

    作者:王文杰;师龙生;唐增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量化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

    临床上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首要的方法,这些患者都清楚,但病人如何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确定每天的饮食量及吃什么食物对控制血糖有利方面存在误区.为此,我科自2000年开始为患者制订饮食计划表,通过观察,平均血糖值下降约0.251mmol/L,效果明显,现汇报如下.

    作者:付聿芹;庄严;马效霞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32例老干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广大城市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其中以老年人心律失常逐年上升显得尤为突出.现将本人收集的132例心律失常的老干部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加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管伟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肾性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进行维持性血透,经过充分透析和超滤,尽管以达到干体重,并接受三联降压药物治疗,仍有持续性高血压.我院从2000年12月起至2001年6月份,我们采用自产回输液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持续性高血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业娟;韦凌云;陈小萍;钟小梅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目的:明确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治疗消化性溃疡上腹痛、返酸、上腹烧灼感等症状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6月期间,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多所医院共收入903例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病人,波利特10mg早餐前一次顿服,共6天,分别记录0、1、2、3、6天的症状缓解情况、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波利特治疗后上腹痛、返酸、上腹烧灼感等消化性溃疡症状的计分及总积分明显下降,症状的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治疗天数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有效缓解率有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上升的趋势.903例受试者中共有22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程度均较轻,其中50%很可能与药物有关,均未采取任何针对性措施,自行恢复.结论:波利特可较快缓解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作者:李鹏;张澍田;陆星华;于中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肛门直肠神经症诊治(附2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4例肛门直肠神经症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的讨论,明确肛门直肠神经症的诊断,其治疗方法主张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

    作者:白清华;崔华;江洋深;梁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超声诊断胆囊腺肌症的价值和应用

    胆囊腺肌症是临床上并不少见的胆囊壁的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以胆囊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极易误诊.该病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检查,现对本人2001年3月-2002年3月进修其间发现的28例胆囊腺肌症作一分析,并对该病在超声诊断方面作一简要探讨.

    作者:于慧俊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仪早由Hinman等研究和应用于1962年国外近年已较广泛用于临床.我国于1989年也开始研究和应用这一新技术-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它能自动监测病人24h(70-100次)总体血压变化,能体现日常生活及昼夜变化规律.较偶测血压,更能反映人体实际血压水平,克服偶测血压产生的白大衣高血压;能诊断或排除高血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判断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并通过监测血压与心率的变化,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降压药.

    作者:李凤侠;吴彩霞;李爱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浅谈西药中药化

    中西医结合已发展50多年了,50年来它取得了巨大成绩,西医继中国古代传统药学之后,经过漫长几百年甚至千年过程,终于与中国传统医学殊途同归,许多中医药的或西医药的临床总结经验,常常使两者走到同一条道路上.

    作者:刘国隆;张祖亮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社区治疗

    由于人类社会的老龄化,使心力衰竭(CHF)特别是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高危人群扩大,另外由于科技文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事业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避免了过早死亡,寿命延长.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日益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CHF一旦发生通常会不断发展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又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吴建民;姜海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手术室开展定期集中学习的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许多高、精设备及新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了使我科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业务能力能够保持与外科高、精、尖同步发展,自2001年初以来,我院手术室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坚持每周集中的业务学习和专科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程玲;陈光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胸腰椎骨折MRF钉内固定后路减压的治疗(附32例报告)

    目的:胸腰段骨折(严重压缩、爆裂型)常合并脊髓受压.采用后路减压MR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收效良好.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3年2月收治了32例胸腰段骨折(严重压缩、爆裂型)患者统计其年龄、性别、骨折原因、类型、治疗后复位情况、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观察及随访时间、辅助检查的指标及物理检查的指标、病人恢复后的功能.结论:年龄情况、治疗、手段单纯内固定及打开椎板减压、时间、术后复位情况脊髓受压的改善情况与其他内固定相比其优良、手术时间短、简化、固定牢固复位满意,适用于临床易推行使用.

    作者:孔庆宝;焦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重复膀胱超声误诊1例

    患者,女,23岁,因在外院B超检查发现左侧附件区一大小约6.2 × 6.0cm囊性包块遂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左附件区扪及拳头大小包块,质软,欠活动,有压痛,子宫、右附件无异常.

    作者:李燕;李华斌;李玉友;王东;廖军;何俊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心跳骤停电除颤8次复苏成功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阵发性呼吸困难3个月,胸闷、憋气、咳嗽、咯痰3天于2003年3月1日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血压130/100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向左略扩大,心率114次/min,律齐,于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李大鹏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0.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我院近年来对70岁以上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的高龄病人施行髋关节置换术24例,均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取得了很好的麻醉效果,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俊;李幼琴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儿童期药物中毒性听力损害的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多为后天因素,临床所见多数病例是以耳毒性药物所致的听力障碍.由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疗效好,且价格便宜以及不需要做皮试等特点,在我国一些基层卫生机构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地临床医生过多应用.

    作者:汤景乾;梁圣彬;李亚楠;荣莹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石膏治疗内伤疾病配伍应用浅析

    生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其性味辛、甘、寒、归肺、胃经.生石膏凉而能散,具有透表、清解、除烦渴之力,多用于治疗外感温热病,气分大热、壮热、烦渴之证.临床上,生石膏的应用范围很广,只要配伍得当,将生石膏运用于内伤疾病的治疗,如清泻三焦火邪、清化痰热、凉肝熄风等方面,也有不凡效果.

    作者:梁纪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25例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发病后多造成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本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治宏;张燕;邓卫星;李元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环钳斜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6例报告

    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式很多,但不管哪种术式,远期随访的结果并发症仍很多,术后污粪(失禁)或便秘复发可发生在34.87%左右[1].本院1986年-2002年选用北京儿童医院自制的环钳应用改良Duhamel张氏法-环钳斜吻合法治疗先天性臣结肠患儿2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中心;姜雪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超声环状消融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上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是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传统的肺静脉点状消融难以精确定点靶点,易导致肺静脉狭窄,而且传统的消融导管完成环状消融肺静脉开口部常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进行多静脉消融时更是如此.导管消融的目的在于对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造成一局限的、不可逆的组织损伤.

    作者:付应容;余洋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