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钱俊;李幼琴

关键词:
摘要:我院近年来对70岁以上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的高龄病人施行髋关节置换术24例,均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取得了很好的麻醉效果,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2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非典发现以来,我院共收治疑似SARS病例62例,其中12例被临床诊断,现将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总结并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元;彭霞;耿国钰;王惠芳;刘晓平;黄艳;袁文芳;杨院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改进干髓剂在变异干髓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我科自1999年10月始,对变异干髓剂进行改进,应用替硝唑、碘仿与多聚甲醛制成糊剂,对240例乳牙慢性尖周炎进行变异干髓治疗,经临床观察1-2年,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力;彭娟;白清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B超在卵巢囊肿破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卵巢囊肿破裂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发病常见有腹腔内出血,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其它急腹症不易鉴别,极易误诊.本文根据我院58例确诊为卵巢囊肿破裂的资料来探讨B超在卵巢囊肿破裂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韩阳;王梦醒;齐倩;肖玉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β-七叶皂甙钠和20%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发病72h内,应用β-七叶皂甙钠10mg溶入生理盐水125ml与20%甘露醇125ml均每日2次交替静滴,共14d,同时常规应用胞二磷胆碱和血栓通.对照组在发病72h内应用20%甘露醇、胞二磷胆碱及血栓通注射液共14d,剂量相同.两组病人在用药期间重点观察神志、语言和肌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用药后有关检测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均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β-七叶皂甙钠和20%甘露醇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陈馥;吴英;谷素洁;路辉;崔哲;王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26例

    笔者自1998年8月至今,采用中药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病人1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兆笋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32例老干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广大城市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其中以老年人心律失常逐年上升显得尤为突出.现将本人收集的132例心律失常的老干部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加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管伟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应注意计算器可能对运算结果造成的影响

    检验工作中,计算器在方便数据处理,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运算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也是勿庸置疑的.但工作中发现,功能状态正常的计算器在进行某些统计学运算时,不同的计算器计算结果不同.笔者就此进行了分折探讨.

    作者:赵艳;陈艳华;王丹玉;张文龙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四种不同聚维酮碘制剂的稳定性比较

    目的:考察聚维酮碘的不同制剂的稳定性,并预测其不同条件下的贮存期.方法:以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测定碘的含量,用恒温加速法实验考虑其稳定性.结果:在25℃、40℃、60℃时蒂乐洗剂的贮存期分别为588d,454d,188d;蒂乐颗粒剂的贮存期分别为322d,256d,128d;倍洁宁栓的贮存期分别为909d,588d,418d;黛卫凝胶的贮存期分别为769d,624d,555d.结论:栓剂和凝胶剂的稳定性较好,颗粒剂的稳定性较差;但四种型对湿度和光照的敏感性不强.

    作者:赵轶;舒海民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在妊高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在妊高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2年4月在本院分娩并接受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检查的妊高征孕妇132例为妊高征组和同期随机抽取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研究其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速率峰值的比值S/D和搏动指数PI及与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妊高征的S/D和PI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组的S/D和PI结果异常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结果正常者(P<0.05和P<0.005).结论:妊高征孕妇的胎盘阻抗明显增高.因此,脐动脉血流分析是了解妊高征孕妇胎盘功能,预测围产儿预后敏感而实用的监护手段.

    作者:柏朝益;李胜平;唐小丽;何晓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78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肝病伴腹水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慢性重症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发生率达70%以上,病死率达50%[1].而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本文通过对我院78例慢性肝病伴腹水并发SBP的临床分析,旨在提出早期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以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对本病例的重视.

    作者:罗文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0.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我院近年来对70岁以上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的高龄病人施行髋关节置换术24例,均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取得了很好的麻醉效果,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俊;李幼琴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突发性聋早期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测(TCD)对诊断突发性聋的意义.方法:对28例突发性聋患者早期行TCD检查.结果:28例突聋患者TCD检查结果有22例异常,其中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异常18例,颈内动脉供血下降2例,脑血管顺应性下降2例.结论:TCD检查对早期诊断突发性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莲娜;梁健新;邹苑斌;黄健男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碳酸利多卡因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

    临床硬膜外麻醉常用的盐酸利多卡因麻醉潜伏期较长,起效慢,难以满足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之要求,现将我院应用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于新法剖宫产术的观察如下.

    作者:刘志如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氟乙酰胺中毒50例临床体会

    我院于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氟乙酰胺中霉5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50例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1-13岁,轻度10例,中度22例,重度18例[1].

    作者:葛玲霞;冯晓莉;田惠琴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对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早产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8例)和对照组(n=48例)治疗组入院即给予胃管置入,早期间歇奶液喂养.观察早产儿体重、身高及其头围的发育情况.对照组给予静脉补液及静脉营养,观察指标同治疗组.1个月后对比体重增加情况.身长及头围随访1年后二组进行比较.结果:二组体重状况的比较治疗组1个月后体重平均增加522±24.5g,对照组为460±27.8g,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1年,治疗组身长增加平均为26.3±9.2cm,对照组为24.5±4.0cm,平均头围增长治疗组为12.8±1.3cm,对照组为11.5±2.0cm,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早产儿早期间歇喂养对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作者:邓灵芝;邢佑敏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重复膀胱超声误诊1例

    患者,女,23岁,因在外院B超检查发现左侧附件区一大小约6.2 × 6.0cm囊性包块遂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左附件区扪及拳头大小包块,质软,欠活动,有压痛,子宫、右附件无异常.

    作者:李燕;李华斌;李玉友;王东;廖军;何俊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布氏杆菌病误诊2例分析

    布氏杆菌病(bruce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fever)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作者:王启海;蔡习利;赵玉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输液致热原反应浅析

    输液反应包括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肺功能损伤等.热原反应是输液反应常见和危害大的一种反应.近年来,临床上普遍将大输液作为给药的媒介液,单独输液很少见,况且输液需经过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因此,临床出现的输液热原反应不仅仅是药剂人员把好了大输液制剂关即可避免的.本文就输液致热原反应的原因简要分析如下.

    作者:张敬花;柳瑞兰;张敬梅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联用利多卡因、心律平治疗小儿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本文对30例室性早搏患儿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口服心律平治疗,疗效满意,副作用小,报告如下.

    作者:衡莉;张贵海;葛希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41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目的:总结4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和成功救治过程.方法:对4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①缩短手术等待时间;②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其中包括深静脉置管、快速扩容,维持低有效灌注压,缩短低血压时间,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缩血管活性药:③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或慎用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和扩血管药;④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41例病人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处理得当,是完全可康复的.

    作者:张坤全;刘东辉;欧阳文博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