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碳酸利多卡因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

刘志如

关键词:
摘要:临床硬膜外麻醉常用的盐酸利多卡因麻醉潜伏期较长,起效慢,难以满足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之要求,现将我院应用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于新法剖宫产术的观察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二次手术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原因分析及防治

    甲状腺二次手术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普遍较一次手术者高,原因为第二次手术时因组织粘连、疤痕形成,术者操作粗暴等所致.预防主要是避免人为疏忽,严谨注意操作,积极引流,治疗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补钙治疗.

    作者:王久善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多有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轻者神志清楚,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极少数患者有偏瘫和动眼神经麻痹.腰穿时脑脊液压力增高,呈均匀血性脑脊液.

    作者:刘凤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32例老干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广大城市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其中以老年人心律失常逐年上升显得尤为突出.现将本人收集的132例心律失常的老干部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加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管伟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外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要点

    各种外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使机体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引起全身组织血流灌注量不足,使多个器官受到损害.近年来,我们在血源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早期快速静脉输入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并及时消除病因,在短时间内使血压迅速回升,使病人转危为安,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急救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薛海丹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肾性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进行维持性血透,经过充分透析和超滤,尽管以达到干体重,并接受三联降压药物治疗,仍有持续性高血压.我院从2000年12月起至2001年6月份,我们采用自产回输液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持续性高血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业娟;韦凌云;陈小萍;钟小梅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cDNA微阵列和组织微阵列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研究表明,食管癌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疾病,通过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协同作用,使食管粘膜逐步发展到癌前病变再发展到食管癌.然而,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基因数目之多、调控关系之复杂使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显得力不从心,在食管癌的基因表达和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上,长期停留在零敲碎打的水平上,不但费时费力,事半功倍,而且实验条件的不稳定性会造成重复进行的试验结果间可参比性降低.

    作者:常英;龚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环钳斜吻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6例报告

    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式很多,但不管哪种术式,远期随访的结果并发症仍很多,术后污粪(失禁)或便秘复发可发生在34.87%左右[1].本院1986年-2002年选用北京儿童医院自制的环钳应用改良Duhamel张氏法-环钳斜吻合法治疗先天性臣结肠患儿2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中心;姜雪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丙睾配伍药流药物终止孕10-16周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孕10-16周妊娠的特点是胎儿骨骼形成,子宫充血增大,羊水量明显增多,单纯负压吸引难以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钳刮术风险较大,易发生子宫损伤.

    作者:沈春萍;杨晓华;曹艳云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中药复杂体系重叠色谱峰分析中变换小波基的自动选取

    目的:设计一种在重叠色谱峰解析中自动选取小波变换基的方法,实现中药复杂体系色谱分离中小波基的自动筛选.方法:建立用于提取重叠色谱中组分信息的理论公式,通过此公式实现小波基的自动选取,并将它应用到对肝得宁片中的齐墩果酸进行含量测定时所获得的重叠色谱峰解析.结果:齐墩果酸重叠色谱峰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分离范围内,当相邻色谱峰峰宽相近时,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较为准确.结论:本文设计的小波基自动选取方法能够降低色谱分离条件的要求,提高检测准确度,减少分离工作量,化学计量学与HPLC相结合将为复杂中药分析提供一种快速手段.

    作者:袁海龙;雷长海;肖小河;李仙义;赵艳玲;蔡光明;贺承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超声环状消融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上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是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传统的肺静脉点状消融难以精确定点靶点,易导致肺静脉狭窄,而且传统的消融导管完成环状消融肺静脉开口部常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进行多静脉消融时更是如此.导管消融的目的在于对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造成一局限的、不可逆的组织损伤.

    作者:付应容;余洋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对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早产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8例)和对照组(n=48例)治疗组入院即给予胃管置入,早期间歇奶液喂养.观察早产儿体重、身高及其头围的发育情况.对照组给予静脉补液及静脉营养,观察指标同治疗组.1个月后对比体重增加情况.身长及头围随访1年后二组进行比较.结果:二组体重状况的比较治疗组1个月后体重平均增加522±24.5g,对照组为460±27.8g,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1年,治疗组身长增加平均为26.3±9.2cm,对照组为24.5±4.0cm,平均头围增长治疗组为12.8±1.3cm,对照组为11.5±2.0cm,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早产儿早期间歇喂养对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作者:邓灵芝;邢佑敏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B超在卵巢囊肿破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卵巢囊肿破裂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发病常见有腹腔内出血,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其它急腹症不易鉴别,极易误诊.本文根据我院58例确诊为卵巢囊肿破裂的资料来探讨B超在卵巢囊肿破裂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韩阳;王梦醒;齐倩;肖玉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国产降纤酶与进口抗栓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降纤酶与进口抗栓酶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5月-2002年1月住院的110例脑梗塞病人,分别给予进口抗栓酶与国产降纤酶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国产降纤酶治疗脑梗塞与进口抗栓酶有同样的治疗.

    作者:尧碧鳌;陈细章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45例分析

    胃复安(甲氧氯普胺)为较强的中枢性镇吐药物,由于其价廉物美,在家庭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不少基层医院及广大农村的医务人员缺乏对此药的足够认识,致使用不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现就近2年我们收治的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45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华;赵进明;冯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应用舒血宁静滴治疗急性脑梗塞56例,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静滴治疗48例作为对照.结果:舒血宁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6.7%与45.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66.7%(P<0.05),舒血宁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初步认为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有较肯定疗效,此方法安全易行.

    作者:刘颖;王荣富;周年根;卢进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青藏高原地区车祸致严重多发性创伤965例救治研究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尤以唐古拉山地区为突出,而2000km青藏线主要运输工具为汽车,车祸致严重多发性创伤为常见病,因伤后下送来院时间长(3h以内占46.5%,4-8h占43.4%,8h以上占11.1%),来院时休克者占59.8%,昏迷者占36.7%,加之高寒缺氧等地理环境因素,大多伤者来院时处于危重状态,给救治工作带来诸多难题.针对以上特点,对此类伤者的救治进行了长期的临床研究,结合地区特点,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救治手段,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俞祥海;向凯;叶平安;胡湘林;俞媛;张永刚;崔国华;尹根发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提高普外科见习教学质量的思考

    临床见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见习课是学生对临床医学感性认识的第一步,是医学生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

    作者:刘军;张仲良;刘秀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袖套式肢体固定带在手术中的应用及制作

    通常在手术中,对需要侧卧位的病人,我们常用绷带将病人的上肢固定在头架上,病人肢体因手术时间长易被挫伤,皮肤破损,甚至绷带脱开,固定不满意,影响手术进行.为了能牢固有效的固定病人的肢体,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我们制作了一种袖套式肢体固定带,临床应用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青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双弧型石膏夹治疗在Colles骨折的观察

    自1990年1999年采用手法复位双弧型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426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介绍下.

    作者:李治庚;孙涛;杨圣明;崔贤在;王建峰;禚丛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的又一大症侯群,冠状动脉病理学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所致,故目前主张使用抗凝疗法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和扩展,自1997年-1999年10月我们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