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治性切除加心包补片内支架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孟庆义;田利民;马波民;张帆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根治术
摘要:目的:探讨肝后下腔静脉阻塞,尤其伴阻塞远侧血栓型布加综合征的根治术式.方法:本组13例病人,常温下阻断下腔静脉远、近侧,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开通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后,行下腔静脉心包补片加内支架术.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时间54-90个月,平均70个月.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活水平,正常妊娠3例.彩超示:下腔静脉内血流通畅,支架置放.结论:该术是治疗阶段性下腔静脉阻塞,尤其是伴阻塞远侧有血栓和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成骨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

    从线虫到哺乳动物,从胚胎到发育到个体成长,从生到死机体内大多细胞以凋亡的方式死亡.Carl Vogt首先发现这种死亡方式,1972年Kerr重新将这种死亡方式命名为凋亡[1],并且逐渐在形态学、生化、分子生物学等不同角度得到逐层深入认识.

    作者:倪国华;李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宫颈旁神经丛阻滞在人流术中镇痛作用观察

    1临床资料门诊确诊为早孕并自愿人流患者50例,年龄20-45岁.孕40-50天者35例,经产孕9例(有刮宫史7例,无刮宫史2例),初孕26例:孕60-70天者15例,经产孕2例,初孕13例.

    作者:杜建层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肾癌Fas系统异常与其免疫逃避关系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探讨肾癌Fas系统异常与其免疫逃避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4例肾癌组织的Fas、FasL、Ki68表达,以及肿瘤周围浸润淋巴细胞(TIL)凋亡,并行相关分析.结果:①肾癌组织Fas表达阳性率(22.8%)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53.8%)(P<0.01),FasL表达阳性率(46.5%)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23.2%)(P<0.01).肾癌Ki67表达阳性率32.8%.肾癌Fas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62,P<0.05,),FasL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93,P<0.01).随肾癌临床分期增加,Fas表达阳性率减少(P<0.01),FasL表达阳性率增加(P<0.01).②肾癌组织TIL凋亡率(33.9%)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淋巴细胞凋亡率(3.5%)(P<0.01).肾癌FasL表达率与TIL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1).结论:肾癌通过Fas表达下降及FasL表达增高实现免疫逃避.

    作者:郑骏年;孙晓青;陈家存;顾骧;温儒民;陈仁富;李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与肝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Ⅱ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4例肝硬化患者和32例正常人空腹血清IGF-Ⅱ,同时测定各项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AKP、A、A/G、TB等.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IGF-Ⅱ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检测血清IGF-Ⅱ水平有助于肝硬化的病情监测和预后估计.

    作者:高俊茶;张曼利;苏少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使α-2b干扰素(安福隆)300万U,每日1次肌注,连用15天,然后改用300万U,隔日1次,疗程为半年,治疗组在干扰素应用15天时加用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为1年,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来诊或通讯方式随访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及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两组均出现1例严重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而被迫停药,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从治疗开始到1年时,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44.4%,85.1%,14.8%.对照组相应指标为17.8%,50%,50%.两组对应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治疗中发现2例HBsAg阴转者.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迅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促进HBeAg和抗-HBe的转换.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组.

    作者:韩忠厚;王玉华;顾乾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为验证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奥曲肽对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差别,随机观察了129例患者,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奥曲肽分别治疗41例、42例及46例.结果发现,垂体后叶素组、生长抑素组及奥曲肽组有效率分别为61.0%、64.3%及89.1%.奥曲肽分别与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且生长抑素与奥曲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垂体后叶素.以上结果提示:奥曲肽疗效确切,止血效果优于生长抑素及垂体后叶素,而生长抑素的止血效果与垂体后叶素无明显差别,但奥曲肽与生长抑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王业建;李新月;邢武;郭长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临床体会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广泛、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治疗抢救病人时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本文以老年患者为对象,总结了1059例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临床体会,为提高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供了帮助.

    作者:陈爱萍;杜平;王娟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氟喹诺酮类的应用特点和药物相互作用

    氟喹诺酮类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活性强、毒性低,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常用者有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作者:李艳慧;孙秀英;徐丽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弥漫浸润型直肠癌诊治体会(附34例报告)

    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直肠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0年来34例弥漫浸润型直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男18例,女16例,28例因下腹坠胀、便秘、腹泻及大便带血入院,6例因肠梗阻急症入院.均经常规检查、腹部及腔内B超、盆腔CT及病理检查后确诊.其中16例行根治性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手术后3年9例死亡,7例存活:12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3年3例存活.其余6例行乙状结肠造瘘术,术后3年无存活.结论:浸润弥漫型直肠癌早期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单纯手术效果差,术前与术后应用化疗及放疗能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存活时间.

    作者:赵希武;李晓明;谷业云;李月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侧穹窿封闭加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248例分析

    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约占女性不孕患者的30-50%[1].自2000年1月-2002年5月,我院采用侧穹窿封闭加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248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梅;任安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正常宫颈主要有结缔组织构成,胶原纤维为其主要成份,前列腺素可使胶原纤维分解,排列疏松.米索前列醇为前列腺素衍生物可使宫颈纤维组织软化,胶原降解,宫颈松驰而达到药物扩宫的作用[1],因而在妇产科得到普通应用.

    作者:李爱杰;尹秀芹;赵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Bcl-2基因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细胞凋亡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前沿的领域之一,根据美国ISI(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对SCI记录及引用论文关键词检索发现,全球自然科学研究中论文发表集中的3个领域分别是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和基因组研究.

    作者:李长民;胡桂英;宋铁芳;陈桂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喉结核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

    据多方文献报道,近几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反映于耳鼻咽喉科领域尤以喉结核为多见.由于多方面原因又常易被忽略或延误诊治,现就我科自1998年10月-2002年11月共收治的21例喉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引起重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治疗重症鱼胆中毒11例

    我院1999年11月-2001年2月抢救11例鱼胆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及内科综合治疗,治愈10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郁珍;丁绍平;沈晓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与生化汤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12月-2002年6月,我院共收治稽留流产69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6例,Ⅱ组33例两组均为观察组,年龄20-28岁,停经10-17周.

    作者:方为群;张丽英;刘树琼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误诊为心绞痛研究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误诊为心绞痛的原因,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分析6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胃镜所见、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结果:误诊时间长38mo,短8d.胸骨后疼痛5例,剑突下疼痛1例;胃镜发现食管黏膜正常4例,食管黏膜充血水肿、齿状线模糊2例.食管24小时pH监测总分高205.60,低20.50,平均95.43,24小时pH小于4.00的时间长649min,短56 min,平均156.11min.结论:对诊断为心绞痛而按心绞痛常规治疗后无效应行胃镜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以免误诊.

    作者:黄映淮;吕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神经管畸形的几种干预方法

    神经管畸形是由于神经管的发生和分化紊乱而出现的,包括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大小头畸形等.在我国出生缺陷疾病中占第一位.我国每年大约有8-10万神经管畸形儿出生[1],它不仅增加了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率,也给孕妇及其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作者:程艳玲;程其春;禚洪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IGF-Ⅰ合/或E2、P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建立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肌细胞体外实验模型,探讨多肽类生长因子(IGF-Ⅰ)或合雌孕激素(E2、P)对子宫肌瘤细胞/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离体子宫肌瘤细胞/肌细胞,以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受试物作用于子宫肌瘤细胞/肌细胞12h、24h、48h、72h的光密度OD值.结果:IGF Ⅰ、IGF-I+E2、IGF-I+P对子宫肌瘤细胞有促增殖作用.E2、IGF-Ⅰ、IGF-Ⅰ+E2、IGF-I+P、IGF-I+E2+P对子宫肌细胞有促增殖作用.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受制于雌孕激素和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双重复杂的细胞信号调控系统,E2、P在IGF-Ⅰ存在的条件下,显示其促增殖效应,IGF-Ⅰ是E2、P的中介因子.

    作者:李世梅;罗海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268例报告

    目的:探讨OUR 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方法:自1997年1月10日-2002年12月16日采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268例,男156例,女112例,年龄31-85岁.治疗程序:应用VectraⅡ 0.5 Tesla中场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定位,r-Tps系统2.5版本软件进行规划,边缘剂量12-25Gy,平均17Gy,中心剂量30-60Gy,平均47.5Gy等剂量曲线30%65%.结果:治疗后3-24个月,198例获得临床随访:181例(91.5%)有效,无变化14例(7.1%),复发3例(1.4%).结论: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病变性质,不同体积,病变数量,肿瘤周围水肿情况及病员自身状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安全及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高峰;雷进;周家全;唐轶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硫酸镁静滴治疗呃逆26例疗效观察

    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硫酸镁静滴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呃逆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华;周修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