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三期增强定量分析、MRI图像特征在肝细胞腺瘤中的诊断价值

林志东

关键词:腺瘤,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CT三期增强定量分析、MRI图像特征在肝细胞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本院行CT及MRI检查的56例疑似肝细胞腺瘤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CT增强三期的图像特征及MRI图像特征,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评价两种方法对肝细胞腺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细胞腺瘤共计42例,其中有22例为单发病灶,12例为2个病灶,6例为3个病灶,2例为4个病灶.CT图像显示,直径为2.1~13.5(5.76±3.72)cm,其中直径>5 cm病灶共45个,直径≤5 cm病灶共27个.CT常规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动态三期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的病灶36个,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灶20个,呈不明显均匀强化病灶11个,不均匀低密度的病灶5个.MRI图像显示,直径为1.9~15.6(5.57±3.17)cm,其中直径>5 cm病灶共44个,直径≤5 cm病灶共28个.T1 WI呈低信号45个,呈高信号病灶27个;T2 WI呈低信号20个,呈高信号52个.两种方法检测患者病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99,P=0.7415>0.05);两种方法检测患者病灶直径>5 cm及≤5 cm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4>0.05).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腺瘤34例,阴性8例.经MRI检查诊断为肝细胞腺瘤39例,阴性3例.MRI检查ROC曲线AUC大于CT检查ROC曲线AU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3,P>0.05).[结论]CT三期动脉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对肝细胞腺瘤具有一定诊断价值,MRI-DWI病灶扫描也可作为肝细胞腺瘤的判断依据,MRI的信号变化比CT能较好的体现肝细胞腺瘤的组织学变化.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5组:缺血组、七氟烷组、异丙酚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SO组),每组各12例.按照经典方法建立离体大鼠IRI,比较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指数、凋亡指数、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下降大速率(-dp/dt)、左心室上升大速率(+dp/dt)、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结果]异丙酚组、七氟烷组LVEDP、LVDP、HR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dp/dt、-dp/dt、LVDP显著高于缺血组,低于I/R组,LVEDP显著低于缺血组和I/R组,HR显著高于缺血组和I/R组(P<0.05),且异丙酚组和七氟烷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TLR-2、TLR-4、TNF-α、NF-κB蛋白、p-p70S6K蛋白表达量与SO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缺血组,低于I/R组(P<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心肌梗死面积指数与凋亡指数显著高于SO组,低于缺血组、I/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肌IRI大鼠,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保护大鼠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指数,改善介质失调,促进p-p70S6K、NF-κB、TLR-2、TNF-α、TLR-4表达,降低大鼠心脏离体凋亡指数.

    作者:张亮;孙虎;徐志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尿NAGL检测在对比剂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在对比剂肾病(CIN)的诊断及疗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60例采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造影检查期间发生CIN患者20例设为CIN组;未发生CIN的40例设为非CIN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2 h、12 h、24 h、48 h、72 h的血清肌酐(SCr)及尿NA-GL水平的差异.[结果]术前三组的SCr,尿NAGL水平相近,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间段非CIN组和CIN组患者SCr水平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CIN组与非CIN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间段非CIN组患者尿NAGL指标水平变化较小,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IN组患者尿NAGL在术后2 h升至高、12 h、24 h、48 h、72 h逐渐下降,但均高于术前和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治疗期间发生CIN患者的尿NAGL水平在术后2 h即明显升高,指标改善幅度较SCr显著,这对CIN的早期诊断及肾功能损伤的评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李榕华;王德琴;刘向东;卢春雨;龚如林;周志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卡孕栓联合卡贝缩宫素在高危妊娠产妇剖宫术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卡贝缩宫素在高危妊娠产妇剖宫术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高危产妇22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卡孕栓组(A组)、卡贝缩宫素组(B组)和卡孕栓与卡贝缩宫素联合用药组(C组),每组76例.比较三组产妇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组产妇在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2,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卡贝缩宫素在预防高危妊娠产妇剖宫术后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且不增加产妇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少丽;韩蓁;董晋;张明;谭秋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脏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现状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OM)支持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现状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术后应用ECOM支持治疗的32例呼吸道感染经痰培养病原学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病原学结果,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及36 h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血浆心钠肽(ANP)、脑钠肽(BN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结果]本组共分离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例(65.63%),革兰阳性球菌7例(21.88%),真菌4例(12.50%).治疗后12 h、24 h、36 h患者血清IgA、IgM、Ig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2 h患者IgA、IgM、IgG水平下降至低点,此后逐渐上升,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24 h、36 h患者CD3+、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12 h患者CD3+、CD4+、CD8+水平下降至低点,此后逐渐上升,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24 h、36 h患者血浆ANP、BNP、NT-proB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后12 h患者血浆ANP、BNP、NT-proBN水平下降至低点,此后逐渐上升,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术后应用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血浆ANP、BNP、NT-proBN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鹏宇;汤楚中;潘绪;迟海涛;孙文婷;王志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CS患者,依据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将患者分为抵抗组(n=50)和非抵抗组(n=50)两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检测其基因型,并统计两组患者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分布情况.[结果]抵抗组患者的CYP2C19*2(rs4244285)GG型分布率显著低于非抵抗组,GA+AA型分布率显著高于非抵抗组(P<0.05),两组患者的CYP2C19*3(rs4986893)GG型、GA+AA型分布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CYP2C19*2,CYP2C19*3基因变异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2(rs4244285)GA+AA型关系密切,检测该基因型可为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庄德荣;何胜虎;蔡定华;王文苑;田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IL-32、Foxp3、CXCL8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肿块约2 cm处)中IL-32、Foxp3、CXCL8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IL-32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43%(74/9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5.00%(23/9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IL-32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Foxp3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65%(65/9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2.39%(39/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Foxp3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CXCL8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39%(62/92),与癌旁组织的63.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CX-CL8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32、Foxp3、CXCL8的表达可能参与肺癌发生发展;检测患者其表达情况对其靶向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谭庆麟;贾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伽马刀和调强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体部伽马刀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实施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对11例NSCLC同时应用体部伽马刀和IMRT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总剂量为66 Gy.计划标准为处方剂量至少覆盖95%的计划靶体积(PTV),各危及器官剂量均要求在耐受剂量范围内.通过靶区的等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以及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等比较肿瘤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IMRT计划的CI和HI均优于伽马刀计划;伽马刀计划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全肺的V5、V10、V20、V30均显著低于IMRT计划(P<0.05).伽马刀PTV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小剂量(Dmin)优于相应的IMRT指标,靶区剂量比IMRT计划要高(P<0.05).[结论]伽马刀治疗周围型的NSCLC可显著提高靶区剂量,同时很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在综合治疗中更有提高治疗增益比潜能.

    作者:刘利民;苏加利;李强;黄高明;吴锁如;张修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EFI评分与妊娠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与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诊治的EMT合并不孕患者125例,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型38例,盆腹膜异位病灶型4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盆腹膜异位病灶型32例,子宫腺肌病型8例,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术后进行EFI评分,随访三年,获取各年度妊娠率,分析EFI评分与妊娠率的相关性,Logistic分析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第一年妊娠率为30.40%、第二年为14.40%、第三年为4.00%,术后三年的累计妊娠率为48.80%;4种不同临床类型的EMT三年累计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EFI评分分值越高,妊娠率也就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良性病变史、输卵管堵塞史、盆腔手术史和EFI评分是影响术后妊娠率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后EFI评分是评价EMT合并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是子宫良性病变史、输卵管堵塞史、盆腔手术史和EFI评分.

    作者:刘典芳;王玉洁;罗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制霉菌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对阴道局部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制霉菌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对阴道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19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给予制霉菌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局部微循环指标、局部免疫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统计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后1个月的复发率及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8%(89/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4%(71/95),复发率为5.26%(5/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7%(26/9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毛细血管管径、红细胞聚集、血流灌注及水肿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IL-6、IL-12及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霉菌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阴道局部微循环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聪;靳义;赵宁;王泳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术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术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确诊的POP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情况,并于手术前后参照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20(PFDI-20)评估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出血量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性欲望、性兴奋、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FDI-2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到0度的比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术治疗POP效果确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性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露;居文惠;邹清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神经阻滞和传统臂丛麻醉在手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传统臂丛麻醉在手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本院择期行手外伤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穿刺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完成和起效时间缩短(P<0.05),神经阻滞效果评分减小(P<0.05),但两组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尺动脉搏动指数(P I)、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流量(Q)、舒张末期速度(EDV)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缩期峰速度(PS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起效快,阻滞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康利;倪锦萍;秦洋;仲志栋;尹述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配偶支持干预对宫颈癌子宫全切患者心理应激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配偶支持干预对宫颈癌子宫全切除患者心理应激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子宫全切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基础护理、疼痛干预、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配偶支持干预,随访6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eatherton and Polivy状态自尊量表(SSES)分别评估患者心理应激及自尊水平.[结果]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自尊、社会自尊、外表自尊、自尊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偶支持干预有助于缓解宫颈癌子宫全切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提高自尊水平.

    作者:李淑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J管留置时间对泌尿系统结石并发感染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J管留置时间对泌尿系统结石并感染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采用术前双J管留置治疗的85例泌尿系统结石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双J管留置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3~5 d,n=23)、B组(6~7 d,n=28)和C组(>7 d,n=34).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血尿检测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结石直径、手术部位分布、手术时间、术后结石排净时间及经皮肾镜碎石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留置双J管前(T1)、留置双J管即刻(T2)时血、尿白细胞计数(WBC)及尿培养阳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三组患者血WBC、尿WBC以及尿培养阳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T1时,手术前(T3)时则显著低于T1、T2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3时A组患者的血、尿WBC均明显高于同期B组和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57%(16/23),显著高于B组的35.71%(10/28)及C组的35.29%(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1,P=0.036<0.05).[结论]在双J管留置6~7 d输尿管结石并发感染即可有效控制,且此时行结石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舜琦;WANG Bao-hai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体检并进行长期随访的1023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全部患者分为BMI正常组(n=403,18.5~24.0 kg/m2)及BMI升高组(n=620,≥24.0 kg/m2),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影响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MI正常组的三酰甘油(TG)、尿酸(UA)及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低于BMI升高组(P<0.05),其余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MI正常组的全因病死率、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分别为22.8%(92/403)、5.5%(22/403)均显著高于BMI升高组的16.3%(101/620)、2.9%(18/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P=0.013<0.05;χ2=4.246,P=0.039<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MI升高是患者全因病死和心血管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BMI升高组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相对危险度是BMI正常者的71.5%、52.7%.[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中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有更好的心血管预后,不推荐患者盲目过度减肥.

    作者:王秋萍;张广德;闫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及好转后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早期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效果及好转后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行超早期rt-PA治疗的7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采用常规治疗的ACI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预后情况〔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价,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将行rt-PA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按其溶栓好转后是否恶化分为恶化组(n=9)及未恶化组(n=71),收集患者人口学、既往史、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筛选单因素分析有差异选项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静脉溶栓好转后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评分指标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既往房颤史、溶栓时间晚、溶栓前NIHSS评估高、白细胞计数低、完全前循环梗死均为ACI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好转后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能通过其溶栓机制快速纠正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并挽救受损神经功能,但针对溶栓治疗好转后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张洪;王燕萍;王红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学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GDM孕妇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控制血糖、运动训练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医学营养干预.随访两组直至分娩结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血糖(1hPG)、2h血糖(2hPG),并检测两组分娩前的羊水指数、孕期体质量增长、分娩体质量指数(BMI)等孕期指标,同时比较两组剖宫产率及两组母婴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等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FPG、1hPG、2hPG水平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羊水指数(108.42±22.67)mm、孕期体质量增长(11.94±1.65)kg(P<0.05),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25.65±25.81)mm,(14.82±2.78)kg,但两组分娩时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膜早破、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26.5%、35.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9%、8.9%(P<0.05),但两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0.0%、52.9%,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4.7%、20.6%(P<0.05),但两组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GDM患者不良结局,降低剖宫产、早产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梅;王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set悬吊系统核心肌群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set悬吊系统核心肌群锻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骨科诊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set悬吊系统核心肌群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水平优良率为91.94%(5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为(92.4±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2±5.8)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康复训练治疗前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后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4%(3/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6%(16/6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set悬吊系统核心肌群锻炼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澜;杨玥;陈莉莉;李冬;李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及VEGF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有无烟酒史及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病情(部位、梗死灶体积、神经缺损评分)的MMP-9及VEGF表达水平,分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的MMP-9及VEGF高于未合并上述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及范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患者的MMP-9及VEGF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糖尿病、大灶梗死、重度神经功能缺损、MMP>300μg/L及VEGF>500 ng/L与不良事件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MP-9及VEGF与患者病情及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利拉鲁肽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脂联素(AP)的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替米沙坦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GF-21及A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的下降(P<0.05),且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AP和FGF-2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P和FGF-2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FGF-21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FIN及HO-MA-IR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利拉鲁肽与替米沙坦能发挥协同作用,降低FGF-21在体内的代偿性增高、提高AP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预防性应用对乳腺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及HBV再激活的疗效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性应用对乳腺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化疗过程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及肝损伤的疗效.[方法]183例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其中119例HBsAg阴性(阴性组),64例HBsAg阳性(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中肝功能损害发生情况的差异.64例HBsAg阳性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的31例作为干预组,未使用拉米夫定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BV再激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化疗第2、4、6周期阳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第2周期,对照组与干预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HBV激活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化疗第4、6周期,对照组HBV再激活率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干预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合并CHB患者化疗过程中更易出现肝损伤,拉米夫定可有效预防HBV的再激活,减轻CHB合并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产生的肝损伤.

    作者:林玲;常雅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