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神经阻滞和传统臂丛麻醉在手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康利;倪锦萍;秦洋;仲志栋;尹述洲

关键词:手损伤/超声检查, 臂丛/解剖学和组织学,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传统臂丛麻醉在手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本院择期行手外伤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穿刺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完成和起效时间缩短(P<0.05),神经阻滞效果评分减小(P<0.05),但两组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尺动脉搏动指数(P I)、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流量(Q)、舒张末期速度(EDV)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缩期峰速度(PS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起效快,阻滞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DCD受者肾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受者肾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3例DCD受者肾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应用更昔洛韦,将其分为观察组(免疫抑制剂+更昔洛韦,n=62)和对照组(免疫抑制剂,n=21).统计两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22例(35.48%)发生白细胞减少,其中轻度10例(16.13%)、中度6例(9.68%)、重度4例(6.45%)和危重度2例(3.23%).对照组中3例(14.29%)发生白细胞减少,包括轻度1例(4.76%)、中度1例(4.76%)、重度1例(4.76%).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52,P=0.015<0.05).两组除1例危重白细胞减少患者病死外,其余病例经相关治疗白细胞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DCD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白细胞减少较为常见,其中免疫抑制剂和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是常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白细胞水平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梁方芳;张建强;黄福;武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CS患者,依据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将患者分为抵抗组(n=50)和非抵抗组(n=50)两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检测其基因型,并统计两组患者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分布情况.[结果]抵抗组患者的CYP2C19*2(rs4244285)GG型分布率显著低于非抵抗组,GA+AA型分布率显著高于非抵抗组(P<0.05),两组患者的CYP2C19*3(rs4986893)GG型、GA+AA型分布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CYP2C19*2,CYP2C19*3基因变异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2(rs4244285)GA+AA型关系密切,检测该基因型可为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庄德荣;何胜虎;蔡定华;王文苑;田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异丙酚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5组:缺血组、七氟烷组、异丙酚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SO组),每组各12例.按照经典方法建立离体大鼠IRI,比较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指数、凋亡指数、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下降大速率(-dp/dt)、左心室上升大速率(+dp/dt)、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结果]异丙酚组、七氟烷组LVEDP、LVDP、HR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dp/dt、-dp/dt、LVDP显著高于缺血组,低于I/R组,LVEDP显著低于缺血组和I/R组,HR显著高于缺血组和I/R组(P<0.05),且异丙酚组和七氟烷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TLR-2、TLR-4、TNF-α、NF-κB蛋白、p-p70S6K蛋白表达量与SO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缺血组,低于I/R组(P<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异丙酚组、七氟烷组心肌梗死面积指数与凋亡指数显著高于SO组,低于缺血组、I/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肌IRI大鼠,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保护大鼠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指数,改善介质失调,促进p-p70S6K、NF-κB、TLR-2、TNF-α、TLR-4表达,降低大鼠心脏离体凋亡指数.

    作者:张亮;孙虎;徐志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体检并进行长期随访的1023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全部患者分为BMI正常组(n=403,18.5~24.0 kg/m2)及BMI升高组(n=620,≥24.0 kg/m2),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影响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MI正常组的三酰甘油(TG)、尿酸(UA)及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低于BMI升高组(P<0.05),其余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MI正常组的全因病死率、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分别为22.8%(92/403)、5.5%(22/403)均显著高于BMI升高组的16.3%(101/620)、2.9%(18/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P=0.013<0.05;χ2=4.246,P=0.039<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MI升高是患者全因病死和心血管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BMI升高组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相对危险度是BMI正常者的71.5%、52.7%.[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中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有更好的心血管预后,不推荐患者盲目过度减肥.

    作者:王秋萍;张广德;闫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存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功能及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营养状况[体质量(BMI)指数、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机体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存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EROTC QLQ-3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BMI指数、TF、ALB、CD3、CD4、CD8、EROTC QLQ-30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P<0.05).[结论]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利于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营养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存活质量的提高,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作者:周爱英;汤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配偶支持干预对宫颈癌子宫全切患者心理应激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配偶支持干预对宫颈癌子宫全切除患者心理应激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子宫全切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基础护理、疼痛干预、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配偶支持干预,随访6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eatherton and Polivy状态自尊量表(SSES)分别评估患者心理应激及自尊水平.[结果]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自尊、社会自尊、外表自尊、自尊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偶支持干预有助于缓解宫颈癌子宫全切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提高自尊水平.

    作者:李淑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IL-6在尘肺及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煤工尘肺及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中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已确诊的50名尘肺患者(A组)、50名尘肺合并结核患者(B组)、50名结核患者(C组),同时选取50名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D组),所有入组人员均为男性,年龄45~75岁.测定四组人员血清中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D组相比,A,B,C三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三组患者IL-6水平呈递增趋势,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且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IL-6与尘肺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IL-6在活动性结核的患者中较尘肺合并稳定期结核易有明显的增高,IL-6的含量变化在肺结核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尘肺合并结核的患者判断结核复发以及是否处于活动期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姜慧英;黄利华;李伟;刘绍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预防性应用对乳腺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及HBV再激活的疗效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性应用对乳腺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化疗过程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及肝损伤的疗效.[方法]183例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其中119例HBsAg阴性(阴性组),64例HBsAg阳性(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中肝功能损害发生情况的差异.64例HBsAg阳性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的31例作为干预组,未使用拉米夫定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BV再激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化疗第2、4、6周期阳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第2周期,对照组与干预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HBV激活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化疗第4、6周期,对照组HBV再激活率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干预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合并CHB患者化疗过程中更易出现肝损伤,拉米夫定可有效预防HBV的再激活,减轻CHB合并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产生的肝损伤.

    作者:林玲;常雅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与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ower airway bacterial colonization,LABC)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本院诊治的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85例,对其痰液进行细菌学培养.根据是否发生LABC分为定植组(53例)和非定植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发作情况、肺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85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LABC 53例,发生率为62.35%;定植细菌主要是流感嗜血杆菌(30.19%)、肺炎链球菌(16.98%)、卡他莫拉菌(13.21%)等,定植菌株百分比与定植量基本呈正相关;定植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每年平均急性发作次数、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均高于非定植组(t/χ2为9.615,7.487,5.817,13.833,均P<0.05),肺功能分级极重度率为18.87%,明显高于非定植组3.13%(χ2=4.389,P<0.05).[结论]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发生率高,细菌定植可加重气道炎性反应,增加急性发作及下呼吸道感染率,降低肺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与转归.

    作者:李有军;毛建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与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与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老年POP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患者56例(A组)和行阴道封闭术患者2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治愈率均达到100%,术后随访12个月,A组1例复发,B组无一例复发,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的阴道平均长度(TVL)、隐裂长度(GH)测定值大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会阴体长度(P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短版-7(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短版-20(PFDI-20)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与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重度POP患者均具有可靠的临床效果,其中盆底重建术对于患者盆底结构的恢复作用较为理想,但手术时间长、对于机体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应用斟酌使用.

    作者:莫爱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E-cadherin和整合素α5β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整合素 α5β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OSCC标本60例及癌旁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cadherin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整合素α5β1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两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的口腔鳞癌组织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两者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和整合素 α5β1在OSC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其转移有关,检测E-cadherin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水平可能对于OS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文少敏;李鹏程;郑根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可调钠曲线和序贯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伴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可调钠曲线透析和序贯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伴顽固性高血压(RH)的效果及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ESRD伴RH患者随机分为可调钠曲线组(A组)和序贯透析组(B组),每组各20例.比较透析前和透析3个月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差异.[结果]A组透析后AngⅡ、CRP、IL-6、TNF-α水平,MAP、SBP、DBP及LVMI、LVEDd均低于,LVEF高于B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可调钠曲线透析患者RH控制效果、左心室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序贯透析治疗.

    作者:王润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J管留置时间对泌尿系统结石并发感染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J管留置时间对泌尿系统结石并感染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采用术前双J管留置治疗的85例泌尿系统结石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双J管留置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3~5 d,n=23)、B组(6~7 d,n=28)和C组(>7 d,n=34).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血尿检测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结石直径、手术部位分布、手术时间、术后结石排净时间及经皮肾镜碎石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留置双J管前(T1)、留置双J管即刻(T2)时血、尿白细胞计数(WBC)及尿培养阳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三组患者血WBC、尿WBC以及尿培养阳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T1时,手术前(T3)时则显著低于T1、T2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3时A组患者的血、尿WBC均明显高于同期B组和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57%(16/23),显著高于B组的35.71%(10/28)及C组的35.29%(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1,P=0.036<0.05).[结论]在双J管留置6~7 d输尿管结石并发感染即可有效控制,且此时行结石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舜琦;WANG Bao-hai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19例,女23例;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对照组采用60 mg/m2的盐酸伊立替康外加60 mg/m2的顺铂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用药前一天给予10 mg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的预处理,采用多西紫杉醇剂量为40 mg/m2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多西紫杉醇使用后48 h常规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及维生素B6片预防手足综合征.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每周复查血常规1~2次.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0.95%(13/42),疾病控制率为54.76%(23/42),高于对照组的9.52%(4/42)19.05%(9/42),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例为80.95%,与对照组83.3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可以有效地治疗晚期胃癌并控制病情,并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艳;陈平;严必忠;周成英;陈苏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食管鳞癌非多发原癌与多发原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目的]比较食管鳞癌多发原癌(MPC)与非多发原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367例行食管鳞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非MPC组(A组,n=283)和MPC组(B组,n=84),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两组食管癌分级和术前治疗情况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性别、年龄、合并症(>2种)、肿瘤部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71.43%(60/84)的MPC与食管鳞癌同时性发生,19.04%(16/84)的早于,9.53%(8/84)的MPC晚于食管鳞癌发生.肿瘤类型多为头颈部肿瘤,占54.76(46/84),其次为胃癌33.33%(28/84)和其他肿瘤类型11.91%(10/84).A组1年、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中伴头颈部肿瘤5年累计生存率低于伴其他肿瘤者,B组中伴头颈部肿瘤的1年、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食管鳞癌以MPC同时性发生较为多见,MPC以头颈部肿瘤和胃癌居多,其5年生存率低于非多原发癌患者,肿瘤分级程度高和术前未行放化疗治疗可能增加食管鳞癌MPC发生风险.

    作者:于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耐多药性晚期三阴乳腺癌行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耐多药性晚期三阴乳腺癌(TNBC)行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120例耐多药性晚期TNBC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长春瑞滨+顺铂化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化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凋亡调控因子HER-2阳性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5.0%(27/60)、疾病控制率为78.33%(47/60),与对照组的41.67%(25/60)、76.67%(46/60)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化疗后两组VEGF、Survivin及HER-2阳性率均较化疗前下降(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Ⅲ/Ⅳ度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静脉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耐多药性晚期TNBC行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凌捷;葛睿;李翔;胡天华;程爱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EFI评分与妊娠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与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诊治的EMT合并不孕患者125例,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型38例,盆腹膜异位病灶型4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盆腹膜异位病灶型32例,子宫腺肌病型8例,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术后进行EFI评分,随访三年,获取各年度妊娠率,分析EFI评分与妊娠率的相关性,Logistic分析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第一年妊娠率为30.40%、第二年为14.40%、第三年为4.00%,术后三年的累计妊娠率为48.80%;4种不同临床类型的EMT三年累计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EFI评分分值越高,妊娠率也就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良性病变史、输卵管堵塞史、盆腔手术史和EFI评分是影响术后妊娠率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后EFI评分是评价EMT合并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是子宫良性病变史、输卵管堵塞史、盆腔手术史和EFI评分.

    作者:刘典芳;王玉洁;罗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丹参酮ⅡA抗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抗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蛋白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模型,并采用丹参酮ⅡA干预及锌原卟啉(Znpp)抑制HO-1,使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O-1表达;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MPP+组(1mM MPP+)、MPP++丹参酮ⅡA组(1mM MPP++5μg/mL丹参酮ⅡA)、Znpp+MPP++丹参酮ⅡA组(5μM Znpp预处理+1mM MPP++5μg/mL丹参酮Ⅱ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P+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丹参酮ⅡA处理后细胞活力较MPP+组升高(P<0.05),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MPP+组细胞HO-1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丹参酮ⅡA处理后HO-1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Znpp抑制HO-1后,丹参酮ⅡA对细胞活力的恢复及氧化应激的缓解被抑制(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减轻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可能与其诱导HO-1表达有关.

    作者:肖慧琼;袁李礼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患肢康复锻炼等在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肌力疗效、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肌力治疗有效率为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4.719,P<0.05);遵医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8%(χ2=7.362,P<0.05);合理饮食、定期检测血压、自我监控症状行为、适当运动、自我心理调节、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信念教育模式能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肌力康复.

    作者:李槟;蒋健;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协同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负面情绪、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负面情绪、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均实施协同护理,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负面情绪、生存质量变化,总结协同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王凤颖;徐秀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