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生活方式与疾病

张志青;王军

关键词:
摘要:生活方式病是其发病与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群.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爱倍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82例临床研究

    硝酸酯类口服制剂能扩张小静脉和冠状动脉,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而近年来报道该类药物静脉滴注既能同时扩张动静脉,降低体循环及肺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又能扩张正常和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缺血区域的心肌血供,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1-4],因此能用于治疗左心衰竭,特别适合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左心衰竭的治疗.

    作者:郭秋杰;李婉祺;林庆兰;龚书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再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1资料与方法高血压再发脑出血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65.2岁,首次发生脑出血距本次发病时间为1-5年,8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

    作者:王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胰岛素泵是治疗糖尿病的一大突破.它模拟正常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持续的输注基础量胰岛素和快速输注追加剂量胰岛素,保持体内胰岛素水平,提高血糖控制的稳定性,是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理想方式.

    作者:王岩;薛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0种体内治疗药物监测1566例结果分析

    体内治疗药物监测(TDM)是研究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因不同的个体对药物反应有很大差异,许多因素可引起药物分布、代谢和血药浓度的差异.

    作者:汪运礼;吕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砷对大鼠大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砷对大鼠大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建立染砷大鼠动物模型.12周后测定不同剂量砷对大鼠大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乙酰胆碱酯酶(AChE)、各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随剂量增加AChE活性降低(P<0.05).结论:随染砷剂量增加,大鼠大脑AChE活性发生变化.

    作者:王成艳;毕伟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妇科洗剂治疗会阴切口红肿68例

    会阴侧切及裂伤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我院产科自1999年7月以来应用妇科洗剂冲洗外阴,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庆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颈椎损伤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颈椎损伤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及其优于一般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采用我院1996年2000年4年间收治的急性颈椎损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采用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38例进行一般护理,并对两组病人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采用北医三院40分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日常生活基本自理能力(ADL),实验组由6%上升至38%,而对照组仅由5.3%上升为10.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病人入院时40分法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出院时40分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人实验组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提高颈椎损伤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减轻残疾.

    作者:张美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羊水混浊与新生儿皮疹的关系及护理

    皮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之,原因较多,许多新生儿疾病及护理不当均可引起皮疹,严重者可导致全身的症状.

    作者:梁晓语;孙岩;王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临床观察

    咪唑斯汀(皿治林)是苯丙咪唑类的新型抗组胺药,它具有抗炎、抗过敏双重作用,我科于2002年6月-12月用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病人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鞠颖;徐慧;于秀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乡村精神病病人的康复

    虽然乡村精神病的发病率不及城市高,但总的患病人数远远超出城市精神病人,所以乡村精神病人的康复工作更显主要.

    作者:刘淑华;于希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干预治疗前后,观察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肾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PAS)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这两类药物对肾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链尿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SHR-DM)的肾皮质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II的I型受体(AT1)mRNA表达进行测定,并观察用依那普利或氯沙坦干预后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①基础状态下,SHR-DM肾皮质内ACE和AT1受体mRNA表达水平都显著低于SHR(两组P<0.05),与正常血压大鼠(WKY)无差别.②在SHR-DM,用依那普利后,ACE mRNA能被抑制(P<0.05),但AT1受体mRNA无显著变化:用氯沙坦后,ACE mRNA同样被抑制(P<0.05),AT1受体mRNA亦无显著变化.③在SHR,用依那普利后,ACE mRNA能被抑制(P<0.05),但AT1受体mRNA无显著变化:用氯沙坦后,ACE和AT1受体mRNA都被抑制(两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ACEI和ARB对糖尿病肾脏可能有不同的作用.

    作者:刘小苹;郭冀珍;高平进;朱鼎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虫类中药的临床新用

    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中药的调剂和应用发现几种常见虫类中药对治疗糖尿病、破伤风、遗尿等症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学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骨外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技术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在X线监控下对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进行牵引复位骨外固定治疗.结果:依Johner-wrnh的评定标准:优30例(占81.1%),良6例(16.2%),可1例(2.7%).结论:胫腓骨骨折用骨外固定治疗方法简单,固定稳固,创伤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李俊龙;郑介柏;王兵;刘贻运;杨波;陈国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面颈部整形全麻术后观察与护理

    小儿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是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整形外科手术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小儿手术在全麻下实施,因部位特殊,因此,对全麻恢复过程仔细准确地观察以及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熊胆缓释胶囊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为了探寻维持体内较长有效期的缓释剂型,有利于肝炎病人的治疗.方法:人工引流熊胆粉经缓释阻滞剂处理制成熊胆缓释胶囊.经HPLC测定家兔分别口服熊胆原药颗粒和熊胆缓释颗粒的血中的熊去氧胆酸(UDCA)含量,得到血药浓时曲线.结果:用3P87软件,按一级吸收开放型二室模型处理得到药物动力学参数,以下列参数为序,用缓释组(原药组)表示:K120.082(0.331),K210.334(0.174),K100.009(0.036)h1;T1/2a 0.485(0.913),T1/2α1.66(1.36),T1/2β 95.694(56.294)h:Vd 332.650(230.950)m1;AUC 89852.664(35164.555)μ g@h@ml1;CL 1.113(2.844)ml@h1:Tm 2.370(2.520)h,Cm 698.039(687.452)μ g@ml1.这些数据显示该缓释制剂在家兔体内吸收,分布,清除的动态变化过程比原药颗粒都要缓慢和持久,达到了缓释的目的.结论:研制的熊胆缓释胶囊,可供2天服药1次.

    作者:骆传环;刘曙晨;黄荣清;舒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妇科肿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97年5月-2001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病人512例.年龄分布12-80岁.

    作者:宋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未产妇女钳刮术52例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1年12月间,我院收治52例未产妇女要求钳刮术者,年龄16-30岁,妊娠11-14周,平素身体健康,月经规律.

    作者:何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及胰岛分泌功能的变化(附36例报告)

    我们对36例肝硬化患者行OGTT、OGIRT检测,以探讨糖代谢变化及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胥莹;杨晋辉;杨婧;常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张力带法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我科自1993年5月-1999年5月,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2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亚楠;吴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IL-6和糖尿病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4例糖尿病患者的IL-6水平,与39例健康正常人比较,发现糖尿病组IL-6水平明显升高.IL-6水平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为33%,IL-6水平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为10.7%,P<0.01.血糖控制不满意(HbA1c>8%)、伴有大血管病变/或同时伴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IL-6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L-6水平对糖尿病未来风险的预测及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蔡玮;崔庆华;薛元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