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临床上有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类,以鼻塞、鼻痒、发作性喷嚏,清稀鼻涕量多为主要特征,随着大气污染、化工发展使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临床上单以抗过敏西药治疗,虽然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近三年以来,我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新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宫颈糜烂是宫颈炎常见的病变,积极治疗对保障妇女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4月-2004年3 月我院采用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162例,并进行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宗秀红;颜海萍;徐淑翠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医学影像学教育在国外是继续教育的内容,而在我国是一种专业教育.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的21世界医学影像人才,熟悉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新变化,对于深化影像医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戚跃勇;黄春基;邹利光;孙清荣;王文献;戴书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细胞凋亡与移植排斥的关系.方法获取兔颈部气管移植组及新鲜气管冷冻保存1个月后行同种异体移植,实验分为冻存气管移植组、自体气管移植组及新鲜气管移植组.于术后第2、7、30天分别取移植气管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气管中的凋亡细胞水平.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冻存气管移植组在术后第2、7、30天时与自体气管移植组无明显差异.TUNEL法显示冻存气管移植组于术后第2、7天时,凋亡细胞密度较自体气管移植组高,移植术后30天,与自体气管移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新鲜气管移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深低温冷冻保存能降低同种异体移植气管的排斥反应.
作者:张锋;侯生才;胡滨;王洋;李彤;张振葵;傅毅立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调查医学院新生学习策略利用情况.方法以问题形式对学生就学习策略问题进行调查,然后进行分析与分类.结果共调查160人,利用元认知策略123人次,认知策略96人次,资源管理63人次.结论医学院新生利用元认知策略较多,学习策略倾向成熟.同时,有待于进一步对资源管理策略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患者,男,9岁.于2004年4月15日上午在镇防保站接种门诊接种,用2ml一次性注射器加强接种乙脑疫苗,卫生部上海生物研究所生产.注射1ml药15分钟后,全身感瘙痒、腹痛、恶心、接种部位发红,从面部开始,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眼睑浮肿,巩膜出血,视物不清,呼吸困难,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即给予0.2ml肾上腺素后转入医院门诊.
作者:宋保宏;王立军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发现和护理要点.方法对近5年救治的18例FES的救治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除1例暴发型82岁老年人病情凶险抢救无效死亡外,17例病人均临床治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多发性骨折,特别是长骨骨折病人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意识情况,注重预防,及早发现,早期综合治疗,精心护理,对FES的治疗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利君;朱玉华;陈慕芬;郝淑芹;江帆;杨琴;刘安庆;王景梅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提高颈部肿块的确诊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3例患者,21例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误诊率为22.6%.易发生误诊的颈部肿块分别是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瘤.结论详细的临床资料与辅助检查结合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作者:吴新中;蒋立坚;李卫国;吴雅成;刁惠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癌症的治疗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难题,而晚期脑肿瘤是重症之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的统计,髓地区和良族不同,原发性脑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的年发病率为2-19/10万人[1],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60%,危害大的是脑黑色素瘤和脑胶质瘤.
作者:张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与消化系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87例以咽异感症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分别行内镜检查术,检出的有消化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消化系药物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结果287例咽异感症患者中,检出胃肠疾病250例,占本组病例的87.1%,其中以消化性溃疡及返流性食管炎检出多,在治疗组中,经消化系药物治疗后,咽异感症症状消化或好转共96例,占治疗组的76.8%.结论以上资料显示,在无咽喉器质性病变的咽异感症患者中,消化系疾病检出率高,为其病因之首.
作者:李蜀豫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药物治疗多无效.泪囊摘除术后遗留永久性流泪,除年老体弱外,已少有人采用.自1904年Toti报道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本病以来,迄今有很大改进,成功率达80%-90%以上[1].
作者:饶芒前;王晓亚;刘思坚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对高血压的早期筛选和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44岁健康人100例,其中单亲患高血压35例,为研究1组.双亲患高血压35例,为研究2组.无高血压家庭史30例,为对照组.采空腔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心钠素(ANP)、血栓塞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Ra(6-keto-PGFlalpha)含量.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1组和2组,血浆ADM、TXB2含量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6-keto-PGFlalpha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ANP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ADM水平与TXB2显正相关(P<0.01),与6-keto-PGFlalpha显负相关.结论血浆ADM、TXB2、PGI2含量变化是高血压发生的前提条件,而非继发性改变,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②当舒缩r血管物质的平衡被打破时将导致高血压发生.③ADM、TXA2、PGI2可以作为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人发生高血压的预测因子.
作者:于凤霞;李翠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查、健康检查,无症状小肾癌的发现机率逐渐增多,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宝贵时间.我院自1995年7月-2003年11月共发现的7例无症状小肾癌均得到了及时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福来;马兵;严香兰;芦海滨 刊期: 2004年第17期
静脉输血在护理操作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手术中、妇科急腹症、失血性休克等紧急情况下,需要将血液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输入体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使用的一次性输血器即使甩12号针头并将调节器全部放开,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佟志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美洛尔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56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美托洛尔及心痛定的抗缺血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类药物对减少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效,但以美托洛尔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美托洛尔抗缺血的持续时间长于心痛定.结论美托洛尔可作为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首选药物.
作者:于世凯;李忠诚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患者,男性,87岁.临床诊断:坐骨神经痛.入院当日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63次/min,PP间期略不等,夹ORS波群的PP间期稍短,不夹ORS波群的PP间期稍长,相差0.04s,为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波多于QRS波群,且绝大多数与QRS波群有关,少数窦性下传搏动的PR间期0.31s,QRS波群电压较低,时限0.08s,呈7:1,12以上:1下传;无关的QRS波群电压较高,时限0.10s,PR间期十分规则,频率234次/min,系室性逸搏心律.
作者:郭汇玲;陈丹 刊期: 2004年第17期
BCS是指静脉或临近下腔静脉阻塞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腹痛、静脉曲张、门脉高压等症状,作者对此项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芦海滨;张惟;陈福来;严香兰;邹常咏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本研究对临床常见的需进行常规根管清理、消毒、充填的病例,进行一次性自制药物根管治疗,疗效满意.患者男女不限,平均年龄42(20-65)岁,跟踪随访两年,患者的临床及X线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者:蒋永元;于晓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万拉法新(Venlafaxine)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对64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如用万拉法新)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2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4.6±1.5)较治疗前(22.6±4.2)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6.4±2.4)与治疗前(21.2±3.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下降,BI评分明显下降,BI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万拉法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疗效,而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作者:肖建勤;辜虎臣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HBsAg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临床经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临床演变规律,寻求有效阻断方法.方法从健康人群查体中选择AsC,以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为依据,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肝病常规检查,剔除HCV混合感染,对HBV感染者完成6年临床经过观察.结果159例AsC 6年间HBsAg转阴9例(5.66%),其中6/9例(66.67%)产生抗-HBs,2例转化为LC(1.26%),2例转化为HCC(1.26%).147例(92.45%)仍保持无症状携带者状态,12例转化为慢性肝病呈CHB、LC、 HCC逐渐演变趋势.结论随着年龄增长,GBV免疫应答调节,可表现不同临床转归.HCC与LC患者常表现为HBeAg阴性(e-)或抗-HBe阳性,而HBeAg阳性(e+)例相对较少.HCC多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基础发生,HCC不仅是肝病发展的后病理阶段,亦是慢性肝病主要的死亡病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肝癌的前期病变,也是转向肝癌发病的高危人群.用中西医结合肝病分型观察AsC演变CHB、LC及HCC的临床特征,认为血瘀征象与肝病发展相一致.采用活血化瘀,改善肝血循环不仅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还可降低AFP值,软肝缩脾,促进肝细胞分化,而发挥阻断肝细胞癌变或使其逆转作用.
作者:杨忠伟 刊期: 200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