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症状小肾癌的影像学诊断

陈福来;马兵;严香兰;芦海滨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查、健康检查,无症状小肾癌的发现机率逐渐增多,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宝贵时间.我院自1995年7月-2003年11月共发现的7例无症状小肾癌均得到了及时诊治.现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右室及左房粘液瘤1例

    患者,女,37岁,1年来劳累后曾有心慌、气短现象,未用过药物治疗.近日劳累后心慌、气短现象加重,来诊.查体:血压130/90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4次/分,心尖部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刘彤;张孟荔;张克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微波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成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过程中常见疾病之一[1].治疗BPH的手段颇多,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对轻度和中度增生病人有效,而对重度增生病人无效,仍需要外科干预[2].

    作者:杨清华;李燕;唐慧东;张锦绣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对50例子宫肌瘤与46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进行术前经腹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术后对照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子宫腺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超声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不同特征,二者在超声诊断的鉴别上有较好的可比性.

    作者:王蓉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结节状胃炎的临床分析探讨

    目的探讨结节状胃炎的临床分析.方法列2002年12月-2004年4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发现为结节状胃炎患者进行Hp检验,并做对临床及病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831例胃镜检查患者中发现15例结节状胃炎,占检查总人数的0.17%,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26.1岁,Hp阳性率93.3%;病理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淋巴滤泡形成及(或)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慢性胃炎结节状改变可做为Hp阳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之一.

    作者:康艳;陈星;刘变英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肟类复能剂的探讨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急诊中常见的病症之-.在临床实验中,除了对患者进行早期而彻底的洗胃外,还应使用有机磷农药的解毒药,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目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毒药有两大类,即生理拮抗剂及中毒酶的重活化剂.

    作者:张君;郑琳琳;齐海燕;马慧博;赵丹妮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加强医疗纠纷防范,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其密切相关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导致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已成为医院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

    作者:钱玉龙;杨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激素冲击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对1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分别于术后4-7天行颅内压监测,6个月行GCs、GOS、语言障碍程度及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并与未进行此治疗的32 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于抑制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白云驰;杨九一;阚志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川芎嗪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清尿液γ-痕迹蛋白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川芎嗪治疗非终末期慢性肾衰患者,探讨川芎嗪对患者血清及尿液γ-痕迹蛋白(CysC)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非终末期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前留取化验标本,治疗组给予川芎嗪600mg/日,并设立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ysC、尿CysC、血肌酐(sCr)及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CysC、尿CysC、sCr均升高,CCr下降,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其血CysC下降(P<0.01)sCr下降(P<0.01)尿CysC升高(P<0.05),CCr上升(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其血CvsC呈轻度下降、尿CysC轻度上升,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sCr下降(P<0.05)CCr上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周对比,其血CysC水平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l)尿CysC、sCr、CCr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非终末期慢性肾衰患者,通过影响肾血流量,可降低血清CysC,升高尿CysC.而对照组对血清CysC及尿CysC均无影响.川芎嗪对CysC的影响与肾外因素无关.

    作者:林淑华;费秀渠;鹿理友;郑烟平;滕舰;袁东;唐燕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体会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临床上有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类,以鼻塞、鼻痒、发作性喷嚏,清稀鼻涕量多为主要特征,随着大气污染、化工发展使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临床上单以抗过敏西药治疗,虽然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近三年以来,我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新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隐匿性传导1例

    患者,男性,87岁.临床诊断:坐骨神经痛.入院当日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63次/min,PP间期略不等,夹ORS波群的PP间期稍短,不夹ORS波群的PP间期稍长,相差0.04s,为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波多于QRS波群,且绝大多数与QRS波群有关,少数窦性下传搏动的PR间期0.31s,QRS波群电压较低,时限0.08s,呈7:1,12以上:1下传;无关的QRS波群电压较高,时限0.10s,PR间期十分规则,频率234次/min,系室性逸搏心律.

    作者:郭汇玲;陈丹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微创口胆囊切除术487例临床报告

    现代外科的治疗目的不单是就病治病,还强调尽量减少治疗手段对病人的损伤,从而促进病人愈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生活重量.因此,微创外科是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体现外科整体治疗的重要表现形式.笔者所在的临床治疗组从2002年2月-2004年2月,共行微创口胆囊切除术(MC)48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益泽;魏东;王绍明;李力;蒋建春;林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脑卒中后79例心理障碍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同时,由于社会压力大,经济负担重,使患者在发病后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现就我院近2年收住院的139例脑卒中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机率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以及治疗方案分析如下.

    作者:权青云;蔡廷凯;林芝慧;任亚娟;徐晓霞;何君宏;赵晓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测压研究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42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和14例非胃食管反流病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 GERD组患者的LESP、LESL及LESL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ERD患者食管体部PA减低、PV减慢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UESP在GERD组低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存在整个食管动力学指标的改变.

    作者:石益海;李海华;李慧梅;郭延军;张颖;郑著家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15天尿道直肠瘘1例报告

    我们做了1例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后15天出现尿道直肠瘘,经过治疗后治愈出院,体会如下.

    作者:马玉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慢性肺心病并低钠血症31例临床分析

    1995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342例,其中并低钠血症31例.低钠血症多发生于病情危重的肺心病病人.且存在着医源性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赵家孝;高方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二支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由于心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过去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30%-40%,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病死率已下降至10%-15%.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9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现将我们治疗过程的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鑫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及药效学

    目的介绍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药效.方法参考国外近期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依达拉奉具有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临床上.对脑梗死急性期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结论本品有望成为脑梗死急性治疗期的一线药物.

    作者:莫宗琪;徐光奇;孔凡贞;苏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8例治疗体会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多见,约占13.7%.而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更为常见,其治疗方法较多,为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1993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5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洁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手部电击伤晚期入院并感染创面的处理

    目的探讨手部电击伤非早期入院,肌腱和指骨外露且合并有感染创面的佳临床处理方案,以及感染肌腱和指骨保留的可能性.方法对临床收治的手部电击伤较晚期入院且创面合并感染者,经充分术前准备后,用皮瓣修复创面,保留暴露肌腱和指骨.结果21例共32个皮瓣全部存活,其中有6个皮瓣末端有轻度红肿或瓣下有少量分泌物,经加强局部处理后愈合.结论手部电击伤较晚期入院且合并感染的创面,经充分准备后,采用邻近或交臂皮瓣修复,保留外露的肌腱的指骨是可行的,大程度保留手指长度,尽量避免截指或咬除部分指骨.

    作者:唐家训;易文林;王宇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发现与护理

    目的探索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发现和护理要点.方法对近5年救治的18例FES的救治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除1例暴发型82岁老年人病情凶险抢救无效死亡外,17例病人均临床治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多发性骨折,特别是长骨骨折病人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意识情况,注重预防,及早发现,早期综合治疗,精心护理,对FES的治疗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利君;朱玉华;陈慕芬;郝淑芹;江帆;杨琴;刘安庆;王景梅 刊期: 2004年第1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