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口胆囊切除术487例临床报告

蒋益泽;魏东;王绍明;李力;蒋建春;林伟

关键词:微创口, 胆囊, 胆囊管, 胆囊壶腹, 胆囊切除, 临床报告
摘要:现代外科的治疗目的不单是就病治病,还强调尽量减少治疗手段对病人的损伤,从而促进病人愈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生活重量.因此,微创外科是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体现外科整体治疗的重要表现形式.笔者所在的临床治疗组从2002年2月-2004年2月,共行微创口胆囊切除术(MC)487例,现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新变化

    医学影像学教育在国外是继续教育的内容,而在我国是一种专业教育.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的21世界医学影像人才,熟悉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新变化,对于深化影像医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戚跃勇;黄春基;邹利光;孙清荣;王文献;戴书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如何提高中药炮制质量探讨

    中药炮制是一门科学,应用科学的方法、手段研究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严格控制中药炮制质量,应在中药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及调配等技术要求.对中药进行各种炮制处理,减少有效物质损失,达到增效目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宋金森;姚惠凤;俞俊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浅谈脑卒中的护理与康复

    随着我国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219/10万,致残率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后的护理对预后有很大影响,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所得到的体会及目前康复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郑网安;朱瑾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颈椎间盘病变的介入治疗

    颈椎间盘病变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我院从2003年6月以来至今共收治27例病人,均采取介入治疗,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芦海滨;张惟;严香兰;陈福来;邹常咏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48例

    急性重症胆管炎多起病急,病情凶险,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颇感棘手.我院自1998年-2001年间以大剂量生大黄配伍枳实液煎汁口服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48例,与同期同类患者以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较,疗效优于对照组,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晖;王涛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医院内部审计应把握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做好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新会计法>和<审计法>的应有之义.实践证明,内部审计是促进医疗卫生单位规范管理,改善经营,确保经济活动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基层会计人员.在实践中体会到做好院内部审计工作,应重点把握如下内容和环节.

    作者:程俊杰;王天恩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病理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病理临床特点.方法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绝经期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故临床对绝经期后妇女即使出血发生在就诊前数日,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石斌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超声介入治疗腹部脏器囊肿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超声介入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囊肿,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如何规范进行,少有注意.本文就介入室设置、术前病例选择、术中需注意几个方面,结合我院在介入室内运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后注入无水酒精,非手术治疗肝囊肿、肾囊肿及妇科囊肿共50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松远;肖笛;李荣;杨银广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隐匿性传导1例

    患者,男性,87岁.临床诊断:坐骨神经痛.入院当日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63次/min,PP间期略不等,夹ORS波群的PP间期稍短,不夹ORS波群的PP间期稍长,相差0.04s,为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波多于QRS波群,且绝大多数与QRS波群有关,少数窦性下传搏动的PR间期0.31s,QRS波群电压较低,时限0.08s,呈7:1,12以上:1下传;无关的QRS波群电压较高,时限0.10s,PR间期十分规则,频率234次/min,系室性逸搏心律.

    作者:郭汇玲;陈丹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微波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成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过程中常见疾病之一[1].治疗BPH的手段颇多,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对轻度和中度增生病人有效,而对重度增生病人无效,仍需要外科干预[2].

    作者:杨清华;李燕;唐慧东;张锦绣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创伤性湿肺中X线诊断体会

    肺脏因受外界突然刺激,使粘液分泌物增多,并积蓄在肺泡及支气管内,形成创伤性湿肺,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肺囊肿、肺不张、肺炎等不良后果.现将创伤性湿肺X线诊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钰林;李瑞云;刘士英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接种乙脑疫苗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9岁.于2004年4月15日上午在镇防保站接种门诊接种,用2ml一次性注射器加强接种乙脑疫苗,卫生部上海生物研究所生产.注射1ml药15分钟后,全身感瘙痒、腹痛、恶心、接种部位发红,从面部开始,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眼睑浮肿,巩膜出血,视物不清,呼吸困难,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即给予0.2ml肾上腺素后转入医院门诊.

    作者:宋保宏;王立军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及药效学

    目的介绍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药效.方法参考国外近期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依达拉奉具有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临床上.对脑梗死急性期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结论本品有望成为脑梗死急性治疗期的一线药物.

    作者:莫宗琪;徐光奇;孔凡贞;苏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人血浆中尼莫地平的HPLC-Ms测定及其片剂的生物等效性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尼莫地平的HPLC-MS法,以测定国产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样经碱化后乙酸乙酯提取,进行HPLC-MS分析,色谱柱Hypersil ODS(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85:15:0.1),内标为尼群地平,检测离子为[M+Na]+44.1(尼莫地平)[M+Na]+383.1(内标) ,裂解电压为80V.20名健康受试者交叉口服两种国产尼莫地平片剂,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估算其相对生物利用度,判断生物等效性.结果在1-200ng/ml范围内尼莫地平与内标峰面积比值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099845),低可定量浓度为0.3ng/ml,提取回收率为74.8%-93.2%.以AUC0-12计算的片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8%±6.6%.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准确、简便.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种制剂量生物等效.

    作者:邹健军;丁黎;谭文明;张树来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加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感染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对加替沙星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303株临床分离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比较.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具有强而广谱的体外抗菌活性.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加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其它葡萄球菌的MIC50分别为≤0.03mg/L、0.25mg/L、≤0.03mg/L,MICg0分别为0.25mg/L、0.5mg/L及0.06mg/L;革兰氏阴性菌中,加替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分别为≤0.12mg/L、≤0.03mg/L、≤0.03mg/L及0.12mg/L,MIC90分别为1mg/L、 0.12 mg/L、0.25mg/L及1mg/L.对链球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及粘质沙雷氏菌,加替沙星亦有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加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社区获得性呼吸道及泌尿道的各种感染.

    作者:余泽波;黄文祥;蔡素芳;李崇智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青春美祛斑系列产品治疗黄褐斑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植物萃取液加基质复配而成的系列产品,对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Herbs祛斑系列产品以不同剂型种类作用于体外.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达19.4%,显效14例,达45.2%,有效5例,达16.1%;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治愈4例,达13.3%;显效10例,达33.3%;有效10例,达33.3%;总有效率为80.0%.结论Herbs祛斑系列在体表能明显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消除氧自由基,从而达到养颜祛斑且对皮肤无任何刺激.

    作者:夏瑞英;李军;徐巧玲;杜凡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

    目的综述介绍近年来国内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和治疗方案,为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广泛查阅近年的有关抗高血压药物和治疗的文献报道,了解其现状,客观分析各类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利弊.结果与结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和各种联合用药治疗方案都有自身的特点.应结合患者不同的情况和并发症,选择适合患者本身情况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既安全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尹兆灿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喉咽神经纤维肉瘤1例

    患者,男,32岁,因右侧咽痛2月余,伴说话含糊不清6天入院.行纤维喉镜检查,喉咽右侧见一椭圆肿块,呈外生性生长,苍白色,表面光滑,上达扁桃体下极,下至梨状窝高度,约5cm×3cm×4cm大小,质软、脆,并遮盖声门.

    作者:张润涛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和支架内置对于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

    BCS是指静脉或临近下腔静脉阻塞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腹痛、静脉曲张、门脉高压等症状,作者对此项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芦海滨;张惟;陈福来;严香兰;邹常咏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HBsAg慢性携带者159例6年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HBsAg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临床经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临床演变规律,寻求有效阻断方法.方法从健康人群查体中选择AsC,以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为依据,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肝病常规检查,剔除HCV混合感染,对HBV感染者完成6年临床经过观察.结果159例AsC 6年间HBsAg转阴9例(5.66%),其中6/9例(66.67%)产生抗-HBs,2例转化为LC(1.26%),2例转化为HCC(1.26%).147例(92.45%)仍保持无症状携带者状态,12例转化为慢性肝病呈CHB、LC、 HCC逐渐演变趋势.结论随着年龄增长,GBV免疫应答调节,可表现不同临床转归.HCC与LC患者常表现为HBeAg阴性(e-)或抗-HBe阳性,而HBeAg阳性(e+)例相对较少.HCC多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基础发生,HCC不仅是肝病发展的后病理阶段,亦是慢性肝病主要的死亡病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肝癌的前期病变,也是转向肝癌发病的高危人群.用中西医结合肝病分型观察AsC演变CHB、LC及HCC的临床特征,认为血瘀征象与肝病发展相一致.采用活血化瘀,改善肝血循环不仅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还可降低AFP值,软肝缩脾,促进肝细胞分化,而发挥阻断肝细胞癌变或使其逆转作用.

    作者:杨忠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