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晖;王涛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病理临床特点.方法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绝经期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故临床对绝经期后妇女即使出血发生在就诊前数日,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石斌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与血塞通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病例使用药物前后检查头CT、血流变学、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结果使用药物治疗后,改善了血流变学异常,降低了血液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增加了红细胞变形能力,使基本治愈率达83.3%.结论降纤酶与血塞通联合应用,共同起到溶解血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
作者:程艳玲;崔凯;孙中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为探讨肛门疼证的治疗途径,采用中药辨证熏洗治疗肛门疼证450例,治愈385例,显效50例,无效15例.结果本法简便效优,适应证广,易推广普及,是肛门疼证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张连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与自体CIK细胞共培养后培养物的表型、增殖活性变化,及DC对CIK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CML缓解期的BMMNC,常规诱导出DC及CIK细胞,用自体白血病细胞反复冻融抗原冲击DC,并和CIK细胞共培养,动态观察CIK细胞增殖活性和表型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其对自体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HL60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DC与CIK细胞共培养,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诱导出比CIK细胞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更强的细胞群体.经抗原负载的DC活化的CIK,对自体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单纯CIK细胞,差异显著(P<0.05).二者对HL60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的DC能明显提高CIK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郑转珍;乔振华;鹿育晋;朱镭;李国霞;张丽;崔月娥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老年妇女是妇科疾病的高发人群,同时老年人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常合并各种内科疾病,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并且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增加了治疗、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围术期的老年患者每一项服务都从方便出发、实施人性化护理,甚至包括家属在内,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既降低术后并发症,又提高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现将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赵金荣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方法收集53例门诊SOP病人,应用阿法骨化醇(法能)0.25μg每日一次,碳酸钙(含元素钙500mg)每晚一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及测定:①临床资料:包括疼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身高的变化,骨折的发生情况.②X线骨量测定.③骨密度的测定: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AS评分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 个月,6个月疼痛的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用药的6个月内,病人身高没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X线变化不显著(P>0.05);骨密度测定的结果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之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化醇结合钙剂可以比较有效的减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长时间应用阿法骨化醇和钙剂能提高骨密度,减少老年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王建航;谭江威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对加替沙星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303株临床分离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比较.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具有强而广谱的体外抗菌活性.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加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其它葡萄球菌的MIC50分别为≤0.03mg/L、0.25mg/L、≤0.03mg/L,MICg0分别为0.25mg/L、0.5mg/L及0.06mg/L;革兰氏阴性菌中,加替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分别为≤0.12mg/L、≤0.03mg/L、≤0.03mg/L及0.12mg/L,MIC90分别为1mg/L、 0.12 mg/L、0.25mg/L及1mg/L.对链球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及粘质沙雷氏菌,加替沙星亦有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加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社区获得性呼吸道及泌尿道的各种感染.
作者:余泽波;黄文祥;蔡素芳;李崇智 刊期: 2004年第17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癌症治疗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据有关资料统计,癌症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癌症是一种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它既有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同时心理、社会因素又在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癌症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化疗癌症治疗的重要环节.下面就青年癌症病人化疗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何守丽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利用多曲方丝弓矫治开(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多曲方丝技术矫正12例开(牙合)患者.结果12例开(牙合)患者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3-8个月后,前牙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是矫治开(牙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彬彬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我们做了1例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后15天出现尿道直肠瘘,经过治疗后治愈出院,体会如下.
作者:马玉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成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过程中常见疾病之一[1].治疗BPH的手段颇多,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对轻度和中度增生病人有效,而对重度增生病人无效,仍需要外科干预[2].
作者:杨清华;李燕;唐慧东;张锦绣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急性重症胆管炎多起病急,病情凶险,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颇感棘手.我院自1998年-2001年间以大剂量生大黄配伍枳实液煎汁口服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48例,与同期同类患者以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较,疗效优于对照组,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晖;王涛 刊期: 2004年第17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8名误食蓖麻籽者均为男性,汉族.大年龄22岁,小年龄8岁.8例食多10粒,少3粒.1.2临床表现8例中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中1例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实验室检查:2例白细胞增高分别是10.8×109/L、13.2×109/L,1例出BUNi0.3mmo1/L,4例ALT增高分别是402U/L、204U/L、108U/L、98U/L,1例胆红素24.1 μ mol/L,临床诊断为蓖麻籽中毒,经对症治疗3-5天所有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张华清;李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随着我国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219/10万,致残率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后的护理对预后有很大影响,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所得到的体会及目前康复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郑网安;朱瑾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与自由基异常现象.方法检测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G、LDL、ApoB、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SOD、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基础,缺血缺氧启动自由基瀑布链,导致血脂及自由基代谢紊乱加重,故进行血脂调控及抗氧自由基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林庆兰;郭秋杰;丁薇;廖美娜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对高血压的早期筛选和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44岁健康人100例,其中单亲患高血压35例,为研究1组.双亲患高血压35例,为研究2组.无高血压家庭史30例,为对照组.采空腔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心钠素(ANP)、血栓塞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Ra(6-keto-PGFlalpha)含量.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1组和2组,血浆ADM、TXB2含量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6-keto-PGFlalpha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ANP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ADM水平与TXB2显正相关(P<0.01),与6-keto-PGFlalpha显负相关.结论血浆ADM、TXB2、PGI2含量变化是高血压发生的前提条件,而非继发性改变,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②当舒缩r血管物质的平衡被打破时将导致高血压发生.③ADM、TXA2、PGI2可以作为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人发生高血压的预测因子.
作者:于凤霞;李翠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NGF+杆菌肽和NGF脂质体(NGF-SSL)鼻腔给药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NGF-SSL,125Ⅰ标记NGF和SDS-PAGE电泳法联合使用分析各组织中的药物含量.结果经鼻给药后,脑组织中NGF摄入量的次序为NGF-SSL>NGF+杆菌肽>NGF,脑组织各部分NGF摄取依次为嗅球>海马,纹状体>皮质>小脑.NGF经脂质体包载后,血药浓度降低,在肝脾肺肾等组织的含量也较NGF略低,但脑摄入量明显增加.结论鼻腔给药是实现脑靶向的有效途径,脂质体能够保护NGF免受蛋白酶水解,增加药物的脑组织浓度,是一个良好的药物载体.
作者:谢英;崔巍;徐昆;杜熠;侯新朴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临床上有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类,以鼻塞、鼻痒、发作性喷嚏,清稀鼻涕量多为主要特征,随着大气污染、化工发展使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临床上单以抗过敏西药治疗,虽然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近三年以来,我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新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药物治疗多无效.泪囊摘除术后遗留永久性流泪,除年老体弱外,已少有人采用.自1904年Toti报道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本病以来,迄今有很大改进,成功率达80%-90%以上[1].
作者:饶芒前;王晓亚;刘思坚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回顾10年来我院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钻孔引流术、小骨窗血肿引流术、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结果78例中存活61例,年龄60以下53例,61-70岁8例.死亡1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率21. 8%.其中71岁以上全部死亡.结论全面了解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因素,掌握手术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是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生存率、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建国;黄卫 刊期: 200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