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卵管性不孕因素的临床分析

刘玉琴;范伟伟;张晶松;宁虹

关键词:输卵管性不孕, 衣原体, 人工流产
摘要:本资料对84例输卵管阻塞及通而不畅的患者行宫颈分泌物CTDNA检验,阳性率达56%,明显高于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的21.9%,正常早孕的22.0%,具有显著差异.有65.5%的患者曾做人工流产,其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改变了生殖道的生理条件,削弱了局部防御机能,若术前有潜在的衣原体感染或术后不注意性器官卫生,衣原体则趁机而入,大量繁殖.衣原体是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国外文献报道生殖道CT感染率40%,子宫内膜感染率23.3%,输卵管阻塞局部感染率达75.8%.我院宫颈CT检出率达55.6%,因此,预防CT感染及时治疗CT感染,是保护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不仅是医学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力衰竭病人的抗凝治疗

    既往研究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与心衰时导致的血小板活性增强有关.但我们观察到临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并无明显的增加.本文就临床上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栓形成以及抗凝药物的治疗作用探讨如下.

    作者:朱华强;朱初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带状疱疹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带状疱疹效果.方法用龙胆泻肝汤煎成水剂,每天口服2剂.结果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优良率达84.29%.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带状疱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凌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三棱针放血治疗急性结膜炎32例疗效观察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以下简称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发病急剧,接触传染,有迅速而广泛的传染性与流行性.症状为异物感、疼痛、怕光流泪,眼睑红肿及结膜下出血.病程为1周左右.笔者运用三棱针点刺激放血治疗该病,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兰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EB病毒感染与胃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EB病毒与胃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对胃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用原位PCR法对PCR扩增阳性的胃腺癌标本进行EB病毒核酸的定位分析.结果35例胃腺癌组织中有7例可以检测到EB病毒EBNA1基因的存在,阳性检出率为20%,并且EB病毒核酸主要存在于胃腺癌细胞中.结论胃腺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

    作者:李盈;陈小贝;邱绍婕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例报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近年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和体征变化多端且不典型,对此病应提高认识,现将我科收治的7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琴;陈彦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HPLC法测定肝胃气痛片中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胃气痛片中大黄酚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1,进样量10 μ L.结果线性范围为0.026-0.53 μ g,回收率为97.7%,RSD1.7%(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供该制剂定量用.

    作者:张凤娥;赵春香;张艳玲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70例,用丹参治疗,均治疗两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结果显示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军;马倩;刘菊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新的冠心病治疗技术.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治疗,不仅要求医生有精湛的技术,同时护理人员必须配合医生进行周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否则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作者:李艳芹;张立新;刘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辅助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50例临床观察

    本文报道近几年来我院收治急性胰腺炎(AP)住院病人50例随机抽25例配合中药,经口服或经胃管注入保留0.5-1h,3次/d,每次100-150ml与未使用中药治疗对照25例两组基本治疗相同,即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腺体分泌,改善胰腺循环,防治继发感染.均以腹胀、腹痛症状缓解、血尿淀粉酶下降至正常作为疗效评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治疗组在住院时间、症状缓解及实验室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文探讨中药配合治疗临床效果便于读者参考.AP治疗原则是抑制胰腺外分泌以减轻自身消化,中药成份主要为扶正理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达斌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秋燥综合征与清燥救肺

    秋燥综合征多在秋分与冬至间发病,发病年龄不论老幼,病情常反复难愈,以清燥救肺汤为主辨证施治,疗效甚佳,现筛选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绵成;刘素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玻璃酸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玻璃酸的性质、生理作用以及生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对其在临床医学和化妆品、保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作者:王彦厚;龙希云;贾雷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黄体酮治疗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2例报告

    例1,张某,孕16w,因左腰部阵发性绞痛并大汗淋漓入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即给予肌注黄体酮20mg,嘱大量饮水并做活动锻炼.2h后随尿自行排出一白色颗粒状物,疼痛缓解.B超复查肾盂积水消失,输尿管未见扩张.

    作者:顾金玲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冰黛蛇膏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慢性湿疹28例

    方药组成①药膏制作:冰片20g,青黛10g,季德胜蛇药片10片,将上药研末后与3小盒绿药膏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每日3次.②外洗药:荆芥30-90g、防风30-90g、苦参40-90g、黄柏40-90g、地肤子30-90g、蛇床子30-90g、白藓皮40-90g、百部30-60g、明矾30-60g、虫蜕30-90g、土茯苓40-90g等,把相应的药物用水煎煮好,待水温在肌肤耐受范围内时,用毛巾敷洗患处,如此反复多次.用药期间禁食辛辣、鱼虾、酒酪厚味等刺激性食物.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8例(瘙痒症状及皮损完全消失),显效7例(瘙痒症状减轻,皮损消退75%),有效2例(瘙痒症状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1例放弃治疗,总有效率92.9%.本法疗效好,疗程短,一般1-2d止痒,3-4d结痂,7-10d基本痊愈.

    作者:张建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孕妇住院分娩前的心理影响

    目的分析孕妇住院分娩前心理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poms状态焦虑量表对30例产妇进行产前的问卷测查,以分析对产妇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情况,并设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妇在临产,分娩过程中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可减轻产妇的焦虑与恐惧,提高产妇的心理健康.

    作者:陈风英;于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浅谈咽喉用药的误区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药物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随着新药的不断创新,治疗咽喉部疾病的药物是新药辈出.有些药物配方合理,临床医师应用得当,药效确实不菲.给部分病人和医生治疗咽部疾病提供了良好的药物,其疗程短、效果好,很受广大医生、患者的欢迎.

    作者:魏保平;祝晓会;张华;柏愫蕙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苔藓乳膏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苔藓乳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苔藓乳膏中尿素、醋酸泼尼松的含量.结果该方法不受处方中其它成分干扰,尿素在20-100 μ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RSD=0.77%;醋酸泼尼松在10.41-24.3 μ /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1.2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行.

    作者:霍保方;徐英宏;鲁凌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异搏定治疗室上速现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由折返激动所致.病人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心悸、胸闷、乏力等,心室率在160-220次/分,常需紧急处理.临床个别病人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压迫颈动脉窦和眼球)得到缓解,但绝大多数需要药物治疗,如洋地黄、心律平、ATP和异搏定[1],实验表明异搏定与ATP明显优于心律平,但相比之下,ATP副作用较多[2].故异搏定作为治疗室上速的首选药物[3].关于异搏定治疗室上速我们综述如下.

    作者:王志强;王俊娥;梁广玉;刘艳芬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40例乳腺癌仿根治术Ⅰ期假体安置观察与体会

    现代女性对于自身美的追求日益增长,但因乳腺疾病所导致的胸部美的缺矢正成为多数女性患者所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乳腺癌这一传统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破坏了女性引以为自豪的曲线美.所以在新的医疗发展的时代,为解决手术给乳腺癌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我院普外科有针对性地为40例乳腺癌病人实施乳腺癌仿根治术Ⅰ期安置假体.现对手术中、手术后治疗及随访观察的结果做一简要总结,从中得到一些自我体会陈述如下.

    作者:张苑珑;李璠;解松林;孙晓光;宋辐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药源性低血糖偏瘫1例报告

    患者女,42岁,因乏力,出汗,肢体抖动2天,左侧肢体偏瘫2h入院.既往体健,6天前因眼睑浮肿在外院查尿常规尿糖(+)、空腹血糖9.2mmol/L,诊断为糖尿病,并服用达美康80mg,每日2次;二甲双胍500mg,每日三次.服药2天后出现乏力,出汗,两手抖动,一天前(即服药第3天),感到左侧肢体麻木,抖动,下肢走路不灵活.入院当晨,左侧肢体瘫痪2h入院.查体:BP110/70mmHg,神清语明,心肺腹(一),左上下肢肌力0级,左巴氏征(+).头颅CT未见异常.急查血糖1.1mmol/L,即予葡萄糖静滴,1h后血糖2.8mmol/L,4h后肢体瘫痪有好转,8h后血糖达12mmol/L,第2天偏瘫明显好转,第3天活动自如.诊断:低血糖偏瘫.

    作者:郝成栋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综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32例

    目前治疗尖锐湿疣(CA)的方法很多,患者在亚临床期均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从2002年1月-2003年7月对32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综合疗法,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及有效降低了复发,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永涛;杨亚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