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保方;徐英宏;鲁凌云
患者,男,18周岁,于2001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阵发性绞痛,无他处放射,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规律性,无腹胀、腹泻等其它不适,多次于外院治疗,病情无缓解,影响生活和学习,办理休学.
作者:李永乐;张德玉;赵东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异丙粉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麻醉迅速、平稳,体内代谢快,苏醒后患者意识清晰,无嗜睡、昡晕等不良反应,适用于大、中、小手术的麻醉诱导及维持.
作者:王学民;赵兵;陈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宫颈糜烂是妇女多发病,约有50%育龄妇女患有此病[1].患者白带增多,腰骶酸痛和下坠感,部分有性交后出血.因惧怕引起癌变,患者思想顾虑较重,爱宝疗对病变组织有选择作用,对健康组织无害.我们对在门诊就诊的118例宫颈糜烂患者用爱宝疗进行治疗,随访,以观察疗效.
作者:王玉霞;纪伦 刊期: 2004年第13期
近年来,随着COX两种形式的发现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的毒副作用是由于对COX两种形式酶无选择性抑制导致.因此,选择性COX-2抑制剂因其低毒副作用受到欢迎.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本文对COX-2抑制剂和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研究进展作一探讨.
作者:张宇;张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干扰素Interferon(IFN),属一类糖蛋白.是病毒进入机体后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反应物,是细胞内能够阻止病毒复制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于1957年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Isaacs和Lindermom所发现.IFN为多分子.有广泛生物活性: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抗恶性肿瘤、免疫调控作用.目前用于临床的干扰素可分为IFN-a(白细胞干扰素和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IFN-(成纤维细胞干扰素)和IFN-γ(免疫干扰素)三类.抗病毒机理:IFN具光谱抗病毒作用,其不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多种酶来干扰病毒复制各环节.包括①抑制某些病毒吸附.②抑制病毒脱衣壳.③抑制早期病毒核酸转录.④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⑤增强NK、CTL、巨噬细胞活性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收到较好疗效,特别是皮肤性病治疗上,显示了良好前景,现综述如下.
作者:时超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为探讨老年恶性增生性血液病患者血清Ferritin,β2-MG的变化,我们测定了35例老年恶性增生性血液病患者和40例健康老人的Ferritin,β 2-MG的水平,结果发现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明显高于健康老人,后者又高于青壮年组,动态观察了部分病例,其治疗前后变化明显,提示Ferritin,β2-MG与老年恶性增生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
作者:陈殿学;任国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调查分析苯二氮卓类药物(BZD)在情感精神病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情感精神病人逐个统计使用BZD的时间、种类、原因,并统计符合药物依赖与成瘾标准的病例,结果应用x2分析作统计处理.结果在情感精神病的治疗中,其抑郁状态较狂躁状态更多的使用BZD;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者,其抑郁状态明显高于躁狂状态,产生药物依赖其抑郁状态也高于躁狂状态,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在长期使用BZD中其睡眠障碍是使用该类药物的主要原因.结论为有效防止BZD在治疗情感精神病中产生成瘾性及依赖性,应尽力避免长期大量及多种类药物应用.对其睡眠障碍的治疗应对其原发病充分的治疗.
作者:徐道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观察对象血清标本做HBsAg和HBV标志物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族人HBsAg阳性携带率为6.59%,明显低于10%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于10年前文献报道1.88%相比明显上升.男、女性HBsAg阳性携带率分别为8.44%和5.03%,男女之前有显著性差异(,=11.80,P<0.005).儿童组(0-7岁)和少儿组(8-17岁)HBsAg阳性携带率较高,分别为11.11%和8.00%.新疆维吾尔族人HBV感染主要以弱传染性为主,占HBsAg阳性人数的80%.结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强对新疆维吾尔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力度,对易感人群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作者:宋蓉;秦嫒嫒;贾晓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及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总结我院近5年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Dieulafoy病20例,占急诊上消化道出血7.1%,且内镜下治疗效果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马民禄;彭磊;马芳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疼痛是临床上普遍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伤害性刺激的结果.骨科病人疼痛的程度更为明显,因此,做好骨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就尤为重要.
作者:邵延霞;信玲;杨秀丽 刊期: 2004年第13期
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问题的出现以及医源性损伤发生率的上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hrombosis,DVT)形成发生率逐渐增加,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颅脑损伤患者,因为种种因素,更易发生血栓形成,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恢复,多数患者可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合并肺动脉栓塞者常可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1997年12月-2003年12月经治的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刚柱;丁志斌;贺晓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阿米替林与莫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10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治疗组阿米替林25mg,每日3次,莫沙比利10mg,每日3次,对照组安定5mg,每晚1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米替林与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
作者:张军;李美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2001年5月-2003年4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采用4-0微乔线(PGA Resorba)进行了184例包皮环切术的创缘缝合,术后与传统丝线缝合相比较,愈合情况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卓睿;申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烧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严重烧伤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病死率较高.自1996年-2003年,我院收治了5例烧伤并肾衰的病例,均抢救成功,在此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国;仇向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方法分析内镜下微波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1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微波烧灼摘出198颗,其中直径<2cm195颗各型息肉均一期摘除,直径≥2.0cm亚蒂息肉3例分二期摘除,4周后复查息肉消失.微波治疗后,5例有轻微的腹部不适及灼痛,对症处理后消化.2例息肉摘除后分别于7和10天出现迟发性便血,内镜检查为息肉摘出处创面渗血,微波点灼后出血/便血停止.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为一种并发症少,疗效高,易于掌握的方法.
作者:易明兰;黄骥;周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骨转移是晚期癌症病人的常见症状之一,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后出现骨折,功能障碍,剧烈疼痛,使病人难以忍受.
作者:郭颖;李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早期气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功能恢复率.方法将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困难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者称A组,非早期气管切开者称B组.比较两组间的死亡率和功能恢复率.结果A组共42例,死亡15,B组共50例,死亡32例;A组中15例恢复良好,B组中4例恢复良好.结论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死亡率(P<0.01)提高功能恢复率(P<0.05)
作者:谢锐锋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前以健身器训练为内容的康复治疗尚属少见,而大多数则是以娱乐疗法(指以文娱为手段的疗法)如玩扑克等为主要内容的康复治疗.为探索健身器训练的可行性及其实际效果,我们对近一年来在我院住院的68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健身器系统训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衣伟;王凤珍;王静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护理上密切观察,对肝移植的并发症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其生存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例次肝移植病例的观察,深入了解其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急性排斥、胆瘘、胸腹水等.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治疗是提高肝移植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刘庚;钟莉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青霉素过敏反应临床常见,非注射性(接触性)青霉素过敏反应,如呼吸道吸入、皮肤黏膜接触性过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者报道罕见.现将笔者遇到的4例报告总结,以期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王炳旭;刘风玲;王维宝 刊期: 200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