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蓉;秦嫒嫒;贾晓安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观察对象血清标本做HBsAg和HBV标志物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族人HBsAg阳性携带率为6.59%,明显低于10%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于10年前文献报道1.88%相比明显上升.男、女性HBsAg阳性携带率分别为8.44%和5.03%,男女之前有显著性差异(,=11.80,P<0.005).儿童组(0-7岁)和少儿组(8-17岁)HBsAg阳性携带率较高,分别为11.11%和8.00%.新疆维吾尔族人HBV感染主要以弱传染性为主,占HBsAg阳性人数的80%.结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强对新疆维吾尔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力度,对易感人群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作者:宋蓉;秦嫒嫒;贾晓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EB病毒与胃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对胃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用原位PCR法对PCR扩增阳性的胃腺癌标本进行EB病毒核酸的定位分析.结果35例胃腺癌组织中有7例可以检测到EB病毒EBNA1基因的存在,阳性检出率为20%,并且EB病毒核酸主要存在于胃腺癌细胞中.结论胃腺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
作者:李盈;陈小贝;邱绍婕 刊期: 2004年第13期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胺酸和甘胺酸组成的三肽,为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肽类,广泛存在于机体各器官内,是一种重要是细胞内代谢调节物质,在维持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抗损伤及各器官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GSH能提供活性疏基(-SH),是其发挥主要功能的基团,是细胞内自然抗氧化剂,能与亲电子基、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结合,使细胞免受损害.并参与体内r-谷氨酸循环转甲基及转丙基反应,促进能量代谢,保护肝细胞.同时还具有抗炎、抗血栓、抗癫痫及血管保护等多种作用.GSH在药物性肝损害、急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急性肾功能损害、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及感染性休克等急危重症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使用[1].近年临床应用于各种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中毒性肝病等方面均有很好疗效.
作者:廖名龙;林瑶;蒋婷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深,且多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病情复杂,其诊断和治疗容易被延误,处理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近15年,我院收治23例胰腺损伤患者,现将有关护理诊断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张曦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抗生素在临床上使用极为广泛.据国内某些大医院的调查,门诊病人使用者占全部门诊处方的26%-32%左右,住院患者高达40%以上.基层医院使用更为普遍.笔者调查了10余处基层医院及本院用药情况,使用抗生素人数占处方的50%以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控制某些疾病起了重要作用,但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耐药性增强,院内感染率增高,临床上菌群失调以及抗生素引起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增加.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极大的关系.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有关文献对合理使用抗生素作简要分析.
作者:段成伟;连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考察了紫杉醇冻干注射剂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以泰素注射液为对照,考察了大鼠尾静脉注射后紫杉醇冻干注射剂的体内药物动力学,分别采用3p87模型程序和统计矩法计算相关参数.结果紫杉醇冻干注射剂和泰素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t1/2 β分别为(3.40±0.27)h和(3.50±0.62)h;AUC分别为(34.46±4.34)mg-1·h-1和(25.73±6.42)mg·L·h1,统计矩计算二种剂型的体内滞留时间分别为3.50h和2.52h.结论紫杉醇冻干注射剂和泰素体内分布速率相近,冻干注射剂能相对延长紫杉醇体内滞留时间.
作者:张学农;唐丽华;阎雪莹;张强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心得安(Propranol01)系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它的特点是口服易吸收,给药方便,故广泛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或室性早搏等多种心律失常及心绞痛、高血压病的治疗.我院在临床使用中发生口服心得安后引起严重腹部绞痛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波;刘绪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及心电图ST-T改变.然而,心前区疼痛及心电图ST-T改变非冠心病所特有.临床上有许多非冠心病有以上表现,且易误诊为冠心病.现将易误诊为冠心病的疾病分析如下.
作者:刘永萍;邢秉清;陈永文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苔藓乳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苔藓乳膏中尿素、醋酸泼尼松的含量.结果该方法不受处方中其它成分干扰,尿素在20-100 μ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RSD=0.77%;醋酸泼尼松在10.41-24.3 μ /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1.2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行.
作者:霍保方;徐英宏;鲁凌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显示抗酸染色的传统方法有Ziehl-Neelsn法,其后Wade-Fite等在此法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用松节油脱蜡,在石碳酸品红液染色前,用10%过碘酸水溶液进行氧化后再染复红.所染切片颜色鲜艳,对比清晰.因此10%过碘酸水溶液对抗酸染色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梁颜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本文将146颗残根残冠进行铸造桩核加烤瓷全冠修复,经过2年的观察,除3颗修复失败处,其余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云霞;施伟;朱丽萍;袁丽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小儿麻痹后遗症-股四头肌瘫痪在临床上常见,而怎样使股四头肌肌力得以恢复,手术方法有多种,各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而我院自1991年3月-2003年10月采取腹外斜肌移位替代股四头肌手术治疗178例,获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正龙;翁树秋;徐景卫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患者,男,18周岁,于2001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阵发性绞痛,无他处放射,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规律性,无腹胀、腹泻等其它不适,多次于外院治疗,病情无缓解,影响生活和学习,办理休学.
作者:李永乐;张德玉;赵东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方法分析内镜下微波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1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微波烧灼摘出198颗,其中直径<2cm195颗各型息肉均一期摘除,直径≥2.0cm亚蒂息肉3例分二期摘除,4周后复查息肉消失.微波治疗后,5例有轻微的腹部不适及灼痛,对症处理后消化.2例息肉摘除后分别于7和10天出现迟发性便血,内镜检查为息肉摘出处创面渗血,微波点灼后出血/便血停止.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为一种并发症少,疗效高,易于掌握的方法.
作者:易明兰;黄骥;周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1术前心理护理择期手术病人入院以后,一般均有一段时间进行手术准备,护理人员应利用每一时机,切实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1.1术前心理状态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即将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因此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病人主要害怕和担心.怕的是痛、出血、怕发生麻醉意外,担心手术是否顺利,以及手术后有何并发症和后遗症.手术病人入院后.就盼着早日手术,而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就会恐慌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理波动很大,进而造成了生理上的变化.
作者:康永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压的治疗.方法105例分为两组,初用生理盐水复苏者称为A组,共72例;用3%的高渗性盐水复苏者称为B组,共33例.比较A组与B组之间的死亡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共72例,死亡46例,死亡率是63.89%;B组共33例,死亡12例,死亡率是36.36%.结论应用3%的高渗性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压者,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P<0.01.
作者:吕跃进;谢利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己由以前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至今日的对病人生理,心理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就日益体现出来.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赵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孕妇住院分娩前心理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poms状态焦虑量表对30例产妇进行产前的问卷测查,以分析对产妇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情况,并设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妇在临产,分娩过程中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可减轻产妇的焦虑与恐惧,提高产妇的心理健康.
作者:陈风英;于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表明,目前全世界有成亿人因食用不洁食物而引发各种疾病,每年仅5岁以下的儿童就有15亿感染各类肠炎,其中300多万因病死亡.受不洁食物引发疾病之害深的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中,由于饮食不洁,常发生由大肠杆菌、布鲁氏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疾病以及肝炎和霍乱等传染病.在我国因加强了卫生保健,婴儿腹泻发病率已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发病以夏秋季为主.主要表现为大便5-6次/天,多者可达10余次,含有少量粘液和白色奶块或呈蛋花汤样,常伴有呕吐,重者伴有发热、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病程常持续2周,重者在2周以上.
作者:段晓利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87例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有5种:入住环境的改变,老年患者的心理因素,疾病所产生的不适症状对睡眠的影响,夜间从事各种治疗与护理的影响,睡眠时间安排不合理.结论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护理人员应努力改善影响老年患者睡眠的各种因素.
作者:杨花蓉 刊期: 200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