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康永翠

关键词:
摘要:1术前心理护理择期手术病人入院以后,一般均有一段时间进行手术准备,护理人员应利用每一时机,切实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1.1术前心理状态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即将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因此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病人主要害怕和担心.怕的是痛、出血、怕发生麻醉意外,担心手术是否顺利,以及手术后有何并发症和后遗症.手术病人入院后.就盼着早日手术,而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就会恐慌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理波动很大,进而造成了生理上的变化.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新的冠心病治疗技术.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治疗,不仅要求医生有精湛的技术,同时护理人员必须配合医生进行周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否则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作者:李艳芹;张立新;刘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银杏外种皮多糖制剂在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目的观察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在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胃癌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进食期予以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口服给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术后接受化疗的耐受情况,并进行生存期随访.结果围手术期接受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治疗,能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对帮助患者增加术后化疗的耐受性有一定的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命质量.结论银杏外种皮多糖胶囊制剂在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有肯定疗效.

    作者:王正兵;陈华圣;许爱华;贾筱琴;贾铃昌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70例,用丹参治疗,均治疗两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结果显示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军;马倩;刘菊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与早期气管切开

    目的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早期气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功能恢复率.方法将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困难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者称A组,非早期气管切开者称B组.比较两组间的死亡率和功能恢复率.结果A组共42例,死亡15,B组共50例,死亡32例;A组中15例恢复良好,B组中4例恢复良好.结论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死亡率(P<0.01)提高功能恢复率(P<0.05)

    作者:谢锐锋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63例结节性红斑的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结节性红斑的病理特征及其病理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63例结节性红斑的病理切片.结果结节性红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好发于小腿,以红色结节为主要皮疹,病理表现为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不同程度的间隔性脂膜炎,同时有表皮均匀肥厚的病理改变.结论表皮均匀肥厚也可作为结节性红斑病理诊断的一条线索.

    作者:张万鹏;韩建德;李斌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4-0微乔线在包皮环切术中的运用

    2001年5月-2003年4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采用4-0微乔线(PGA Resorba)进行了184例包皮环切术的创缘缝合,术后与传统丝线缝合相比较,愈合情况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卓睿;申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对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87例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有5种:入住环境的改变,老年患者的心理因素,疾病所产生的不适症状对睡眠的影响,夜间从事各种治疗与护理的影响,睡眠时间安排不合理.结论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护理人员应努力改善影响老年患者睡眠的各种因素.

    作者:杨花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择期手术病人入院以后,一般均有一段时间进行手术准备,护理人员应利用每一时机,切实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1.1术前心理状态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即将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因此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病人主要害怕和担心.怕的是痛、出血、怕发生麻醉意外,担心手术是否顺利,以及手术后有何并发症和后遗症.手术病人入院后.就盼着早日手术,而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就会恐慌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理波动很大,进而造成了生理上的变化.

    作者:康永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固定式横腭弓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体会

    安氏Ⅱ类错畸形是比较常见的一类错奇形,往往要求拔除第一双尖牙取得间隙,使前牙舌移,解决前突的问题,因此对支抗的要求比较高.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口外唇弓、头帽及颈带作用[1]加强支抗,但口外唇弓需患者自己在家里戴用,所以对患者的良好合作没有把握,因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固定横腭弓以帮助磨牙的支抗控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李秋;丁凯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黄体酮治疗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2例报告

    例1,张某,孕16w,因左腰部阵发性绞痛并大汗淋漓入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即给予肌注黄体酮20mg,嘱大量饮水并做活动锻炼.2h后随尿自行排出一白色颗粒状物,疼痛缓解.B超复查肾盂积水消失,输尿管未见扩张.

    作者:顾金玲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胺酸和甘胺酸组成的三肽,为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肽类,广泛存在于机体各器官内,是一种重要是细胞内代谢调节物质,在维持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抗损伤及各器官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GSH能提供活性疏基(-SH),是其发挥主要功能的基团,是细胞内自然抗氧化剂,能与亲电子基、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结合,使细胞免受损害.并参与体内r-谷氨酸循环转甲基及转丙基反应,促进能量代谢,保护肝细胞.同时还具有抗炎、抗血栓、抗癫痫及血管保护等多种作用.GSH在药物性肝损害、急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急性肾功能损害、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及感染性休克等急危重症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使用[1].近年临床应用于各种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中毒性肝病等方面均有很好疗效.

    作者:廖名龙;林瑶;蒋婷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颈椎病是因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退行性病变而累及周围或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由此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好发于中老年人.笔者于2003年7月-12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海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铸造桩核加铸造烤瓷全冠对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

    本文将146颗残根残冠进行铸造桩核加烤瓷全冠修复,经过2年的观察,除3颗修复失败处,其余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云霞;施伟;朱丽萍;袁丽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骨痛宁外贴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多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或刺激颈部血管、神经根和脊髓而引起头、颈、肩等部位疼痛,肢体功能失常综合症候群,常反复发作,近年来笔者运用骨痛宁膏药外贴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9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森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的临床体验

    随着对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措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院的LBW儿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我们对1999年-2001年于我院出生的活产低出生体重儿(甲组)的治疗措施作一探讨,并以1989年-1991年出生的活产LBW儿资料作对照(乙组).两组患儿出生时危害程度各为65.2%及66.5%,x2=3.0163,P>0.05.但甲组的早产儿率、极低出生体重儿率均高于乙组.我们实施的主要治疗措施是: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②加强护理及适量营养.③成立监护室,提高急救水平.④防治颅内出血.⑤保持液体、酸碱平衡及高静脉营养液供给.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任淑萍;赵华贤;张晶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子宫肌瘤4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45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进行探讨.结果458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289例,占63.10%.无临床症状169例,占36.90%.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占73.36%.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等综合考虑.对于需手术的患者,手术方式应根据其年龄,对生育的要求来决定,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作者:李向群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HPLC法测定肝胃气痛片中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胃气痛片中大黄酚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1,进样量10 μ L.结果线性范围为0.026-0.53 μ g,回收率为97.7%,RSD1.7%(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供该制剂定量用.

    作者:张凤娥;赵春香;张艳玲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中耳负压吸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的常见常,多发病,而应用3%H202洗耳则是耳科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其存在一些问题且对于比较顽固的病例效果欠优.为此1995年6月-2003年10月间我们采用中耳负压吸引疗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90例,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颞肌厚度CT测量及开颅术后颞肌水肿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颞肌水肿的诊断、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总结7例开颅术后颞肌水肿患者,术后2-7天复查脑CT.随机抽取正常颅脑CT片31张,测量其两侧颞肌厚度.结果正常颞肌厚度为左侧(男5.4±2.0mm,女3.6±1.5mm),右侧(男5.7±2.5mm,女3.6±1.6mm).颢肌水肿时其厚度明显增加,可达20-39mm.颓肌水肿CT特征如下:病变局限在颞肌范围之内;呈新月状或双凸镜样稍高密度影,直接位于皮下,该侧缺少正常颞肌影象;复查CT片其密度变化不大.以下措施有利于颞肌水肿的恢复:头高位;局部理疗;加强脱水等.结论开颅术后可发生颞肌水肿,CT可明确诊断.颞肌水肿常影响减压效果,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作者:尹绍雅;李增惠;薛凯;武秀生;张赛;刘敬业;只达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18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目的通过护理上密切观察,对肝移植的并发症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其生存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例次肝移植病例的观察,深入了解其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急性排斥、胆瘘、胸腹水等.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治疗是提高肝移植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刘庚;钟莉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