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斌;林霞
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年病人的住院比率也明显增加,我院近三年共收治住院病人25650人次,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1600人,约占6.2%.通过对不同病区的部分老年病人观察发现,他(她)们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障碍,对疾病的康复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作者:付社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晚期住院孕妇社会支持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结果180名孕妇总的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39.94±6.01,主观支持的平均得分为22.42±3.56,客观支持平均得分为9.74±2.80,对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得分为7.83±1.50.孕晚期住院孕妇主要的支持来自配偶和家庭.教育程度与总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相关.职业和年龄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相关.结论孕晚期孕妇住院时社会支持水平增加,孕妇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与社会支持水平相关.
作者:范兴华;张菊平;张银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地位、任务、作用和目标也相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理的对象不仅仅是病人,而且也包括正常人.护理的任务不仅是治疗,还要着眼于预防.护理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还要着眼于病人的心理状态、社会状态的适应.现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已经注意到了心理治疗及护理工作对病人所产生的重要性及意义.
作者:梁晓语;王敏;徐田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许多研究均已证明乳腺癌是一种激素性依赖和血管依赖性肿瘤,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浸润、转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诸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VEGF)、血管生成素及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rylase,TP)等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因子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就TP与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及辅助化疗等方面的关系作一综述,仅供参考.
作者:康保国;施作霖;陈小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动脉和动脉静脉转流法,对手指末节中段完全离断指体进行再植治疗的优缺点及推广价值.方法局麻后,指根结扎止血;10倍显微镜下12/0线行动脉和动脉吻合或动脉与远端静脉血管吻合;背侧甲床小切口放血.结果共再植265例,其中优239例占90.2%,良23例占8.7%,3例小儿患者术后不能配合治疗失败占1.1%.结论末节中段以远指体完全离断,应用吻合动脉和动脉静脉转流法治疗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作者:彭步云;王军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53、P16抑癌基因和细菌L型感染与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氏染色方法检测了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53、P16基因的表达,以及L型菌的检出率.结果恶性肿瘤中P53蛋白产物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16蛋白产物的表达率恶性肿瘤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两种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1-P<0.05).而细菌L型的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呈负相关,两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他们与抑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万英;赵芳芳;何杰;俞兰;张琼;姚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光化学疗法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光敏剂补骨脂素外擦,1h后用长波紫外线对银屑病皮损部位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局部照射治疗.结果40例全部有效.其中37例治疗1个疗程皮损消失,3例治疗2个疗程皮损消失.有效率达100%,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此法疗效佳,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可作为银屑病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朱爱青;王际杰;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曹××,女,21岁.因外阴湿疣2个月,于2000年9月8日前来就诊.就诊前,曾在××性病门诊用中药治疗2个月,无效,疣体迅速增大.查体:两侧大阴唇均见灰白色菜花状疣,左侧疣体约7.5×3.3cm,右侧7.5×3.5cm,5%醋酸转白实验阳性.阴道口封闭无法检查.诊断:外阴尖锐湿疣.治疗:5%醋酸转白实验后用疣净和20%足叶草酯分别涂于湿疣上,然后涂红霉素眼膏保护局部,次日开始清洗,先用肥皂水,后用皮肤康(1:20)清洗,擦干后涂红霉素眼膏,每日洗2次,1周后复查.
作者:王晓春;席涛;王桂芝;邓长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长期以来,科学家不断寻求抗癌生物资源及天然药物,并先后从动植物及海洋生物中提取了不少抗癌天然产物,紫杉醇的发现,就是一重大突破.
作者:赵炳芬;许凤岚;刘建民;刘峰;王炳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女,18岁,为预防生病,增强身体免疫力,于2003年9月5日在我院门诊部注射丙种球蛋白6ml.注射后约10min,患者自述胸闷不适,查体见面色苍白、出冷汗、表情淡漠、手脚发凉、血压、脉搏测不到,立即吸氧,肌注盐酸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5mg,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入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 2g+维生素B6200mg+10%氯化钾10ml.
作者:练练;王丽丽;苏倩;李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炮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不同的炮制方法使药材发生不同的理化性质改变,使有效成分易于煎煮出来发挥应有的或者新的疗效,无效或有毒物质则被破坏或使其含量降至低.
作者:李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而急诊科则是重要窗口,它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才资源,先进的医疗设备,快捷的通讯工具和便利的交通工具.这是急诊科应具备的能力.快速反应,技术精湛,程序规范,急而不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则是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应急能力.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全血谷浓度,结果发现食物,性别等是影响CsA全血浓度的重要因素;从免疫抑制效果看,术后3个月,3-6个月,6个月-2年,2年以上的理想状态血药浓度为200-350ng/ml,150-300ng/ml,100-250ng/ml,50-150ng/ml.
作者:冯碧敏;叶云;张昊;王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检测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后通过调整或加用口服降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1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P<0.01)的情况下,TG、VLDL-C显著下降(P<0.01),Tch、LDL-C和ApoB也有明显下降(P<0.05),HDL-C和ApoA1/B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可随着严格的血糖控制而得到改善.
作者:马博清;叶蔚;魏立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大小与诱发急性胰腺炎(AP)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消化科及肝胆科胆囊结石住院患者982例的临床资料及腹部B超或手术所观察结石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胆石性AP,58例为胆囊细小结石(A组),33例为细小结石合并一或多个>0.5cm× 0.5cm结石(B组),4例>0.5cm× 0.5cm结石(C组).本组982例胆囊结石中A、B、C组AP发生率分别为24.7%、7.4%、1.3%,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P<0.01.结论细小泥沙样结石与AP发生关系大,结石越小越易引起胰腺炎.
作者:秦海春;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医院内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其发生率是住院人数的5%-10%,死亡率3%,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已成为我们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就医护人员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作者:耿素燕;纪伟峰;高宏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它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在生育期妇女发病率为25%,是导致育龄期妇女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研究表明,子宫能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并有内分泌功能,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探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使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现总结如下.
作者:耿俐;王晓宁;王倩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糖尿病(D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DM的重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肾脏与其他脏器一样发生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使得DN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DN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现公认的早期DN的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 μ g/min之间[1].用常规方法检测出尿蛋白者,约5-10年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RF).因此对于老年人DN的药物治疗已显得倍受重视,现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廉德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应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费用低廉、重复性好、无创性的超声检查在CAS的诊断及颈动脉病变治疗的随访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卫;王志强;李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腹外疝是腹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过去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及临床经验等诊断,而无较好的检查方法及设备对其做进一步的检查定性.而随着彩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的应用,提高了嵌顿腹外疝的确诊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辉;李玉友;李华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