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疗效观察

潘丽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对1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疗效观察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所有病人初诊时血管内径患侧较健侧明显增宽,血栓呈低回声;完全堵塞者管腔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不完全堵塞者管腔内可见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示连续低速血流频谱,不随呼吸而变化.经抗凝、溶栓治疗1周后复查,患肢疼痛消失,肿胀明显减轻;超声显示血栓段静脉管腔缩小,血栓完全再通或大部分再通,血流通畅,脉冲多普勒示血流频谱,可随呼吸而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早期、无创和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并观察疗效有重要意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脂质体技术研究进展

    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层构成的具有类似细胞膜结构的药物转运载体(drug delivery system).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的出现以及各种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究、应用,脂质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拓展,但同时对脂质体性能要求更加严格.目前,脂质体技术不但在传统药物转运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在介导反义核酸药物或人工构建质粒等的转染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东升;吴素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女性外阴巨大尖锐湿疣1例报道

    患者,曹××,女,21岁.因外阴湿疣2个月,于2000年9月8日前来就诊.就诊前,曾在××性病门诊用中药治疗2个月,无效,疣体迅速增大.查体:两侧大阴唇均见灰白色菜花状疣,左侧疣体约7.5×3.3cm,右侧7.5×3.5cm,5%醋酸转白实验阳性.阴道口封闭无法检查.诊断:外阴尖锐湿疣.治疗:5%醋酸转白实验后用疣净和20%足叶草酯分别涂于湿疣上,然后涂红霉素眼膏保护局部,次日开始清洗,先用肥皂水,后用皮肤康(1:20)清洗,擦干后涂红霉素眼膏,每日洗2次,1周后复查.

    作者:王晓春;席涛;王桂芝;邓长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严重创伤的早期诊治

    严重创伤的伤情判断、复苏及决定处理的先后次序是对病人生死攸关而又复杂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正确的早期诊治思路.这不仅对抢救生命、减少死亡是重要的,对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减少创伤并发症也是重要的.根据对我院19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抢救、诊断和治疗,总结归纳出严重创伤的早期诊治思路,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学峰;朱付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的基因多态性及其抗原表达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PECAM-1)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有无相关性,与其抗原PECAM-1量的表达有无相关性,及其与冠心病相关的机制.方法将156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病人作为冠心病组,75例可疑冠心病但经冠脉造影排除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PCEAM-1基因的多态性,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随机测定两组中80例病人的血中可溶性PECAM-1(sPECAM-1)抗原的量.结果①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基因373G/C、1688A/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G373G、A1688A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血中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的浓度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别为56.9±16.2ng/ml;43.23±14.57ng/ml,P=0.018);③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的不同基因型之间sPECAM-1的量有明显的差异.结论PECAM-1基因373G/C、1688A/G多态性与sPECAM-1抗原的血浆浓度具有相关性,并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有关.

    作者:宋福春;沈丹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关节镜微创手术前后的护理

    关节镜技术是近3-5年得到迅速发展的新技术,为关节疾病患者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手术方法,它可以准确地发现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它使微创、观察关节结构、诊断、治疗于一体.其适应证:治疗大量的关节内疾病(DISEASE OFINTERNAL JOINT),治疗关节创伤(TRAUMA),及其他疾病的辅助治疗等.虽然关节镜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如果不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势必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延误康复的时间.1年来我科成功开展103例关节镜微创手术,无1例发生医疗和护理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何秀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25例临床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致使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临床上老年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较为常见,现将我科自1997年-1999年收治的25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昆;冯永全;戴法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对1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疗效观察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所有病人初诊时血管内径患侧较健侧明显增宽,血栓呈低回声;完全堵塞者管腔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不完全堵塞者管腔内可见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示连续低速血流频谱,不随呼吸而变化.经抗凝、溶栓治疗1周后复查,患肢疼痛消失,肿胀明显减轻;超声显示血栓段静脉管腔缩小,血栓完全再通或大部分再通,血流通畅,脉冲多普勒示血流频谱,可随呼吸而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早期、无创和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并观察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兔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对动物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参麦注射液预防组及治疗组.复制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预防组及治疗组用参麦注射液干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及术后48h观察血Scr水平、MDA浓度、SOD活性变化;于48h处死动物,取出肾脏,观察肾组织中MDA浓度、SOD活性变化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肾脏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血SOD水平术后48h与术前对比,对照组和预防组均有显著性下降,而治疗组无明显下降.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何敏华;吴建新;周萍;钮荣祥;田昆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标记免疫学的实验医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现在理论水平逐渐提高,技术方法日臻完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都依赖于方法学的创新,临床医学作为实践性学科更是如此.标记免疫分析方法的创立和发展,特别是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这些医学前沿学科的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促进了标记免疫学的多样性发展,并广泛用于临床医学各个领域,有力推动了临床各专科的发展,使其成为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和医学科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作者:覃志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吞服大量安定患者晚期获救的体会

    患者,高××,男,78岁,离休老干部,就诊时间:2001年2月10日4Am.患者因家庭因素导致心情不畅,故于2001年2月9日20时许吞服市场买来的2元钱安定(片数不详),7-8h以后处于深昏迷状被送往佳县××医院抢救.大约78h,抢救方法是先洗胃后导泄,静脉输入大量抗生素、维生素、补充能量及营养制剂,解毒排毒,呼吸中枢兴奋剂、催醒剂等,并辅以保温、导尿、吸痰、高压吸氧、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等特级护理.78h后,终因病情危重,其家属经协商后,放弃治疗.病人回到家后,其家属为尽义务抱万分之一的希望向笔者求诊.

    作者:曹守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在尿路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临床疑为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尿细菌计数,尿白细胞计数,尿红细胞计数,尿硝酸盐检测,并同时作细菌培养,以此探讨在尿路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取清洁中段尿先作细菌培养操作,然后再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及尿10项分析仪做干化学分析.结果尿细菌计数以>5000/μ作为阳性指标,与细菌培养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尿亚硝酸盐检测阳性对尿路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白细胞计数按仪器设定的>26/μ为阳性指标时,有假阳性,需要探讨一个合适的界定值.红细胞计数作为尿路感染的指标,其临床意义不明显.结论UF-100尿沉渣分析仪可以作为尿路感染的筛选和诊断方法,但要依据细菌培养结果、显微镜检查,结合临床反馈信息,实践探讨本实验室该仪器对尿路感染诊断的合适筛选指标,确定其敏感性与特异性.

    作者:卢国光;沈定树;沈波;金先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服降糖药临床应用新认识新进展

    糖尿病(DM)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和控制目标随着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大规模临床试验如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研究结果,以及新型降糖药物的不断研制,其治疗方法从60年代的三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到迄今的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教育、自我监测血糖),治疗从一般控制血糖到强化血糖控制,从单一药物治疗到早期就主张联合用药,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从一般抽取到使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从单一控制糖代谢到兼顾降压、调脂、减肥、抗凝等综合全方位治疗,从而对DM治疗观点和策略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改变.

    作者:施法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尝试

    为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工作,提高护理队伍素质,从1996年起对不同层次、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实施阶梯式继续教育,制定了不同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对非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如手术室、急诊科着重体现干什么,学什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灵活的培训,有效的考评,收到了显著成效.

    作者:尹晋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葡聚糖腹透液治疗CAPD超滤衰竭分析

    目的Icodextrin(7.5%葡聚糖)腹透液是百特公司生产,在欧洲使用已5年以上,在国内尚未上市的新类型腹透液.分析其治疗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超滤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肾病并无尿型肾功能衰竭病人,CAPD治疗68个月出现超滤衰竭.280天前开始使用7.5%葡聚糖腹透液治疗,每天更换1500ml,留腹时间16-20h,每次超滤650-1100ml,配合使用1.5%(或4.25%)葡萄糖腹透液1500ml.保持每天超滤1000-1200ml.结果病人水肿消失,症状好转,复查各项生化参数稳定.结论①葡萄糖腹透液长期使用对腹膜功能与超滤功能有一定损伤作用.临床上,葡萄糖腹透液有被更换的迫切性.②7.5%葡聚糖腹透液分子量大,生物相容性好,对腹膜毒性作用小,超滤效果好,在腹膜增厚引起超滤衰竭及腹膜炎时,仍能维持有效超滤作用,在临床值得推荐使用.③糖尿病病人在摄取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减少时,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认为体内血糖可弥散进入葡聚糖腹透液,并更换出体外.使用葡聚糖腹透液更易丢失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应注意保证各种营养素摄入的综合平衡,以免造成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黄国安;程妍琦;李少莲;邱敏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2例疗效观察

    将3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6个月-1岁每次10万u,1-3岁20万u/次,1次/日;对照组采用病毒唑10mg/kg加入10%GS100ml ivdrip.两组疗程均为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可靠.

    作者:张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个体化治疗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事先确定的选择术式的标准,用不同外科手段治疗一组高血压性脑出血105例,并将其与同期用单纯开颅手术治疗的另一组12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术后死亡率有差别,综合方法组较单纯开颅手术组为低,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式选择对治疗结果有影响,应根据每个发病个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佳术式,才能大限度地降低术后死亡率.

    作者:孙荣君;吴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海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情况分析

    青海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服务中心从2000年9月进行首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来,共进行了5次省级8家试点医疗机构和1次西宁市市属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其中第四(抗感染类和生物生化类)、五批(心脑血管类)为我省第二轮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并且第五批首次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进行药品招标试点工作.

    作者:侯世海;武红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结果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sA)全血谷浓度,结果发现食物,性别等是影响CsA全血浓度的重要因素;从免疫抑制效果看,术后3个月,3-6个月,6个月-2年,2年以上的理想状态血药浓度为200-350ng/ml,150-300ng/ml,100-250ng/ml,50-150ng/ml.

    作者:冯碧敏;叶云;张昊;王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频彩超诊断嵌顿腹外疝17例

    腹外疝是腹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过去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及临床经验等诊断,而无较好的检查方法及设备对其做进一步的检查定性.而随着彩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的应用,提高了嵌顿腹外疝的确诊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辉;李玉友;李华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基因工程药物及其在妇产科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与此同时,基因工程药物作为人类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也走进医药科学领域,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郑万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