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血流动力学对肝线粒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薛建国;王宇;魏常胜;李春林;周延忠

关键词:肝血流动力学, 肝线粒体
摘要:目的探讨肝血流动力学对肝线粒体影响及活血化淤中药对肝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肝硬变制备及肝硬变制备过程中同时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分别行肝胆显像,测定肝灌注液乳酸含量,肝组织匀浆SOD、MDA、ATP酶的水平,肝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肝硬变组:肝胆显像:峰时延长,30秒排泄率明显下降,肝灌注液乳酸含量及肝匀浆MDA水平升高,肝组织匀浆S01D、ATP酶水平降低,肝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及电镜检查;线粒体膜结构破坏,线粒体数下降.中药组:肝胆显像:与肝硬变组比较峰时提前P<0.05,30秒排泄率升高P<0.01.肝灌注液乳酸含量及肝匀浆MDA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SOD、ATP酶水平升高,与肝硬变组比较P<0.05.肝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及电镜检查.线粒体数与肝硬变组比较P<0.01.光镜:与肝硬变组比较,肝纤维化程度P<0.05.结论肝有效血流下降,导致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受损,线粒体数下降.活血化瘀中药通过增加肝脏血液灌流,改善肝脏微循环和肝供氧,有力保护肝线粒体,延缓抑制肝纤维化形成.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能量谱在冠心病诊断上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能量谱在冠心病诊断上的应用.方法心电能量谱是心电能量在频域中的显示,能量谱是能量束在频率方面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快速傅立叶转化方式计算,使时域的每一信号转到能量谱上.结果54例均经门诊心电检查为正常和基本正常患者,通过心电能量谱检测确认为冠心病35例,占本检测中的64.8%.结论心电能量谱对冠心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它的优点是信息丰富、分析精度高,为临床心血管提供了一项新的客观诊断指标.减少了冠心病的猝死率.

    作者:王慧敏;王宇;沈祥丽;李晓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建设策略的探讨

    社会变革的大背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带给医疗卫生工作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军队医院建设面临重要转折和挑战,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

    作者:沈毅;郭海;王以平;党宝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次性注射器橡胶头的新用途

    在临床扩理工作中,肌肉注射是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以往是废除毁形.但我们在换药工作中发现,它可以在消毒换药碗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平时使用的换药碗消毒存在许多弊端,贮槽大小一定时,放入的换药碗重叠在一起,使用时夹取极不方便,错位放置,占面积太大,放入的换药碗量就少,容易污染,而且重叠层数太多,达不到消毒目的,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苏倩;李俊玲;高宏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01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超声所见与病理对照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所见的关系,笔者对1年半来101名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脾超声影像学所见与组织病理学分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平;王曙光;李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镜诊疗大肠肿物491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评估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方法对491例大肠肿物内镜诊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随访病人中只有11例再发息肉,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内镜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受欢迎的治疗方法.

    作者:文宗全;王少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静脉穿刺与输液的护理

    静脉穿刺与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如何在顺利完成静脉穿刺,做好输液时的护理观察的同时,又能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缓解病人紧张的心理,这是我们护理人员需要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里笔者结合临床静脉穿刺与输液的护理实践,针对老年病人的血管及心理特点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田子良;邢丹;段雪峰;赵岩;王铁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异搏定终止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一年来反复黑朦晕厥于1999年3月5日入院.平时无胸闷、心悸,无胸前区疼痛,无夜间端坐呼吸,无高血压病病史.入院时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清.T37℃,R18次/min,BP140/8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无怒张,口唇不发绀,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8次/min,频发早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上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钾3.0mmol/L,血钠140mmol/L,血氯102mmol/L,EKG提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呈二联律,Q-T间期0.58s.入院给予补钾,纠正心律失常治疗,次日4时30分突然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即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发现数次短暂昏厥中均为扭转型室速,用阿托品、利多卡因、补钾等常规方法未奏效,改用异搏定5mg缓慢静脉注射后才终止发作,此后以80mg异搏定每日3次口服3个月,随访1年病情稳定无复发.

    作者:许敏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止痛泵的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医务人员对病人手术后的剧烈疼痛及癌症晚期的持续性疼痛一直没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法.近几年我们科给病人使用了止痛泵,其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深受病人喜欢.现就其临床应用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黄美凤;赵洪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口腔修复科分诊中的问题与对策

    合理有效的分诊是提高门诊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口腔修复科日常门诊中,病人等候时间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分诊中与病人发生的言语和情感冲突也时有发生.要避免或减少矛盾,能让病人心情愉快地等待,必须掌握一定的分诊技巧.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到热情接待,和颜悦色,解释详细认真.在与病人的交流过程中,尊重病人,注意语言的礼貌性和技巧性,避免使用伤害性的语言,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利用语言技巧来构造平等交流的和谐气氛,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和体谅病人的失礼,与病人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了解每一位就诊病人的牙患情况,根据病例的复杂程度和各级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有计划安排病人,保证病人的诊疗质量,尽量缩短病人的非诊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沈丽娟;张寿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我科2001年-2002年之间收治早产儿24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业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人弥漫性腹膜炎83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探讨老年人弥漫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83例老年人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疾病有腹内脏器急性感染38例(45.8%),胃十二指肠溃疡病23例(27.7%),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15例(18.1%),其它疾病73例(8.4%).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24例(28.9%);诊断性腹腔穿刺、直肠指诊和腹部X线透视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老年人弥漫性腹膜炎围手术期处理重点是术前在处理好并存在疾病的同时做到早诊断、早手术,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作者:张克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α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实验室分析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H病(HbH病)在实验室检查中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的特点.方法应用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实验分析65例HbH病.结果所有HbH病例碱性电泳时均在HbA前出现一快速区带,经酸性电泳证实为HbH区带.50.7%可见HbBart's区带,16.9%可见HbCS(HbConstant Spring)区带,HbA及HbA2量降低.Hb、MCV、MCH及红细胞脆性结果均明显降低,RET明显增高.结论HbH病在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中均出现明显改变.

    作者:陈加力;区丽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依托咪酯、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的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门诊常见的终止妊娠的一种小手术,在我院每年约有近万例左右,大部分都是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的,给受术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近几年来,我科采用依托咪酯或异丙酚麻醉施行无痛人流术320例,取得了确切的效果,为此较两者间的麻醉效果,我们随机分了两组,依托咪酯组(以下简称A组)160例,与异丙酚组(以下简称B组)160例.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所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无痛人流术麻醉的首选药,且此方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止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峰;马烨;董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胰腺脓肿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胰腺脓肿的发病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本院1997年1月-2003年1月4年间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胰腺脓肿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形成脓肿6例,占21%.3例就诊时间晚(>2周),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发脓肿,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急性重症胰腺炎好转后再发胆道感染而并发胰腺脓肿,1例因治疗不彻底、出院后进高脂饮食而并发脓肿.结论彩超、CT检查对重症胰腺炎并脓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确诊、及时和彻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时处理胆总管疾患,认真控制饮食,是防止并发胰腺脓肿的重要措施;B超或CT引导下置管引流或/和外科手术是治愈胰腺脓肿的根本措施.

    作者:董大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脑出血误诊报告

    患者,女,66岁.因胆囊结石,于2002年3月13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予禁食、抗炎、补液等治疗,术后第一天出现恶心、呕吐,予胃复安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

    作者:刘学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部手术后胃轻瘫21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称为胃轻瘫,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也可发生于腹部其他手术后.本文对我院1993年1月-2002年12月21例胃轻瘫病人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童仲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特点及防范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的特点,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医疗纠纷处理对策.方法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结果建立有效的医疗纠纷管理网络,正确选择处理纠纷的方式,严格把握纠纷处理的关键环节.结论落实制度,重视服务质量,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使医疗纠纷减少、处理合理化.

    作者:严健;蒋文荣;张合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凝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效的措施之,越来越受到心内科医生的重视.护士作为医患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及时发现和避免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院近年来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治疗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为主.常联合用药,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并发症,现就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谈一点体会.

    作者:王娟萍;杜萍;于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侧扩大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自1991年10月-2003年7月,作者采用双侧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应文魁;王锡宇;陈勇;储俊峰;毛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盲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有效阶段,往往缺少症状,晚期常致双眼不可逆性盲.早期发现,长期观察给予适当治疗,是减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关键,现将我科从2000年1月-2002年6月间,对1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新柳;刘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