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后急性胃瘫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探讨

张群;于健春

关键词:术后胃瘫, 发病机制, 诊治
摘要:手术后胃瘫(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又称为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是指胃大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胆囊切除等手术后,所发生的以胃排空不良为主要表现,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并发症,并无机械性梗阻.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休息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

    作者:王希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尿液白细胞计数在诊断泌尿系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泌尿系统感染的实验室检验方法有多种,以尿培养菌落计数及尿沉渣镜检为常用.但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大量广泛应用,以及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已治疗,因此,相当数量的泌尿系感染者常常尿液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000/ml或无菌生长.

    作者:刘雷;田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语言交流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护士有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职责和义务,这是护士注册法中明文规定的,说明健康教育己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怎样做好健康教育已成为每个护理人员面临的问题.

    作者:田立芹;曹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我队15年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新疆军区卫生防疫大队1985年-2001年间共取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的成果65项.本文对这些获奖成果的科研立项方式、研究学科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获奖等级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课题情况进行分析.本单位科研特点为:获奖成果较多,科研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突出单位特长,预防医学研究形成特色;中青年干部已成为我队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科研范围不断扩大,应加大协作规模,克服科研资金短缺.

    作者:党荣理;徐海山;张士良;吕方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生儿胰岛细胞增生症致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2例

    1病例报告例1:男,18d.因反复发作性抽搐18d于2000年6月5日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7周,因胎动减少儋9h疑胎儿宫内窘迫而行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4800g.Apgar评分1min 3分,5min 10分.

    作者:黄伟娟;周伟;陈晓文;李耘;陆玲;赖剑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神经胶质瘤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

    趋化因子在恶性肿瘤方面作用很复杂,一些趋化因子能够提高宿主抗肿瘤特异免疫能力;另外一些有利于肿瘤生长、转移,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通过本文,总结了趋化因子近的研究进展,重点谈论胶质瘤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

    作者:杨世昕;卞修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部卫生服务调查感想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主要了解全国城乡及不同类型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量,医疗保障改革、医疗保健费用,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反应,以及城乡不同的阶层,居民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卫生改革的认识和想法等内容,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为制定政策和开展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李世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2例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28岁,宁夏灵武市,系我部临时工家属.因上腹胀、嗳气、返酸1周.来我部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胃炎.给予口服胃复安10mg,每日3次,酵母片,3片,每日3次.

    作者:杨平;王曙光;李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治疗(附43例)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侧脑室内肿瘤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结果侧脑室内肿瘤男性多见,左侧多于右侧,临床症状以颅内压增高症状常见,手术全切41例,手术死亡3例,术后病理诊断以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常见.结论早期发现、精细的手术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是治疗侧脑室内肿瘤的关键.

    作者:杨正明;陈坚;周游;王玉平;张平;鲍文公;雷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与格列齐特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近年来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Ⅰ型糖尿病(DM)合并肾病已达共识[1,2].对2型DM不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DN)早期应用ACEI也有报道[3].我们对2000年6月-12月住院的2型DM伴高血压合并DN病人予以卡托普利治疗,并与同期无予以卡托普利治疗者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柳建中;常明;杨建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在护理工作中把美学观念引入到实际工作中,体现了一个崭新的护理理念.

    作者:张颖;罗瑶;于青春;李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Rh(D)血型鉴定及改良低离子聚凝胺配血的重要性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2000[184]号文件精神,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我院自2000年10月起对所有输血患者和术前备血患者进行常规检查ABO血型和Rh(D)血型,并采用盐水交叉配血和改良低离子聚凝胺促进剂交叉配血.对于保证输血安全确实有重要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邱卡仪;林燕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预防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措施.方法对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合理的液体输入,采取合适的体位等护理措施.结果100例产妇的血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仅5例有血压下降,发生率为5%,其中4例应用麻黄素升压药后血压平稳.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止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确保围手术期的母婴安全.

    作者:何惠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2例84眼眼外伤的致伤原因、分类、对视力的影响及并发症等的进一步分析.结果外伤性前房出血在眼外伤中较常见,也常引起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结论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保护和恢复视功能.

    作者:周振江;杨顺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硫酸镁对离体蛙心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硫酸镁对蛙心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在保持总剂量为1ml的前提下,用不同剂量的不同浓度的硫酸镁对离体蛙心脏进行灌流.结果镁离子在血清镁浓度的4倍以内,对心肌收缩力有增强的作用,且0.1ml、0.2m1的0.75mmol/L的硫酸镁,0.2ml 1.0mmo1/L的硫酸镁和0.1ml 1.5mmol/L的硫酸镁的作用时,心肌收缩力的增强作用明显,有显著意义(P<0.05),镁离子浓度达到血清镁的8倍以上,则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即0.8m1、1.0ml的1.0mmol/L的硫酸镁,0.6ml 1.5mmol/L和0.4ml、0.6ml的3.0mmo1/L的硫酸镁对蛙心心肌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硫酸镁对心肌收缩力有增强作用,过高则呈现抑制作用.

    作者:黄凤玲;陈洁;邹晓华;刘建辉;梁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2例

    出血性输卵管炎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常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临床上易误诊为异位妊娠等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手术.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万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β-内酰胺酶测定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研究我院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8月-2002年7月分离的202株肠杆菌科细菌,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用复合纸片法鉴定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 β-内酰胺酶(AmpC-BLA).结果2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高产ESBLs的细菌74株占36.6%,产AmpC-BLA的细菌39株占19.3%;产β-内酰胺酶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这两种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非常严重且各具特点,各临床实验室应重视β-内酰胺酶的检测,这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文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50例溶血性葡萄球菌对药敏试验分析

    由于广谱抗菌素滥用,溶血性葡萄球菌对头孢类,β-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流行,医院感染呈每年上升的趋势.笔者从临床标本50例溶血性葡萄球菌对14种抗生素药敏的耐药情况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赖佳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检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嵌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因停经3月伴急性右下腹痛就诊,门诊查体见患者呈痛苦面容,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无肌紧张,经体格检查后,患者自觉疼痛缓解.超声检查见子宫增大,宫腔内胎儿与孕月相符,胎心及胎动好,子宫体右前壁可见一个大小约3.7×3.0cm的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向予宫外突出.

    作者:李华斌;李玉友;王东;刘燕;何俊;廖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头部严重外伤后植物状态4例尸检报告

    目的探讨头部严重外伤后病人植物状态的原因.方法对4例植物状态死者尸检观察.结果4例尸检均可见脑及脑干弥漫性水肿,全部病例皮质及半数病例丘脑及豆状核有大灶性梗塞、出血,以及弥漫性轴索损害.结论脑及脑干弥漫性水肿,广泛性缺血性损害及弥漫性轴索损害是严重头部外伤后植物状态的形态学基础,致皮质间及皮质与丘脑间联系中断.

    作者:魏守礼;王立群;尤红煜;高书景;朱振龙;王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