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定扬
目的探讨提高快速气管插管术成功的方式方法.方法回顾性的总结2001年6月-2002年6月间在院前、院内实施的快速气管插管术的经验,按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插管方式、插管失败和困难的原因以及处理的方法等方面分析研究.结果总326例,无需药物诱导直接气管插管96例,快速静推安定诱导后气管插管230例.经口气管插管295例,经鼻气管插管31例.总插管成功324例,成功率99.4%.一次插管成功308例,成功率94.5%.插管失败2例,失败率0.6%.并发症发生率6.2%.结论提高快速气管插管成功的关键:制定明确的急诊插管适应证及禁忌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插管方式;插管前要检查、评估气管插管困难程度,做好各项防备工作;掌握气管插管的技巧;气管插管失败后要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预防气管插管术的并发症.
作者:赵双彪;蒋崇慧;龙丽珊;郑伟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医院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以期提高自己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作者:余菁;岳荣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出血性输卵管炎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常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临床上易误诊为异位妊娠等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手术.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万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据报道,我国约有4千万糖尿病患者,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位致死性疾病.本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其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现将240例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乔睿;白桂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措施.方法对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合理的液体输入,采取合适的体位等护理措施.结果100例产妇的血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仅5例有血压下降,发生率为5%,其中4例应用麻黄素升压药后血压平稳.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止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确保围手术期的母婴安全.
作者:何惠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症、高脂血症也日渐增多.复方丹参滴丸是在原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的纯中药滴丸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心绞痛及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观察其降血脂的疗效作用.
作者:刘雷;刘成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治疗慢性肝病的主要目的是将其病变终止于肝纤维化阶段甚至逆转至正常.本研究针对此用甘利欣合用生脉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临床观察比较,发现二者联用不仅明显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还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孙鸿;龙承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目前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首选术式[1,2].它直接消除了出血范围内的出血灶和所有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出血的可能性,笔者自1995年2月以来采用改良式(AOKI)术对22例食道静脉血管破裂大出血的病例行门奇紧急断流术,仅死亡1例,再出血1例.
作者:黄长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肠道器质性病变的鉴别.方法:对近3年来确诊的326例IBS和298例肠道器质性病变患者的病程、腹部症状和体征、伴随症状及辅助检查作一对照分析.IBS的诊断采用1998年制定的罗马Ⅱ标准.
作者:崔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可达龙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疗法的效果.方法口服可达龙,首始剂量0.2g,3次/日,5天后改为0.2g,1次/日,维持,心律失常控制满意后改为0.2g,1次/日,服5天,停2天长期维持.结果本组显效占59.3%,有效占34.3%,总有效率为93.6%.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达龙药物半衰期长,有抗心肌缺血、扩冠、降压作用,小剂量运用方法安全、有效,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极低.
作者:吴宗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及其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与心室重构.近年来随着各种大型临床实验结果的相继公布和相关药物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的问世为CHF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崔敏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由于络合碘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对各种细菌及甲乙型肝炎病毒能有效杀灭,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基层医院已作为中小面积烧伤创面处理的常用药[1],在关于其副作用的报道不多.本文报道了4例小面积烧伤创面外用络合碘后致接触性皮炎的病例.
作者:唐家训;倪福生;易文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右下腹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以右下腹疼痛前来进行超声检查的病人不少,临床对多数病人不能及时地确定右下腹疼痛的病因.
作者:张桂芝;刘建生;申艳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接受干扰素与苦参素联合治疗,干扰素9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3个月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HBe阴转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阴转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论是抗病毒还是肝功能恢复均优于单一用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卓名;杨永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聚丙烯补片经腹盆底腹膜外固定直肠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4例直肠完全性脱垂病人,采取经腹盆底腹膜外固定直肠上段,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结果4例病人无并发症发生,排便基本正常,长随访2年半时间,无1例复发.结论聚丙烯补片经腹盆底腹膜外固定直肠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宁长青;张亚洲;王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选择离体实验中对黑色素合成的的作用机制.方法旱莲草、夏枯草、女贞子、鸡血藤、刺蒺藜、薄荷、甘草及补骨脂分别制成乙醇提取物,以棕色豚鼠为动物模型,采用mRNA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中药外涂对豚鼠皮肤酪氨酸酶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处理组原位杂交阳性细胞数和杂交信号的灰度值明显高于和低于乙醇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尤其以旱莲草、夏枯草、刺蒺藜等显著.结论旱莲草等7种中药能上调酪氨酸酶的基因表达.
作者:涂彩霞;刘亚玲;马景昕;李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诊断和处理的有效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991年-2002年间在我院分娩的1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妊娠结局和原因.结果1991年-2002年间在我院共收治双胎200例.其中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11例,发生率为5.5%,此¨例中有6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其死亡率占54.5%(6/11).产前B超诊断6例,产后均见到胎盘间有血管吻合支,3例还伴有脐带帆状附着.结论双胎输血综合征是双胎妊娠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围产儿死亡率,需早期诊断并妥善处理,可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陈淑影;董玉英;郑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后活血化淤类中成药的药物疗效.方法214例显微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比较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活血化淤性中成药对术后产生血管危象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低右)血管危象发生率5.66%,迟发性过敏发生率11.32%,活血化淤性中成药组为2.78%,过敏发生率0.00%.结论活血化淤性中成药是显微外科手术中替代低右抗凝的理想药物.
作者:申屠刚;黄飞;吴水培;李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据估计[1],创伤死亡25%源于胸伤,且另外50%的死亡亦与胸伤有关.孤立性胸伤死亡率4%-8%,另一系统受累增至13%-15%,两上以上系统可达30%-35%,近年死亡率仍在10%-11%.70%胸伤为钝性伤,汽车事故(MVA)占70%以上.少见的大血管和膈损伤死亡率高,分别为50%和38%.大多数胸伤并不需要开胸而是通过控制气道与胸管引流处理[2].
作者:郑志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新疆军区卫生防疫大队1985年-2001年间共取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的成果65项.本文对这些获奖成果的科研立项方式、研究学科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获奖等级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课题情况进行分析.本单位科研特点为:获奖成果较多,科研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突出单位特长,预防医学研究形成特色;中青年干部已成为我队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科研范围不断扩大,应加大协作规模,克服科研资金短缺.
作者:党荣理;徐海山;张士良;吕方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