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张蓓;李怀苏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疗法,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生长因子类/治疗应用, 鼠科
摘要:【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行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Q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判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运动传导速度(M NCV )变化情况,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0.7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M NCV、SNCV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QS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hs‐CRP水平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鼠神经神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PARP-1与HMGA2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实验观察PARP‐1和 HMGA2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0例乳腺癌术后肿瘤标本和6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PARP‐1与 HMGA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PARP‐1和 HMGA2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两者在不同分子类型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原发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在乳腺癌中 PARP‐1阳性表达率为65.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2.4%;HMGA2阳性表达率为58.8%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6.4%,PARP‐1及 HMGA2在乳腺癌各分子分型中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 P <0.05),HMGA2的阳性表达在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中与原发肿瘤大小存在相关性( P <0.05),而在 H 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中不存在相关性( P >0.05)。【结论】PARP‐1与HMGA2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相互作用,是反映乳腺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PARP‐1与HMGA2高表达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

    作者:李荣萍;张芳;韩猛;冯凯;张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低T3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低T 3综合征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至2012年收治的39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年龄60~7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6例,稳定性心绞痛86例,高血压患者120例,扩张性心肌病30例,慢性心力衰竭48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各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研究对象低T 3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23.6%(25/106),稳定性心绞痛4.7%(4/86),高血压12.5%(15/120),扩张性心肌病23.3%(7/30),慢性心力衰竭22.9%(11/48)。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功能越差的患者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越低。【结论】低 T3综合征在老年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中发生率相对较高。T3、FT3水平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刘玥;龚玮琦;邵莉;李明珠;江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浆外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FFP)外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 )的疗效。【方法】60例VLU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FFP外敷联合压力治疗,对照组用0.5%碘伏湿敷联合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体外抑菌环和治疗后d10、d20、d30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种治疗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铜绿假单胞菌和消化性链球菌的抑菌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d10、d20、d30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 P <0.01),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FFP外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VLU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建锋;宋知仁;成路;罗友云;侯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周血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在2型糖尿病(T2DM )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T2DM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120例(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T2DM 非感染患者10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CRP和M A水平,分析其在T2DM 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CPR 和 M A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RP 敏感度99.17%,特异度83.00%;M A敏感度85.83%,特异度98.00%;CRP+M A敏感度85.00%,特异度99.00%。【结论】CRP和M A在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静;蔡晓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行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Q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判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运动传导速度(M NCV )变化情况,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0.7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M NCV、SNCV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QS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hs‐CRP水平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鼠神经神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蓓;李怀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增强扫描证实的54例脑DVA的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磁共振征象,与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结果相对照,计算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诊断脑DV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诊断脑DVA的敏感性为92.59%(50/54),特异性为100%(50/50)。【结论】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DVA中有较高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王文广;杨国强;王卓;王文杰;宋连江;付远志;刘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以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将197例原发性高血压且LVEF正常的患者依据晨峰血压水平分为两组:A组(晨峰血压正常组),共90例;B组(晨峰血压增高组)共107例。检测患者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Hcy、UmAlb及血脂水平等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晨峰血压与肾功能、Hcy、UmAlb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患者在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血压平均值,24 h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意义。B组在BUN、SCr、UA、Hcy和UmAlb水平方面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晨峰血压水平与BUN、SCr、UA、Hcy和UmAlb均显著相关( P <0.05),其中晨峰血压与UmAlb相关性强。【结论】晨峰血压在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致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患者晨峰血压水平越高所致肾功能损害越重,且与Hcy、UmAlb密切相关,提示控制晨峰血压可降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程度。

    作者:张壬;雷明明;李小蕾;王琦;姚凤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在预防胃肠道宽基及粗蒂息肉电凝切术并发症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在预防胃肠道宽基及粗蒂息肉电凝切术并发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先内镜下尼龙绳结扎胃肠道宽基底及粗蒂息肉,后行息肉电凝切术;对照组36例单纯内镜下息肉电凝切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穿孔情况及术后14 d内消化道出血、息肉残留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14 d内出现并发症2例(出血1例,息肉残留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0例(出血6例,穿孔2例,息肉残留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在可有效预防胃肠道宽基及粗蒂息肉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疗效肯定、安全等优点。

    作者:许剑;尹灿;杨燕;刘文;田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其与体质量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 )患者妊娠期血脂水平及其与孕期体质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9例妊娠24~28周孕妇,根据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其分为GDM 组(n=70)及健康孕妇组(n=89);记录孕前、孕期体质量,测量身高,计算孕前及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水平;比较两组间血脂水平、体质量变化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GDM 组 TC、LDL‐c显著低于健康孕妇组(均 P <0.05),HDL‐C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 P <0.05),健康孕妇组TG水平高于GDM 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健康孕妇中,TC与体质量增加( r =0.249,P=0.017)、孕期BMI( r=0.224,P=0.033)及BMI增加( r =0.259,P=0.013)相关;GDM 组中,TC与BMI( P =0.241,P =0.041)相关。【结论】GDM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孕期营养摄入及体质量增加过多可能对血脂的影响更大。

    作者:李志武;王秀明;韩忠厚;蒋韬;王术艺;贾晓娇;陆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骨密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骨密度测定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347例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行骨密度检测,并按检测结果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各疾病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者,且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8.46,5.02,4.37,均 P<0.05)。各组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发生率高于男性,且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14.62,8.97,6.44,均 P<0.05)。骨质疏松组血压、TC、HDL‐C较骨量正常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或 P <0.01)。【结论】骨密度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监测的指标,骨质疏松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内在关系,其有着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黄洁明;钟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耳郭假性囊肿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耳郭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收治的69例耳郭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用囊肿前壁切除及贯穿缝合碘仿加压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以传统的囊肿前壁切开引流、局部加压包扎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100%,观察组有效率76.67%;观察组平均住院日7.15 d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3.30 d;观察组平均医疗费用4171.98元,观察组平均医疗费用5174.33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囊肿前壁切除及贯穿缝合碘仿加压法是治疗耳郭假性囊肿的一种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枝芳;贺广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T引导穿刺引流联合经皮肾镜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组织坏死的疗效

    【目的】探析CT引导穿刺引流联合经皮肾镜微创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合并胰周组织坏死的效果。【方法】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例确诊为ASP合并胰周组织坏死患者,其中4例为高脂血症所致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16例,为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因脾脏、胃肠道、胆道等遮挡,无适当的穿刺路径,超声穿刺置管引流改行CT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经皮肾镜治疗。【结果】①患者CT引导下穿刺抽液细菌学检查为肠球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霉菌单一细菌感染或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②C T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成功率100%,16例经皮肾镜清除胰腺坏死感染组织1次后,炎症感染症状迅速控制,1例术中解剖结构粘连,转开腹手术,2例因术中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行二次手术,1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外院转入,术后并发多功能脏器衰竭。③15例患者术后5~9 d好转后经治愈出院,4例术后14~17 d住院带管出院,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4周后病情好转。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5±1.6)d。【结论】对ASP合并胰周组织坏死者,在临床生命体征控制稳定后,结合临床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手段,采取CT引导下引流经皮肾镜微创技术,可大程度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清除坏死感染组织,促进病情好转,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易波;陈迅;唐才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预防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价值。【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扩脑血管,观察组患者经动脉微导管推注法舒地尔进行扩血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S100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法舒地尔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法舒地尔组总有效率(91.9%)显著高于尼莫地平组(75.7%)( P <0.05)。法舒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尼莫地平组(18.9% vs 43.2%,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都具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能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脑损伤,且法舒地尔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卢军栋;齐凡星;苏鹏;刘洁;常文龙;李恳;康丽娟;郭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IN病例13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31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S‐P二步法检测两组 P16蛋白表达,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法检测 HR‐HPV病毒载量,比较两组HPV‐DNA病毒载量阳性率和 P16蛋白高表达率的差异,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16蛋白高表达率和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分别为58.5%、6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6.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观察组高表达率和阳性率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而逐渐升高;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与P16蛋白高表达率呈正相关性( P <0.05)。【结论】CIN 组织P16蛋白表达与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密切相关。

    作者:祝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体位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ACS患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20~80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0)和观察组( n =60)。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入院后前3 d绝对平卧位休息,观察组患者在发病d1内即给予逐级45°半卧位干预,两组都在d4逐渐增加活动量。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及入院d4血清PAPP‐A水平,记录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LVEF)和缩短分数(FS)。观察两组在入院4 d内发生的不适情况,包括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便秘、焦虑等。【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A PP‐A水平均明显降低,干预后观察组血清PA P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CO、C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体位干预期间,观察组腰背酸痛、排尿困难及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APP‐A在ACS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早期的体位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清PAPP‐A水平,减少不适症状,改善心功能。

    作者:黄国英;张天锋;田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I患者10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40例、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38例、重型脑梗死组(C组, NIHSS评分>15分)28例。同期住院48例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M IF水平,对ACI患者随访,评估90 d改良Ranking量表( m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与D组血清MIF存在差异,数值上A组、B组、C组大于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MIF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SBP )、M I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Hcy、WBC水平与患者90 d的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M IF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相关,说明M IF可能参与了ACI的炎症反应过程。

    作者:于治华;高连波;高红华;杨艳;田沈;曹云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案例模拟训练对普外科护理能力提升的效果

    【目的】探讨案例模拟训练在普外科护理领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普外科102名护士实施案例模拟训练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相关知识与技能及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结果】102名对象经培训后,除护理技能操作测评成绩、信息素质评价与培训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 P >0.05),其他9项知识与技能测评成绩及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均有明显提升( P <0.05)。【结论】案例模拟训练能有效提升普外科护士知识与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实施案例模拟训练过程中需辅以护理科研等拓展能力的培训内容,提升了护士的信息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杨知友;曾小燕;佘桂娥;刘军;胡懿;江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发病率较前有所增长[1],据WHO资料显示,每年全球出生的新生儿中有150万人患有CHD。随着外科手术治疗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CHD患儿得以长期生存。因此应该对这一群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关注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健康相关生活质量(Th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初被用于成年人,后来用于儿童青少年中。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质量(QOL)对他们成年后的生活产生着长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青少年,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HRQOL目前已经成为了心脏病患儿的重要的健康监测指标,可用于识别高危组及亚高危组,能追踪患儿的健康水平,也能更好地解释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对这一人群QOL 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总结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QOL研究进展,特别是CHD患儿的QOL研究。

    作者:刘剑(综述);钟燕(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专技、专病、专科”构建专业化护理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20世纪60年代开始,护理专业进入了专业化发展时代,各种护理技术逐步形成规范,各种专科护士相继出现,专科护士是指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1]。如何培养出专业化的护理人才成为综合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护理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应用专业化技术、长期的专业教育是护理专业化的两个重要属性,而T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继续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实践为重点构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T”中的横“-”表示有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竖“|”表示深化和精通的专业知识。为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打造一流护理团队,本院构建了以“专技、专病、专科”为框架的专业化护理人才培养 T型模式。现将本院专业化护理人才培养 T 型模式与运作机制报道如下。

    作者:刘怡素;秦月兰;徐晓平;莫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 )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P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轻度急性胰腺炎(MAP)27例(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39例(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20例(SAP组)。比较三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血清淀粉酶、PCT和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淀粉酶、PCT和CRP水平随时间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各组患者不同时段APACHE Ⅱ评分、淀粉酶、PCT 和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APACHE Ⅱ评分、血清淀粉酶、PCT和CRP水平与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 <0.05)。出院后随访6个月,MAP组无患者死亡,MSAP组死亡率2.56%(1/39);SAP组死亡率35.00%(7/20),三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CT和CRP水平可反映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二者检测简单、方便,在AP患者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韩丽;崔利锋;徐秀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