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15例临床分析

唐娟;邱瑜;游洁玉;乐世俊

关键词:胃肠道, 异物, 儿童, 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提高对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本院治疗的15例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消化内镜技术对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诊治的临床效果。【结果】小儿碱性电池消化道异物15例,其中食管异物7例(46.67%),胃内异物7例(46.67%),十二指肠异物1例(6.66%),成功取出14例(93.33%)。【结论】碱性电池食管、上消化道异物腐蚀性强,危害大,易危及患儿生命及形成食管狭窄、溃疡、穿孔;及时诊断、合理手术是治愈的关键。碱性电池下消化道异物由于消化液的中和,嵌顿概率低,密切观察,多可自行排出。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与α-硫辛酸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与α‐硫辛酸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自觉症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结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 NCV与SN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NCV与SNCV 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与α‐硫辛酸联用治疗老年 DPN 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M NCV与SNCV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64层3DMSCT在肾静脉异常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64层多排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3D MSCTA)在肾静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行活体肾移植术供肾者96例,临床可疑胡桃夹综合征者5例,行64层3D M SC T A ,了解肾脏静脉血管起始、数目、分支走行及管径大小,进一步比较3D MSCTA各种图像后处理重建方法对肾静脉异常的显示效果。【结果】双肾静脉均为一支且其起源与走行正常者66例。肾静脉变异35例:包括2条右肾静脉者4例,3条右肾静脉者2例,主动脉后肾静脉者1例,肾静脉细小(考虑可疑胡桃夹综合征)者5例,性腺静脉和或腰静脉及左肾上腺静脉(左肾静脉常见属支)汇入左肾静脉主干者20例,2条左肾静脉者3例(2条肾静脉分别与腹主动脉前后分别汇入下腔静脉者1例;1条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一条肾静脉汇入半奇静脉者1例;1条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一条肾静脉汇入左髂总静脉者1例)。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者为99例,符合率为98%(99/101)。【结论】64层3D MSCTA结合适当的后处理重建方法可满意显示肾静脉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是评价各种肾静脉异常的准确、安全方法。

    作者:侯伟伟;王云华;蒋中标;郑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I患者10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40例、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38例、重型脑梗死组(C组, NIHSS评分>15分)28例。同期住院48例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M IF水平,对ACI患者随访,评估90 d改良Ranking量表( m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与D组血清MIF存在差异,数值上A组、B组、C组大于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MIF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SBP )、M I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Hcy、WBC水平与患者90 d的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M IF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相关,说明M IF可能参与了ACI的炎症反应过程。

    作者:于治华;高连波;高红华;杨艳;田沈;曹云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进展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状群,属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身体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群不自主的、不规则的、无痛性的强直或阵挛性收缩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 HFS 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肌电图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脑电图无阳性发现[2]。 HFS 主要的影响是引起社交、心理障碍和视野受损,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目前,原发性 HFS 佳治疗方法是采用 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 )局部注射[4]。BTX‐A又称A型肉毒毒素,是毒性强毒物之一,严重中毒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熟悉BTX‐A疗法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应对 H FS常见的社交回避,个人形象受损,生活质量减低等合并症,以期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彭德珍;赵丽萍;汪健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其与体质量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 )患者妊娠期血脂水平及其与孕期体质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9例妊娠24~28周孕妇,根据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其分为GDM 组(n=70)及健康孕妇组(n=89);记录孕前、孕期体质量,测量身高,计算孕前及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水平;比较两组间血脂水平、体质量变化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GDM 组 TC、LDL‐c显著低于健康孕妇组(均 P <0.05),HDL‐C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 P <0.05),健康孕妇组TG水平高于GDM 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健康孕妇中,TC与体质量增加( r =0.249,P=0.017)、孕期BMI( r=0.224,P=0.033)及BMI增加( r =0.259,P=0.013)相关;GDM 组中,TC与BMI( P =0.241,P =0.041)相关。【结论】GDM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孕期营养摄入及体质量增加过多可能对血脂的影响更大。

    作者:李志武;王秀明;韩忠厚;蒋韬;王术艺;贾晓娇;陆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利奈唑胺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引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可能机制。【方法】报道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利奈唑胺引起反复严重贫血,结合文献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利奈唑胺可引起 PRCA ,可能与 T 细胞异常增殖有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利奈唑胺可能引起PRCA ,需密切监测网织红细胞的变化。

    作者:施兵;黄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叶酸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叶酸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10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且单一使用哌罗匹隆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 n =53,给予叶酸)和对照组( n =53,给予安慰剂),治疗周期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末使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SANS总分在治疗第4、8、12周末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4、8、12周末SAN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 <0.01)。治疗第12周末观察组SANS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叶酸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岱岳;李乐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开展优质护理前后心胸外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及对策

    【目的】调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寻找导致这些影响的相关因素,以帮助护士及管理层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护理服务。【方法】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 )、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对湖南省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共123名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护士进行测评。【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3.34±4.60)分和(44.86±7.28)分,均高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SAS(41.64±7.70)分与SDS(42.31±6.32)分,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GSES 评分为(1.98±0.43)分,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2.02±0.36)分相比无明显差别( P >0.05)。【结论】优质护理活动开展会对护士心理状况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努力消除或者减少这种影响对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

    作者:徐丹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CF7L2基因rs7903146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肥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TCF7L2基因rs7903146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 )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 患者216例(DM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又分为肥胖T2DM组(BMI>25 kg/m2)和正常T2DM组(BMI≤25 kg/m2),另外收集健康体检者194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又分为肥胖对照组(BMI>25 kg/m2)和正常对照组(BMI≤25 kg/m2),采用 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 TCF7L2基因 rs7903146多态性并比较。【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肥胖DM组与正常DM组、肥胖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 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肥胖DM 组与肥胖对照组、正常DM 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变异不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是引起肥胖的重要遗传因素。

    作者:于珍;张毕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按照给药途径不同分为冠脉组(64例)、静脉组(60例)和未给替罗非班的常规组(56例),比较三组术后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住院期间和随访6~9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结果】冠脉组和静脉组较常规组术后血流情况明显改善( P <0.05),心电图ST段回落率和CK‐MB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 <0.05),三组间MACE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不增加出血风险,但不能改善M ACE发生率。

    作者:杨健;罗瑛;李淑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代谢组学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心血管疾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心力衰竭,因此寻找新的诊疗手段必将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如今仍有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无特效及根治的方法和药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预后差[1],这种严峻的现状急需扭转。在各种基础学科研究的发展背景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代谢组学,因其关注的主要是代谢物,让原本微小改变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都会在代谢物上得到放大,且代谢物的数量级又远小于基因和蛋白的数目,更全方位地填补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微观研究中的缺陷。现就代谢组学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研究与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冯洁(综述);郭莹(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D147和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慢性胆囊炎和21例胆囊癌患者组织中CD147和M M P‐2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21例胆囊癌组织中 CD147和 M M 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15/21)和76.2%(16/21),显著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13.3%(4/30)和23.3%(7/30)( P <0.01);CD147和M M P‐2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05),且胆囊癌中CD147与MMP‐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r =0.631,P =0.002)。【结论】CD147和MMP‐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其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D147可能通过与M M P‐2的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调控胆囊癌的进展与转移。

    作者:矫树华;温艳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82岁,主因“发作性胸闷、心慌2年,加重2h”入院。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2年,间断口服“胺碘酮片”及“普罗帕酮片”治疗,房颤转复后自行停药。既往无药物及碘过敏史。入院查体:血压130/80 m m H g ,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10次/分钟,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急查电解质示正常。心电图:异位心律,快速型心房纤颤,继发性ST‐T 改变。入院诊断: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3A055,国药准字20130036,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20496]75 mg+5%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推注(≥15 min ),5 min后自诉有全身有发热感,8 min后全身皮肤发红,自诉头晕,大汗淋漓,面色苍白,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吐大量胃内容物,心率130次/分钟,急测血压80/40 m m H g ,测血糖正常,考虑变应性反应,立即停止可达龙静推,给予地塞米松10 m g静脉推注,盐酸异丙嗪50 m g肌内注射,平衡液500 m L快速静滴扩容,多巴胺100 m g维持静脉滴注。约15 min后患者血压升至90/60 mmHg ,心率降至110次/分钟,头晕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全身发红皮肤颜色变淡,继续给予稳定血压处理,3 h后患者血压维持于120/80 m m H g ,无不适主诉,面色红润,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作者:杨昌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养生功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养生功法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社区老年T2DM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动功组、动静组和静功组四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案不予以养生功干预,后三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不同养生功运动方式干预。测量各组患者在练功前、练功6个月、练功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8异前列腺素 F2α(8‐iso PGF2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练功6个月、12个月后,不同运动干预组生存质量总分、部分维度评分下降( P <0.05, P<0.01);与自身练功前相比,动静组与动功组练功12个月后生存质量总评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下降( 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动静组及动功组患者练功后6个月、12个月血清 HbA1c、HOM A‐IR水平均下降( P <0.05);静功组患者练功后12个月血清 HbA1c、HOMA‐IR下降( P <0.05,P <0.01);不同练功干预组练功后6个月、12个月血清8‐iso PGF2α水平均下降,SOD水平均上升( P<0.05,P<0.01)。与自身练功前相比,不同练功组在练功后6个月、12个月SOD水平均上升;动静组与动功组在练功后12个月血清 HbA1c、8‐iso PGF2α、HOMA‐IR水平均下降( P<0.05,P<0.01);而静功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形式养生功可减缓社区老年T2DM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抗氧化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洁;张妍;陈淑雯;徐婷;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 )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P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轻度急性胰腺炎(MAP)27例(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39例(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20例(SAP组)。比较三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血清淀粉酶、PCT和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淀粉酶、PCT和CRP水平随时间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各组患者不同时段APACHE Ⅱ评分、淀粉酶、PCT 和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APACHE Ⅱ评分、血清淀粉酶、PCT和CRP水平与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 <0.05)。出院后随访6个月,MAP组无患者死亡,MSAP组死亡率2.56%(1/39);SAP组死亡率35.00%(7/20),三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CT和CRP水平可反映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二者检测简单、方便,在AP患者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韩丽;崔利锋;徐秀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术中不能诱发的左后分支型室速窦律下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中不能诱发的左后分支型室速窦律下消融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2012年收治的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1例,年龄(26.7±10.7)岁。发作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呈典型左后分支型室速(室速呈右束支阻滞,电轴左偏)。在透视下于左室后间隔部窦律下标测浦肯野电位(PP)及舒张期电位(DP),在标测到DP时垂直及平行于左后分支走行做十字消融,未标测到DP的于中间隔垂直于左后分支走行并沿走后分支走行中后间隔线性消融,消融时大头始终记录到PP电位。消融终点为电轴发生改变或出现左后分支阻滞。【结果】术中22例成功标测到DP ,术后平均随访(27±8)个月,4例复发,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窦律下以 PP及DP为指导单次消融成功率为85.2%。【结论】对于术中不能诱发的分支型室速,以PP及DP为指导进行十字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此类患者可在窦律下标测后消融。

    作者:何利伟;朱庭延;彭新辉;张飞飞;杨浩;刘深荣;孟素荣;彭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0~18岁健康人群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参考值范围研究

    【目的】建立0~18岁健康人群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参考值范围。【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225例0~18岁健康人群的血清NT‐proBNP浓度。【结果】1225例儿童按新生儿期(0~30 d )、婴儿期(1个月至1岁)、幼儿期(1~4岁)、学龄前期(4~7岁)、学龄初期(7~10岁)、学龄中期(10~13岁)、青春期(13~18岁)年龄分组检测血清 NT‐proBNP水平,结果依次为:中位数1360.0 pg/mL ,参考范围(250.0~3987.0) pg/mL ;中位数106.0 pg/mL ,参考范围(20.0~532.0) pg/mL ;中位数80.0 pg/mL ,参考范围(20.0~324.0) pg/mL ;中位数58.0 pg/mL ,参考范围(20.0~374.0) pg/mL ;中位数38.0 pg/mL ,参考范围(20.0~163.0) pg/mL ;中位数29.0 pg/mL ,参考范围(20.0~296.0) pg/mL ;中位数20.0 pg/mL ,参考范围(20.0~145.0) pg/mL。0~18岁健康人群各年龄组NT‐proBNP水平与年龄的增长呈负相关(R=-0.230,P<0.05)。各年龄段男女性别间的NT‐proBNP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0~18岁健康人群血清NT‐proBNP水平随年龄增加有降低趋势;0~18岁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血清NT‐proBNP参考值范围与成人不同,不能随意套用。

    作者:黎赛;周舟;胡彬;易苏武;肖政辉;罗俊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低T3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低T 3综合征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至2012年收治的39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年龄60~7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6例,稳定性心绞痛86例,高血压患者120例,扩张性心肌病30例,慢性心力衰竭48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各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研究对象低T 3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23.6%(25/106),稳定性心绞痛4.7%(4/86),高血压12.5%(15/120),扩张性心肌病23.3%(7/30),慢性心力衰竭22.9%(11/48)。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功能越差的患者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越低。【结论】低 T3综合征在老年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中发生率相对较高。T3、FT3水平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刘玥;龚玮琦;邵莉;李明珠;江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前置血管的产前超声检查影像特征

    【目的】探讨前置血管的产前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前置血管患者53例,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分析53例患者的产前超声影像特征。【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前置血管诊断准确率为83%(44/53),漏诊率15%(8/53),误诊率2%(1/53)。产前超声下前置血管分两型:Ⅰ型(单叶胎盘型)49例,仅见一个胎盘,该型又分成三个亚型,包括①Ⅰa型(完全性帆状胎盘型)27例(脐带插入点位于胎膜上,脐血管的分支均沿胎膜走行);②Ⅰb检查(部分性帆状胎盘型)21例(脐带插入胎盘表面前发出多个分支,部分分支进入胎盘实质,部分分支走行于胎膜之上);③Ⅰc检查(球拍胎盘型)1例(脐带插入点位于距胎盘边缘≤2 cm的胎盘实质内);Ⅱ型多叶胎盘型4例(此型前置血管可伴发两叶胎盘或多叶胎盘或副胎盘)。【结论】产前超声检查简便、无创,是诊断前置血管的首选方法。

    作者:邝海燕;田艾军;骆迎春;杨红琳;谌立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IFN-λ1-3型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人IFN‐λ1‐3型m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人IFN‐λ1‐3型mRNA的基因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及探针,用体外转录方法制备IFN‐λ1‐3型的mRNA标准品,建立人IFN‐λ1‐3型mRNA qRT‐PCR检测方法。【结果】IFN‐λ1‐3型RNA标准品与对应的CT 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均在90%~100%之间;灵敏度分别是:1×100 co pies/μL、1×101 co pies/μL、1×101 co pies/μL ;变异系数均小于2%;各型间交叉反应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建立的IFN‐λ1‐3型mRNA q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特异性。

    作者:刘淑萍;钟礼立;张兵;段招军;刘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