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兵;黄晓军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价值。【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扩脑血管,观察组患者经动脉微导管推注法舒地尔进行扩血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S100蛋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脑脊液S100蛋白以及血清NSE均显著高于法舒地尔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法舒地尔组总有效率(91.9%)显著高于尼莫地平组(75.7%)( P <0.05)。法舒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尼莫地平组(18.9% vs 43.2%,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都具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能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脑损伤,且法舒地尔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卢军栋;齐凡星;苏鹏;刘洁;常文龙;李恳;康丽娟;郭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0~18岁健康人群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参考值范围。【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225例0~18岁健康人群的血清NT‐proBNP浓度。【结果】1225例儿童按新生儿期(0~30 d )、婴儿期(1个月至1岁)、幼儿期(1~4岁)、学龄前期(4~7岁)、学龄初期(7~10岁)、学龄中期(10~13岁)、青春期(13~18岁)年龄分组检测血清 NT‐proBNP水平,结果依次为:中位数1360.0 pg/mL ,参考范围(250.0~3987.0) pg/mL ;中位数106.0 pg/mL ,参考范围(20.0~532.0) pg/mL ;中位数80.0 pg/mL ,参考范围(20.0~324.0) pg/mL ;中位数58.0 pg/mL ,参考范围(20.0~374.0) pg/mL ;中位数38.0 pg/mL ,参考范围(20.0~163.0) pg/mL ;中位数29.0 pg/mL ,参考范围(20.0~296.0) pg/mL ;中位数20.0 pg/mL ,参考范围(20.0~145.0) pg/mL。0~18岁健康人群各年龄组NT‐proBNP水平与年龄的增长呈负相关(R=-0.230,P<0.05)。各年龄段男女性别间的NT‐proBNP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0~18岁健康人群血清NT‐proBNP水平随年龄增加有降低趋势;0~18岁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血清NT‐proBNP参考值范围与成人不同,不能随意套用。
作者:黎赛;周舟;胡彬;易苏武;肖政辉;罗俊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1病历资料患者,男,58岁,发现心电图异常7 d入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7‐V9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ST‐T改变。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间隔2d后在介入室行冠脉造影术,造影提示:前降支近中段见局限狭窄60%,第一对角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70%,血流 TIMI 3级。回旋支自中段闭塞,血流TIMI 0级。右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血流TIMI 3级,试行开通回旋支病变,经尝试1h余,先后引入Fielder XT 导丝、Pilot‐50导丝,Progress 80,Miracle 3导丝,反复调整导丝未能通过闭塞段,患者不能耐受,透视下未见明显造影剂外渗,手术完毕。返回病房30 min后突然出现血压低,测血压为76/50 mm Hg ,心率快,112次/分钟,给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3 m g静脉推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5μg/(kg · min )泵入,触摸四肢冰凉,出现心源性休克,考虑是否出现急性心包压塞可能,积极给予升高血压,维持生命体征,急查心肌梗死三项、电解质测定、血常规测定正常,迅速返回介入室行急诊冠脉造影术及心包穿刺置入猪尾导管,抽出血性不凝心包积液200 m L ,行左冠状动脉造影示回旋支远段夹层形成样造影剂外渗,引入2.0×15 mm顺应性球囊至回旋支中段14 atm扩张阻断血流,共抽出血性液体850 m L ,再次造影示回旋支远段造影滞留,无造影剂外渗,撤出导管,静脉推注鱼精蛋白30 m g ,急诊超声示心包内极少量心包积液。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压150/78 m m H g ,心率90次/分钟。安全回CC U 病房。连续给予静脉滴注A型悬浮红细胞800 m L ,积极给予抗感染,床旁引流心包积液,维持生命体征,定期复查床旁心脏彩超,积极治疗于术后7d出院,随访3个月良好。
作者:周潇;江明宏;王冬颖;曹雪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甲状旁腺腺瘤是导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的常见病因,其中78%~90%的甲旁亢由甲状旁腺腺瘤所致,且多为单发。诊断本病主要依靠血液生化检查,即表现为血钙的升高以及血磷和骨钙的降低。此外影像学检查也已成为诊断本病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本文就甲状旁腺腺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尹学权(综述);金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在预防胃肠道宽基及粗蒂息肉电凝切术并发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先内镜下尼龙绳结扎胃肠道宽基底及粗蒂息肉,后行息肉电凝切术;对照组36例单纯内镜下息肉电凝切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穿孔情况及术后14 d内消化道出血、息肉残留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14 d内出现并发症2例(出血1例,息肉残留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0例(出血6例,穿孔2例,息肉残留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在可有效预防胃肠道宽基及粗蒂息肉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疗效肯定、安全等优点。
作者:许剑;尹灿;杨燕;刘文;田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I患者10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40例、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38例、重型脑梗死组(C组, NIHSS评分>15分)28例。同期住院48例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M IF水平,对ACI患者随访,评估90 d改良Ranking量表( m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与D组血清MIF存在差异,数值上A组、B组、C组大于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MIF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SBP )、M I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Hcy、WBC水平与患者90 d的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M IF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相关,说明M IF可能参与了ACI的炎症反应过程。
作者:于治华;高连波;高红华;杨艳;田沈;曹云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护士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密恐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本人口学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亲密恐惧量表对湖南某三所三甲医院317名新进护士进行测试。【结果】①处于延缓状态和获得状态的新护士占48.1%(153/317);处于扩散状态和早闭状态的新护士占51.9%(164/317)。②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新护士之间亲密恐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P <0.01)。③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扩散状态与亲密恐惧显著相关( P <0.01);同一性延缓和早闭状态与亲密恐惧无关。【结论】新护士自我同一性状态能够部分预测其亲密恐惧,处于越健康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则其亲密恐惧越低。
作者:周利芳;李若兰;梁银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linical Illness Score ,PCIS)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 ,PRISM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ICU )的符合重症手足口诊断标准的424名患儿。收集小儿PCIS和PRISM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来评估评分系统对并发症和结局的分辨力。【结果】死亡组患儿总住院天数和住IC U天数明显少于存活组患儿,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死亡组患儿肺水肿和肺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采用PCIS和PRISM评分来评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现,死亡组PCIS评分要明显低于存活组(Z=-6.48,P =0.000),死亡组PRISM 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Z=-7.39,P =0.000),而且两评分系统存在相关性。PCIS和PRISM两评分系统分辨是否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死亡的AUC分别是0.74和0.78、0.82和0.87、0.83和0.87。【结论】PCIS、PRISM 均能够反映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重程度,且相关程度高。两评分系统对重症手足口病发生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的分辨力均到达可接受水平,且PRISM评分系统更优。
作者:陈鹏;刘潇;卢秀兰;左超;肖政辉;仇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I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增强扫描证实的54例脑DVA的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磁共振征象,与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结果相对照,计算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诊断脑DV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诊断脑DVA的敏感性为92.59%(50/54),特异性为100%(50/50)。【结论】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DVA中有较高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王文广;杨国强;王卓;王文杰;宋连江;付远志;刘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密度测定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347例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行骨密度检测,并按检测结果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各疾病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者,且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8.46,5.02,4.37,均 P<0.05)。各组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发生率高于男性,且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14.62,8.97,6.44,均 P<0.05)。骨质疏松组血压、TC、HDL‐C较骨量正常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或 P <0.01)。【结论】骨密度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监测的指标,骨质疏松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内在关系,其有着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黄洁明;钟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 M E )的影像学、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M M 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3.4岁,均表现为进食不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胃镜检查示:3例距门齿25~35 cm食管前壁及左侧壁见不规则结节状肿物及息肉样肿物,2例距门齿35~40 cm食管右侧壁及右后壁见不规则溃疡型肿物。C T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管腔内偏心性肿瘤,增强扫描5例肿瘤均有强化,其中1例病灶强化均匀,其余4例呈不均匀强化。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瘤细胞排列呈巢片状或条索状,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胞质内见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大小不一,核居中或偏位,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HMB‐45、Melan A、S‐100;CK阴性,Ki‐67阳性细胞数30%~35%。【结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组织学、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该肿瘤诊断。
作者:王振征;董伟;魏志;郑金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进行肢体痉挛程度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对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面积、伴其他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Ashworth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以上指标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更明显的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③对照组与观察组显效率分别为35.8%和81.1%,有效率分别为56.6%和90.6%,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22.39,χ2=15.77, P <0.01)。【结论】在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治疗基础上,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樊影娜;赵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血清 Hcy≥10μmol/L高血压患者286例,根据Hcy水平分为轻度组140例和重度组146例,对照组73例,收集三组样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分析Hcy水平变化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年龄,Hcy、血肌酐(Cr)、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UmAlb)、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斑块检出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高于轻度组;维生素B12、叶酸、血压昼夜节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cy与血压昼夜节律、维生素B12、叶酸呈负相关( P <0.05);Hcy与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Cr、UA、IMT、UmAlb呈正相关( P <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 Hcy水平变化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指标之间密切相关。
作者:石晓凤;胡平;徐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寻找导致这些影响的相关因素,以帮助护士及管理层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护理服务。【方法】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 )、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对湖南省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共123名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护士进行测评。【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3.34±4.60)分和(44.86±7.28)分,均高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SAS(41.64±7.70)分与SDS(42.31±6.32)分,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GSES 评分为(1.98±0.43)分,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2.02±0.36)分相比无明显差别( P >0.05)。【结论】优质护理活动开展会对护士心理状况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努力消除或者减少这种影响对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
作者:徐丹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士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SBAR沟通模式,设计消化内科沟通模板样式,组织培训,制定并实施于消化内科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消化内科护士理论考核平均成绩由86.45分上升至91.25分,护士交班的全面准确性、专科性、时效性、条理清晰性均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通过SBAR沟通模式培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结论】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医生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协作。
作者:蔡华;秦月兰;石小毛;陈金辉;李群丽;黎秀兰;邓菁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TCF7L2基因rs7903146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 )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 患者216例(DM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又分为肥胖T2DM组(BMI>25 kg/m2)和正常T2DM组(BMI≤25 kg/m2),另外收集健康体检者194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又分为肥胖对照组(BMI>25 kg/m2)和正常对照组(BMI≤25 kg/m2),采用 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 TCF7L2基因 rs7903146多态性并比较。【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肥胖DM组与正常DM组、肥胖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 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肥胖DM 组与肥胖对照组、正常DM 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变异不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是引起肥胖的重要遗传因素。
作者:于珍;张毕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案例模拟训练在普外科护理领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普外科102名护士实施案例模拟训练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相关知识与技能及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结果】102名对象经培训后,除护理技能操作测评成绩、信息素质评价与培训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 P >0.05),其他9项知识与技能测评成绩及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均有明显提升( P <0.05)。【结论】案例模拟训练能有效提升普外科护士知识与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实施案例模拟训练过程中需辅以护理科研等拓展能力的培训内容,提升了护士的信息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杨知友;曾小燕;佘桂娥;刘军;胡懿;江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5‐FU )、伊立替康、奥沙利铂(OXA )诱导心肌损伤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2只昆明小鼠,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5‐Fu、伊立替康、OXA 的大非致死量(CMAX )和1/2CMAX给药诱导,建立小鼠心肌损伤模型,为A1、A2、B1、B2、C1、C2组,分别腹腔连续注射上述三种药物5 d,对照组(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5d。5d后,处死小鼠,取小鼠心脏组织,HE染色检测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提取小鼠心肌组织蛋白,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I‐κB的表达并比较。【结果】三种化疗药物均能诱导小鼠心肌损伤,心肌间质血管周围可见出血及炎性细胞大量浸润,且CMAX损伤较1/2CMAX严重。与对照组相比,化疗药物诱导的各组MDA水平显著上升,抗氧化分子 SOD和 CAT 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F‐κB在三种化疗药物诱导的心肌组织中表达上升( P <0.05),I‐κB表达下降( P <0.05)。【结论】5‐Fu、伊立替康、OXA均能导致心肌组织损伤,氧化应激和NF‐κB活化可能是其主要机制。
作者:谢凤;费倩;张楠;林羽赫;郑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DV )感染与乙肝病毒(HBV )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DV阳性患者114例,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即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V‐M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根据HBV‐M指标的不同阳性分布而分组:HBsAg (+)HBeAg (+) HBcAb(+)设为1‐3‐5(+)组;HBsAg(+)HBeAb(+)HBcAb(+)设为1‐4‐5(+)组;HBsAg(+)HBcAb(+)设为1‐5(+)组;HBsAb(+)HBeAb(+)HBcAb(+)设为2‐4‐5(+)组,HBsAb(+)HBcAb(+)者设为2‐5(+)组;HBsAb(+)设为2(+)组;HBeAb(+)HBcAb(+)设为4‐5(+)组。 HBV‐M 全阴性者设为阴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 T 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AST (谷草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结果】114例 HDV病毒血清标记物阳性患者中1‐3‐5(+)组占39.5%(45/114),1‐4‐5(+)组占37.7%(43/114),1‐5(+)组占1.8%(2/114),2‐4‐5(+)组占5.3%(6/114);2‐5(+)组占3.5%(4/114);2(+)组占1.8%(2/114);4‐5(+)组占2.6%(3/114),阴性占7.9%(9/114)。HDV(+)中,1‐3‐5(+)组、1‐4‐5(+)组和2‐4‐5(+)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 T 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 T细胞高于对照组。【结论】HDV的发生与乙肝密切相关,HDV合并 HBV感染时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杭茵;陈慧;陈苏芳;吴敏娟;吴越人;徐俊驰;胥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IN病例13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31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S‐P二步法检测两组 P16蛋白表达,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法检测 HR‐HPV病毒载量,比较两组HPV‐DNA病毒载量阳性率和 P16蛋白高表达率的差异,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16蛋白高表达率和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分别为58.5%、6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6.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观察组高表达率和阳性率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而逐渐升高;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与P16蛋白高表达率呈正相关性( P <0.05)。【结论】CIN 组织P16蛋白表达与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密切相关。
作者:祝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