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士交班中的应用

蔡华;秦月兰;石小毛;陈金辉;李群丽;黎秀兰;邓菁琪

关键词:内科学, 消化系统, 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 护理质量审核
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士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SBAR沟通模式,设计消化内科沟通模板样式,组织培训,制定并实施于消化内科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消化内科护士理论考核平均成绩由86.45分上升至91.25分,护士交班的全面准确性、专科性、时效性、条理清晰性均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通过SBAR沟通模式培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结论】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医生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协作。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士交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士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SBAR沟通模式,设计消化内科沟通模板样式,组织培训,制定并实施于消化内科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消化内科护士理论考核平均成绩由86.45分上升至91.25分,护士交班的全面准确性、专科性、时效性、条理清晰性均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通过SBAR沟通模式培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结论】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医生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协作。

    作者:蔡华;秦月兰;石小毛;陈金辉;李群丽;黎秀兰;邓菁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弹力带柔性抗阻运动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和跌倒风险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弹力带柔性抗阻运动用于中老年女性对其骨密度和跌倒风险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社区内60例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指导其进行弹性带柔性抗阻运动,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训练前后骨密度和跌倒风险指数进行评估。【结果】中老年妇女经过三个月的弹性带柔性抗阻运动,训练后骨密度(59.84±2.25)g/cm2明显高于训练前骨密度(55.53±1.84)g/cm2,训练后跌倒风险指数(1.24±0.45)明显低于训练前指数(2.53±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老年女性连续进行弹性带柔性抗阻运动能有效提高骨密度,降低跌倒风险指数。

    作者:杨志宏;孟伟康;张鹏宇;郜琳;杨桂凤;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利奈唑胺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引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可能机制。【方法】报道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利奈唑胺引起反复严重贫血,结合文献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利奈唑胺可引起 PRCA ,可能与 T 细胞异常增殖有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利奈唑胺可能引起PRCA ,需密切监测网织红细胞的变化。

    作者:施兵;黄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梗阻58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60岁)大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13例,横结肠癌并梗阻3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33例,直肠癌并梗阻9例。采取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11例,回—横结肠短路手术2例,横结肠Ⅰ期切除吻合3例,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13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或乙状结肠切除吻合+预防性造口17例,单纯横结肠造口3例,Dixon+预防性造口5例,行单纯乙状结肠双腔造口4例。【结果】54例患者顺利出院,死亡4例,死亡率(6.9%),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36.2%),其中切口感染9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吻合口漏3例。【结论】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梗阻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不宜过度追求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率,尽量减少手术风险和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率。

    作者:邓炜琳;唐自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进展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状群,属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身体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群不自主的、不规则的、无痛性的强直或阵挛性收缩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 HFS 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肌电图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脑电图无阳性发现[2]。 HFS 主要的影响是引起社交、心理障碍和视野受损,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目前,原发性 HFS 佳治疗方法是采用 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 )局部注射[4]。BTX‐A又称A型肉毒毒素,是毒性强毒物之一,严重中毒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熟悉BTX‐A疗法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应对 H FS常见的社交回避,个人形象受损,生活质量减低等合并症,以期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彭德珍;赵丽萍;汪健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耳郭假性囊肿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耳郭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收治的69例耳郭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用囊肿前壁切除及贯穿缝合碘仿加压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以传统的囊肿前壁切开引流、局部加压包扎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100%,观察组有效率76.67%;观察组平均住院日7.15 d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3.30 d;观察组平均医疗费用4171.98元,观察组平均医疗费用5174.33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囊肿前壁切除及贯穿缝合碘仿加压法是治疗耳郭假性囊肿的一种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枝芳;贺广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CF7L2基因rs7903146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肥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TCF7L2基因rs7903146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 )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 患者216例(DM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又分为肥胖T2DM组(BMI>25 kg/m2)和正常T2DM组(BMI≤25 kg/m2),另外收集健康体检者194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又分为肥胖对照组(BMI>25 kg/m2)和正常对照组(BMI≤25 kg/m2),采用 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 TCF7L2基因 rs7903146多态性并比较。【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肥胖DM组与正常DM组、肥胖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 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肥胖DM 组与肥胖对照组、正常DM 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变异不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是引起肥胖的重要遗传因素。

    作者:于珍;张毕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浆外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FFP)外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 )的疗效。【方法】60例VLU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FFP外敷联合压力治疗,对照组用0.5%碘伏湿敷联合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体外抑菌环和治疗后d10、d20、d30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种治疗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铜绿假单胞菌和消化性链球菌的抑菌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d10、d20、d30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 P <0.01),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FFP外敷联合压力疗法治疗VLU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建锋;宋知仁;成路;罗友云;侯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按量表评估后的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组不同风险级别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 发生率为5.0%(4/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13/80)( P <0.05)。观察组 Autar不同分级患者中,高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2.2%(2/9);中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7%(2/26);低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前采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患者采取预见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

    作者:潘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前置血管的产前超声检查影像特征

    【目的】探讨前置血管的产前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前置血管患者53例,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分析53例患者的产前超声影像特征。【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前置血管诊断准确率为83%(44/53),漏诊率15%(8/53),误诊率2%(1/53)。产前超声下前置血管分两型:Ⅰ型(单叶胎盘型)49例,仅见一个胎盘,该型又分成三个亚型,包括①Ⅰa型(完全性帆状胎盘型)27例(脐带插入点位于胎膜上,脐血管的分支均沿胎膜走行);②Ⅰb检查(部分性帆状胎盘型)21例(脐带插入胎盘表面前发出多个分支,部分分支进入胎盘实质,部分分支走行于胎膜之上);③Ⅰc检查(球拍胎盘型)1例(脐带插入点位于距胎盘边缘≤2 cm的胎盘实质内);Ⅱ型多叶胎盘型4例(此型前置血管可伴发两叶胎盘或多叶胎盘或副胎盘)。【结论】产前超声检查简便、无创,是诊断前置血管的首选方法。

    作者:邝海燕;田艾军;骆迎春;杨红琳;谌立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IN病例13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31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S‐P二步法检测两组 P16蛋白表达,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法检测 HR‐HPV病毒载量,比较两组HPV‐DNA病毒载量阳性率和 P16蛋白高表达率的差异,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16蛋白高表达率和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分别为58.5%、6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6.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观察组高表达率和阳性率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而逐渐升高;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与P16蛋白高表达率呈正相关性( P <0.05)。【结论】CIN 组织P16蛋白表达与 HR‐HPV病毒载量阳性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密切相关。

    作者:祝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案例模拟训练对普外科护理能力提升的效果

    【目的】探讨案例模拟训练在普外科护理领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普外科102名护士实施案例模拟训练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相关知识与技能及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结果】102名对象经培训后,除护理技能操作测评成绩、信息素质评价与培训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 P >0.05),其他9项知识与技能测评成绩及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均有明显提升( P <0.05)。【结论】案例模拟训练能有效提升普外科护士知识与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实施案例模拟训练过程中需辅以护理科研等拓展能力的培训内容,提升了护士的信息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杨知友;曾小燕;佘桂娥;刘军;胡懿;江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水ADA、CA125及血清CA125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腹水腺苷脱氨酶(ADA)、糖链抗原‐125(CA125)及血清CA125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3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和30例恶性腹水患者的腹水ADA、腹水CA125和血清CA125水平并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恶性组、结核组患者腹水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P <0.05),但恶性组与结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核组腹水ADA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恶性组( P<0.05),但肝硬化组与恶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核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腹水CA125、腹水ADA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但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动态检测腹水CA125及腹水ADA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易艳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T引导穿刺引流联合经皮肾镜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组织坏死的疗效

    【目的】探析CT引导穿刺引流联合经皮肾镜微创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合并胰周组织坏死的效果。【方法】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例确诊为ASP合并胰周组织坏死患者,其中4例为高脂血症所致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16例,为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因脾脏、胃肠道、胆道等遮挡,无适当的穿刺路径,超声穿刺置管引流改行CT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经皮肾镜治疗。【结果】①患者CT引导下穿刺抽液细菌学检查为肠球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霉菌单一细菌感染或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②C T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成功率100%,16例经皮肾镜清除胰腺坏死感染组织1次后,炎症感染症状迅速控制,1例术中解剖结构粘连,转开腹手术,2例因术中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行二次手术,1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外院转入,术后并发多功能脏器衰竭。③15例患者术后5~9 d好转后经治愈出院,4例术后14~17 d住院带管出院,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4周后病情好转。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5±1.6)d。【结论】对ASP合并胰周组织坏死者,在临床生命体征控制稳定后,结合临床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手段,采取CT引导下引流经皮肾镜微创技术,可大程度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清除坏死感染组织,促进病情好转,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易波;陈迅;唐才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按照给药途径不同分为冠脉组(64例)、静脉组(60例)和未给替罗非班的常规组(56例),比较三组术后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住院期间和随访6~9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结果】冠脉组和静脉组较常规组术后血流情况明显改善( P <0.05),心电图ST段回落率和CK‐MB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 <0.05),三组间MACE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不增加出血风险,但不能改善M ACE发生率。

    作者:杨健;罗瑛;李淑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状旁腺腺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甲状旁腺腺瘤是导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的常见病因,其中78%~90%的甲旁亢由甲状旁腺腺瘤所致,且多为单发。诊断本病主要依靠血液生化检查,即表现为血钙的升高以及血磷和骨钙的降低。此外影像学检查也已成为诊断本病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本文就甲状旁腺腺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尹学权(综述);金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0~18岁健康人群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参考值范围研究

    【目的】建立0~18岁健康人群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参考值范围。【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225例0~18岁健康人群的血清NT‐proBNP浓度。【结果】1225例儿童按新生儿期(0~30 d )、婴儿期(1个月至1岁)、幼儿期(1~4岁)、学龄前期(4~7岁)、学龄初期(7~10岁)、学龄中期(10~13岁)、青春期(13~18岁)年龄分组检测血清 NT‐proBNP水平,结果依次为:中位数1360.0 pg/mL ,参考范围(250.0~3987.0) pg/mL ;中位数106.0 pg/mL ,参考范围(20.0~532.0) pg/mL ;中位数80.0 pg/mL ,参考范围(20.0~324.0) pg/mL ;中位数58.0 pg/mL ,参考范围(20.0~374.0) pg/mL ;中位数38.0 pg/mL ,参考范围(20.0~163.0) pg/mL ;中位数29.0 pg/mL ,参考范围(20.0~296.0) pg/mL ;中位数20.0 pg/mL ,参考范围(20.0~145.0) pg/mL。0~18岁健康人群各年龄组NT‐proBNP水平与年龄的增长呈负相关(R=-0.230,P<0.05)。各年龄段男女性别间的NT‐proBNP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0~18岁健康人群血清NT‐proBNP水平随年龄增加有降低趋势;0~18岁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血清NT‐proBNP参考值范围与成人不同,不能随意套用。

    作者:黎赛;周舟;胡彬;易苏武;肖政辉;罗俊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NSE、SF、LDH、CRP检测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疗效及预后的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与C‐反应蛋白(CRP)等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80例确诊为N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肿瘤进展或复发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及CRP水平的变化;比较初诊时早期与晚期NB ,以及不同原发部位的 NB患儿血清 NSE、SF、LDH 及CRP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 NSE与SF、LDH、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有效后血清NSE、SF、LDH及CRP水平显著降低( P <0.001);病情进展或复发后血清NSE、SF、LDH及CRP水平明显上升( P <0.05);晚期NB血清NSE、SF、CRP水平明显高于早期( P <0.05),晚期NB血清LDH高于早期,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腹部NB血清NSE、SF、LDH、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NB( P <0.05)。初诊时血清 NSE>100μg/L 提示预后不良( P <0.05)。血清NSE与SF( r=0.765,P<0.05)、LDH( r=0.472,P<0.001)、CRP( r=0.38,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NSE对NB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颖;吴海波;孙艳丽;贺嘉;付大军;程士凯;高琳;张锦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成功救治冠状动脉穿孔致急性心包压塞一例

    1病历资料患者,男,58岁,发现心电图异常7 d入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7‐V9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ST‐T改变。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间隔2d后在介入室行冠脉造影术,造影提示:前降支近中段见局限狭窄60%,第一对角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70%,血流 TIMI 3级。回旋支自中段闭塞,血流TIMI 0级。右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血流TIMI 3级,试行开通回旋支病变,经尝试1h余,先后引入Fielder XT 导丝、Pilot‐50导丝,Progress 80,Miracle 3导丝,反复调整导丝未能通过闭塞段,患者不能耐受,透视下未见明显造影剂外渗,手术完毕。返回病房30 min后突然出现血压低,测血压为76/50 mm Hg ,心率快,112次/分钟,给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3 m g静脉推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5μg/(kg · min )泵入,触摸四肢冰凉,出现心源性休克,考虑是否出现急性心包压塞可能,积极给予升高血压,维持生命体征,急查心肌梗死三项、电解质测定、血常规测定正常,迅速返回介入室行急诊冠脉造影术及心包穿刺置入猪尾导管,抽出血性不凝心包积液200 m L ,行左冠状动脉造影示回旋支远段夹层形成样造影剂外渗,引入2.0×15 mm顺应性球囊至回旋支中段14 atm扩张阻断血流,共抽出血性液体850 m L ,再次造影示回旋支远段造影滞留,无造影剂外渗,撤出导管,静脉推注鱼精蛋白30 m g ,急诊超声示心包内极少量心包积液。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压150/78 m m H g ,心率90次/分钟。安全回CC U 病房。连续给予静脉滴注A型悬浮红细胞800 m L ,积极给予抗感染,床旁引流心包积液,维持生命体征,定期复查床旁心脏彩超,积极治疗于术后7d出院,随访3个月良好。

    作者:周潇;江明宏;王冬颖;曹雪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HPA轴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愉悦感缺失为核心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因其具有高发病率、复发率和高自杀风险而成为关注重点。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失衡,其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轴)的作用较突出,它可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几年 H PA 轴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讨抑郁症不同临床亚型提供理论指导,为预防、评估抑郁症的发病和复发风险提供指导策略。

    作者:亢俊俊(综述);陶晶;仇剑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