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庞雪晶;韩秀丽;李蔷
目的:研究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造成患者胆道损伤的原因,并对3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从本次回顾性分析的结果上看,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是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3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85%.结论:造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以胆囊切除术为主;临床医师在胆道手术操作中,应该仔细辨认肝外三管,后在进行胆囊切除操作;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应该及时给予有效的胆道重建,放置引流,大程度的弥补损伤.
作者:邹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引发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此来归纳总结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的策略.方法:选取100例于我院就诊时因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出现恶心、头昏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仅仅只有部分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包括抗生素、干扰素、抗感冒药、中药以及其他种类药物,且抗生素所占的比例大,为39.00% (39/100);其次为干扰素和抗感冒药,均为23.00% (23/100).结论:通过对引发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医院的药物管理并不完善,应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作者:完晓建;杜洪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腰-硬联合麻醉(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为了方便对比,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照组接受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两组临床麻醉各指标情况,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经临床统计得知,试验组麻醉药的使周量、阻滞完全的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醇至胎儿娩出时间皆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即有效率达9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间进行综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较佳,不仅麻醉的起效快,麻醉效果好,而且有效减少了麻醉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概率,保证了母婴安全,预后情况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潘应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OBV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分素10(IL-10)和白介素18(IL-18)的差异,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OBV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联素和IL-10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hs-CRP、TNF-α、IL-6、IL-8和IL-18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OBV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s-CRP、TNF-α、IL-6、IL-8和IL-18呈负相关(rs<0,P<0.05),与IL-10呈正相关(rs>0,P<0.05);CON组正常健康人血清脂联素和hs-CRP、TNF-α、IL-6、IL-8、IL-10和IL-18均无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联素hs-CRP、TNF-α、IL-6、IL-8和IL-18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其炎症状态.
作者:周红牡;梅齐建;仲小玲;徐文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及对比对胃溃疡患者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我院接诊的患胃溃疡的12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研究组(n=6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65例患者则给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和Hp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奥美拉唑相比,埃索美拉唑在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肿瘤根治术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中选择60例,对其病历进行研究,其中有2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作为研究组;而另外33例患者则是选择传统开腹肿瘤根治术,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人数、术后吗啡使用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治疗结肠直肠癌能够达到与传统肿瘤根治手术同样的效果,且其具有出血量低、创口小以及恢复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民;李刚;樊少敏;薛致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循证护理在临床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住院的儿科患儿中抽取118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通过随访调查两组惠儿的住院时间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总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护理管理、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服务以及病房环境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儿科护理实践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利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缓解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马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在肿瘤放疗(IMRT)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放疗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50例给予放疗后联合深部热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完全缓解情况88.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的6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测定Ⅰ级疼痛36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热疗在肿瘤放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放疗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唐惠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穴位按摩缓解腰椎骨折后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骨折后疼痛患者6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及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进行相关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结论:穴位按摩缓解腰椎骨折后疼痛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赖华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在妇科的相关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地应用.然而,无论腹腔镜手术还是有创手术,仍然都存在多种并发症.腹腔镜穿刺孔虽小,若处理不当也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医疗纠纷.腹腔镜穿刺孔并发症主要有穿刺孔出血、穿刺孔延期愈合、穿刺孔疝和穿刺切口部位恶性肿瘤种植等.本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穿刺孔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进行探究.
作者:祝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分析起效机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筛选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医院收治符合条件患者12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60例,前者开郁散结颗粒联合乳癖消胶囊治疗,后者给予药物敷贴.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标准,无效率31.67%低于对照组48.3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乳房疼痛积分、合计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无效率相对较低,但整体疗效仍有待提高.
作者:李英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方法用于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急性肠粘连肠梗阻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情况和术后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出现等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在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有着很好的效果,手术时段短,出血少,术后预后好,有着较高的推广治疗价值.
作者: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NP监测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因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入住我院ICU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序贯通气组(对照组)和BNP指导的序贯通气组(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创-无创切换成功率更高,总机械通气时间更短,ICU住院时间更短,花费更低.结论:以BNP指导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成功率更高,ICU住院时间更短,花费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治疗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60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治疗干预对策.结果:①在本组26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13株病原菌,格兰阴性菌124株(占58.22%)、革兰阳性菌89株(占41.78%);②术后共有30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时间、高龄、切口种类、抗生素的使用、低蛋白血症等有关.结论:在行外科手术的肝胆疾病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郑海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情况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根据高血压疾病分级标准,Ⅰ级26例,Ⅱ级19例,Ⅲ级5例,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降到90mmHg和140mmHg以下分别为22例、11例、2例,血压控制有效率为70.0%;用药后共出现不良反应21例,发生率为42.0%,其中10例患者心血管系统反应,7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反应,4例患者消化系统反应.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血压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疾病,但是也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应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吴恂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实验组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降至(6.32±1.51)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9±1.62) mmol/L,实验组餐后2h血糖(11.89±1.11)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4.10±1.32)mmol/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方式比单纯使用吡格列酮具有更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少虹;王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行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利于其身体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冯建平;梁晓博;赵中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NP)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行高位结扎加抽剥术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CNP.用两样本t检验或X2检验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李惠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与治疗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创伤骨科患者依据随机双盲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焦虑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采取中医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疗效,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刘素芳;张向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白内障合并青光眼采用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抽选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小切口联合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周视力不足0.1者明显减少,0.1~0.3、0.3以上者明显增加;治疗后眼压明显降低、前房深度明显增大,和治疗前相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角膜水肿5例、前房积血3例、晶状体夹持1例、一过性高眼压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而言,小切口联合手术效果确切,能够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天德;李林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