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维刚
探讨依达拉奉对外伤后脑水肿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外伤患者按Glasgow评分(GCS)等级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每组GCS 6~8分10例,9~11分10例,12~14分10例,共30例.第3天和第14天复查头颅CT,第3天和14天测空腹血CRP、TNF-α和IL-6水平,测血清MDA和SOD水平,第14天行脑电图检查,重新评定GCS.结果:第14天治疗组CRP、TNF-a、IL-6及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各组间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脑水肿恢复、脑电图恢复、GCS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炎症反应有效降低外伤后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于铭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盐酸多沙普仑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术中唤醒中的应用.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空白对照组(C)组和盐酸多沙普仑(D)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进行,麻醉深度根据BIS调控.观察患者麻醉前(T1),所有麻醉药物停用时(T2),唤醒时(T3),唤醒后10min(T4)的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出入量,术中唤醒时间,以及唤醒质量分级.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组1例患者术中大量出血予以剔除,共59例患者纳入试验.与C组相比,D组唤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唤醒时的血压、心率与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组唤醒质量的优秀率更高(P<0.05).结论:盐酸多沙普仑可以缩短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术中唤醒时间,提高术中唤醒质量.
作者:张娟;张兢;孙玉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研究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方法,本研究收集本院51例新生儿败血痘作为病例组,同时收集条件与病例组相当非新生儿败血症35例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从实验室检验分析、检测出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等分析了新生儿败血症的过程特点.病例组实验室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实验室分析结果表现出差异;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且药敏试验显示对万古霉素敏感.本研究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尤其是对本院儿科科室诊断治疗新生几败血症提供参考.
作者:徐金梅;王伏东;刘凤;吴明赴;黄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患儿50例,后者给予系统的围术前心理诱导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安静型66.00%比例高于对照组16.00%,娇养型6.00%、骄横型4.00%比例低于对照组24.00%、20.00%,观察组治疗时多动、治疗时哭闹、治疗后哭闹发生率分别为8.00%、0.00%、20.00%低于对照组22.00%、10.00%、4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诱导有助于提高牙科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手术耐性.
作者:王璐;庞雪晶;韩秀丽;李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在促进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用FCA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CA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升高值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CFA分值上升更为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于卒中患者的动能恢复治疗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r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颅内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60例设为观察组,经脑血管DSA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采用rPA治疗,将另外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 <0.05.结论:采用rPA颅内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作者:刘兴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对比中医药与艾司唑仑两种治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本院共收治了100例老年卒中患者,将40例睡眠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60例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将60例睡眠障碍的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B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脑出血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概率要高于脑梗死患者;患者卒中发生在大脑半球、脑干、基底部位的出现睡眠障碍的概率更大;A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老年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与卒中性质和部位有着一定的关系.对老年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向继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进行探析,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17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均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检查,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TIA组,11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其中又以患者年龄为基础,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对比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结果:血管病变主要集中于老年组,共发现466支血管病变,其中前循环295支,占63.3%,后循环171支,占36.7%,前循环病变主要集中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等;后循环主要集中于椎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内段、双侧锁骨下动脉、基底动脉等部位.老年组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明显比中年组、青年组严重,差异性显著(P<0.05).中年组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情况明显比青年组严重,差异性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在100%狭窄中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受到患者年龄的影响.
作者:赵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在妇科的相关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地应用.然而,无论腹腔镜手术还是有创手术,仍然都存在多种并发症.腹腔镜穿刺孔虽小,若处理不当也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医疗纠纷.腹腔镜穿刺孔并发症主要有穿刺孔出血、穿刺孔延期愈合、穿刺孔疝和穿刺切口部位恶性肿瘤种植等.本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穿刺孔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进行探究.
作者:祝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在肛瘘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手术确诊的肛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分别对三维肛肠超声与瘘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进行三维肛肠超声扫描后的瘘管走行特点、瘘管内扣及形态能清晰显示,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的检查准确率为93.55%.结论:肛瘘可通过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进行诊断.
作者:赵京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陡轴超乳切口加对侧角膜缘松解术(联合角膜松解术)的球面晶体植入术与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 术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角膜散光为1~3D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配到2组,其中A组26例(26眼)行陡轴超乳切口球面人工晶体植入加对侧角膜缘松解术,B组26例(26眼)行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术眼裸眼视力(UCVA)、角膜散光、残余散光等数据.结果:术后3月两组眼球残余散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裸眼视力(UCVA)均明显提高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联合角膜松解术矫正中低度角膜散光的效果不及Toric植入术,但裸眼视力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朱晓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近2年来抢救的50例高血压急症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抢救经过.结果:建立合理的综合处理模式以及制定对不同受损器官的降压目标,对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代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按照预先设定的预警参数对全院患者进行实时预警,通过对医院中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动态监测、统计、分析、上报.结果: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有效地强化了医院流程管理,提高了医院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了医疗安全.结论: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降低了医院感染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潘立酮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用于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效率7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潘立酮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用于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能有效缓解呕吐、腹胀以及便秘等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谢明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按自愿原则,将4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2组均予以口服药物治疗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加口服厄贝沙坦,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后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及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结论: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并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外加用口服厄贝沙坦,可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排泄及24h尿白蛋白,可以有效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碘附消毒液在外科感染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1%的碘附消毒液纱布用于感染伤口的换药及填塞,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凡士林纱布填塞,观察两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结论:用碘附纱布换药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要明显短于凡士林纱布换药的病人.
作者:信维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我市5家托幼机构的87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总结护理措施以及防治方法.结果:全部患儿均康复,无死亡,护理满意度为96.55%.结论:构建完善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层层把关,互相监督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毕奎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本文就碘甘油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疱疹性咽炎患儿70例,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给予对照组患儿阿奇霉素治疗,给予治疗组患儿碘甘油治疗,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退热时间以及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以及治疗总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后,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疱疹性咽炎治疗中采用碘甘油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患儿的症状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治疗时间以及退热时间也明显缩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芳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及优点.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之间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时间于术后12~24h内下床活动,观察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第一次排便和排气时间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首次排气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患者呕吐、腹胀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结论:腹腔镜术后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能够促进肠胃蠕动,缩短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效果,有效减少或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杨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分析起效机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筛选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医院收治符合条件患者12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60例,前者开郁散结颗粒联合乳癖消胶囊治疗,后者给予药物敷贴.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标准,无效率31.67%低于对照组48.3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乳房疼痛积分、合计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病无效率相对较低,但整体疗效仍有待提高.
作者:李英环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