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陆智祥

关键词:肺部, 真菌性感染, 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摘要:目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肺部真菌性感染问题展开相关的临床探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进入本院施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2例患者为对象,对其移植后的肺部真菌性感染现象展开回顾评估,进而探知诱发真菌感染的潜在性因素以及归转处理措施.结果:32例中有8例出现肺部真菌性感染问题,占比25.0%.接受抗真菌治疗后,有3例的炎症得以彻底消除,占比37.5%;1例感染炎症得以部分消除,占比12.5%;2例救治无效而死亡,占比25.0%.肺部感染诱发因素以移植前有肺部真菌史、移植方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住院天数超出90d、抗排斥药物、长期激素等为主,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降低Allo-HSCT患者肺部出现真菌性感染现象,需注重加强真菌感染的提前用药工作,以提升抗菌感染成效.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大量输血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大量输血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的危、重患者,疾病类型为腹部外伤、多发骨折、肝裂伤、脾破裂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护理,研究组接受全程精细化输血护理.对比两组出血发生率,输血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发生率为4%,对照为22%,两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输血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如发热、紫癜、急性肺损伤、血栓性静脉炎、低体温及电解质紊乱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大量输血的患者实施全程精细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出血的发生,对减少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保证输血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巧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和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和临床用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开具感冒药物处方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针对临床感冒药物的成分及药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用药的效果.结果:80例处方中,处方药物成分重复占8.8%,处方不合理占10%,处方不对症占5%,处方药物成分重复和处方不合理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处方不对症.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临床感冒药物中的成分较为复杂,加强对感冒药物成分与药理特征的临床分析,有助于改善感冒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减缓患者的感冒症状及不良反应,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国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弱视儿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弱视儿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弱视儿童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眼科健康教育,观察组开展规范化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弱视治疗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为85.37%,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弱视儿童治疗中开展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弱视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于海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综合疗法对急性虹膜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急性虹膜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用药时间和有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虹膜炎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提升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老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在LVEF(左室射血分数)、SV(每搏输出量)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在CO(心排量)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作者:邹仁妹;李江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ILD)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40例就诊于我院经高分辨CT(HRCT)明确的并发肺间质性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观察组,从无并发肺间质性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x2检验分析相关临床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雷诺现象发生率、sm抗体阳性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接受环磷酰胺(CTX)治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ANA(抗核抗体)、ds-DNA(抗双链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血清补体C3水平、血沉(ESR)、皮疹、关节炎、口腔溃疡、肾脏病变、吸烟等相关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m抗体、ANCA、雷诺现象与SLE患者合并ILD相关,接受CTX治疗的患者较少出现ILD.

    作者:高波;高泉;周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射频温度和针尖长度对射频热凝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射频热凝治疗时,不同的射频温度和针尖长度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三叉神经痛接受射频热凝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射频温度70℃,针尖长度5mm;B组射频温度75℃,针尖长度5mm;C组射频温度75℃,针尖长度2mm.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从整体治疗效率来看,ABC三组并来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各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患者术后麻木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这与针尖长度差异存在明显关联.结论:射频温度及针尖长度差异不会直接影响治疗总体有效率,但会影响患者术后的身体麻木程度.因而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个人身体素质选取适当的射频温度和针尖长度.

    作者:李强;李逢佳;姜宗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20例患者应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乙组22例患者应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同时,甲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优于常规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在糖尿病低血糖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低血糖产生的原因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及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低血糖复发率.

    作者:殷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月经不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6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生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月经失调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周期疗法.结果:观察组显效51例(84.93%),总有效57例(98.28%),对照组显效38例(65.52%),总有效43例(74.14%).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月经不调的患者实施中医周期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月经不调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男护士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男护士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优势和劣势.方法:对比男、女护士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工作特点,找出男护士的优势和不足,并分析男护士在精神科工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结果:男护士生理优势明显,理性思维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和同性别医生的交流会更加有效,可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但男护士通常理论成绩不佳.结论:男护士在精神科中有着较高的优势,但男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女护士有着较大差异,在这一点上需要进行改善.

    作者:张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接收给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第1个周期的化疗后,38例患者的肿瘤体积均有所缩小,对可能影响肿瘤体积变化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分期是能够对肿瘤体积缩小造成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在T1-2期实施化疗能够更好地实现肿瘤退缩.

    作者:崔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剖析

    本文通过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与药理性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具体药理情况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说明,从而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提供可行性参考.

    作者:张洁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酒石酸布托啡诺在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择期手本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54,予以吗啡+丁哌卡因)和研究组(n=54,予以酒石酸布托啡诺溉对两组术后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比.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硬膜外术后镇痛中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效果良好,无明显副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作者:李贵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床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效果

    目的:为了探讨床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效果及产妇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剖宫产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实施床旁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技能评分、护理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为剖宫产初产妇实施床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增强产妇的护理技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素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74例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74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液检验,比较其相关的血液指标,并分析观察组贫血患者中各类型贫血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贫血患者的红细胞(RBC)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血液检验诊断后,其诊断符合率为79.73%.结论:采用血液检验应用于贫血患者的鉴别诊断,能够准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蒋新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探究

    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诊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健康管理,观察管理方式对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能够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行为,并且有效控制血压,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乐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温针灸结合走罐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温针灸结合走罐法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经临床检查确诊的88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温针灸结合走罐法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值1.20分(s=0.22),与治疗前10.10分(s=1.40)和对照组3.55分(s=0.34)比较明显减少.观察组有效率高达88.64%,与对照组68.18%比较有明显增加.观察组复发率(15.91%)明显低于对照组(38.6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走罐法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谌筱晗;刘卫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微创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和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微创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前、住院后第1d、第3d、第7d、第10d、第14d的MMP-9水平.结果:与发病前相比,住院后第1d两组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住院后第1d相比,两组患者住院后第3d、第7d、第10d、第14d的MMP-9水平逐渐递减,但治疗后每个时间点观察组的MMP-9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后其血清MMP-9水平会出现增高,经微创治疗,可有效促进MMP-9水平,提示血清MMP-9可能参与到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作者:张波;王春丽;李春梅;温权;甘元华;陈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ICU内患者高钠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ICU内高钠血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ICU内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73.0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5.26d(s=0.75),接受ICU治疗的平均时间为6.18 d(s=0.97),平均住院时间为9.53 d(s=2.06),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治疗ICU内高钠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