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纯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动静脉起瘘成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0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按照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自觉采取遵医行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内瘘成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安可;魏红燕;李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研究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中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100例患者同时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DSCTA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100例患者平均心率76/min,均成功完成了DSCTA,并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各主子及主要分支 .100例患者的332支冠状动脉伴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300)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AG诊断结果相同,得出DSCTA的灵敏度、特异性 、准确 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0%,92.5%,90.4%,97.2%.结论:DSCTA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接近CAG,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作者:朱勇华;管雪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要比常规护理效果要好,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韦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56例眼科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通过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治疗配合和康复.结果:通过对156例眼科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患老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康复过程.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从心理上给予了患者以支持,控制了抑郁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泪道支架植入术治疗,对这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共有2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仅有1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0%,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给予泪道支架植入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止血,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诗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讨论正中神经肘上完全离断神经束膜吻合和肌电仪理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例正中神经肘上离断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断端神经束膜吻合,经肌电仪理疗6个月.结果:8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的大鱼际肌外形饱满,拇指对掌功能良好.结论:经神经束膜吻合和持续肌电仪刺激治疗是治疗正中神经高位离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龙;陈翔;花耀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使用中医对骨创伤后期肢体肿张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1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80例 .对照组80例患者使用西药甘露醇实施治疗,治疗组则使用中药实施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之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对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 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作者:刘涛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医院急诊对急性心力衰竭采取的救治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急诊行急性心力衰竭急救的80例患者,为保持良体位,给予氧疗,建立静脉通道并注射玛咖与儿茶酚胺类药物,观察急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血压、心率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5),总有效率为92.5%(74/80),死亡率为6.25% (5/80).结论:及时而合理的救治方法可以提高急救成功率.
作者:潘春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经验.方法:基于本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工作和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文献研究,对吸氧及氧流量控制、心电监护、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一套护理经验方法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有效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控制死亡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凶险,急诊护理中需及时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徐晓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有机酸血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与急性期抢救思路.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例重症有机酸血症患儿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生化及血气分析特点、诊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儿中甲基丙二酸血症8例,丙酸血症3例,经积极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内环境基本稳定.结论:充分认识本类疾病,早期诊断,合理饮食,保证热量供给及适当补液,可有效提高急性期抢救成功率.
作者:崔怀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妊娠期间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分析产生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进行产科检查的1036例正常妇女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和病因.结果:妊娠期发生心电图异常者占25.0%,前五位分别是窦性心动过速169例(16.31%),短PR 37例(3.57%),T波改变20例(1.93%),室性期前收缩12例(1.16%)和ST改变7例(0.68%):各年龄组异常心电图类型的分布无明显差别.结论:妊娠期间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以窦性心动过速和短PR较为常见,临床应排出其他疾病,做好跟踪随访.
作者:游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78例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PICC,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分别接受传统切除手术及小切口切除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等特点,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周玉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选取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9).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同时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68.94分(s=10.92),苏醒时间为11.54 d(s=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后的ADL评分为53.15分(s=11.07),苏醒时间为19.63d(s=5.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苏醒快,且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明显.
作者:李软霞;牛侨;王天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无痛术对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及阴道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流产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的人工流产术;干预组30例,给予无痛人工流产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阴道出血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痛术,能有效降低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阴道出血量,该方法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方艳;张灿;田娅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106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子宫肌瘤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25mg/d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12.5mg/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2% (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4%,显著大于对照组的9.43%(P<0.05).结论:大剂量(25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作者:陈玉荣;汪四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通过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4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9年(S=0.7),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为93.88%;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4年(S=0.3),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为7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通过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郭江涛;李建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肝胆外科牧治的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大于60岁,行ERCP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36例老年患者第一次结石取净率为80.6%(29/36),第二次结石取净率为11.1%(4/36),因结石体积大、乳头胆管先天解剖结构异常而放置胆道塑料支架治疗8.3% (3/36);术后患者的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数值显著下降(P<0.05);术后2例出现急性胰腺炎、1例出现急性胆管炎,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ERCP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实用价值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曹毅;李咏梅;刘磊;郭文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利用QQ平台以群视频教学、群讨论教学的效果.方法:采用QQ平台以群视频教学、群讨论教学的形式,使全体护士能参与其中,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结果: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手术室护士业务水平,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结论:QQ平台的群视频教学、群讨论教学,可以提高手术室护士业务水平和手术护理质量.
作者:黄小珊;谢小玲;张秀艳;何小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深入分析在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治疗中,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获得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近期疗效、激素使用量、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田瑛瑜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