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妊娠期孕妇的异常心电图分析

游梅

关键词:妊娠孕妇, 心电图异常,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妊娠期间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分析产生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进行产科检查的1036例正常妇女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和病因.结果:妊娠期发生心电图异常者占25.0%,前五位分别是窦性心动过速169例(16.31%),短PR 37例(3.57%),T波改变20例(1.93%),室性期前收缩12例(1.16%)和ST改变7例(0.68%):各年龄组异常心电图类型的分布无明显差别.结论:妊娠期间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以窦性心动过速和短PR较为常见,临床应排出其他疾病,做好跟踪随访.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在非创伤性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急诊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5例,根据患者在急救处理中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差异性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神经等西医手段治疗,其余34例归纳为观察组,在西医处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理念行辨证施治急救,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脑中风中医症候评分”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在症状及神经损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治疗急性脑出血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疗效确切,起效迅速,值得推产应用.

    作者:韦玉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9例患者均采用中药辨证内服及中药灌肠治疗后的统计结果.结果:69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4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显效率82.6%,总有效率94.2%.结论: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作者:焦艳;陈超;于小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在小儿慢性咳嗽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小儿慢性咳嗽的婴幼儿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婴幼儿接受常规治疗(抗过敏、消炎、止咳、化痰、扩张支气管等),试验组婴幼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每晚口服1次,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婴幼儿咳嗽消失的时间和肺部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应用孟鲁司特的试验组婴幼儿咳嗽减少,夜间咳嗽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确切,能够显著地改善并且稳定婴幼儿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柳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划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参照组41例患者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手预措施,试验组41例患者实施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记录与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P<0 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侯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3~6岁弱视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目的:分析3~6岁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视功能发育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3~6岁弱视儿童262例446眼,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验光.结果:262例446眼弱视儿童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混合散光,3~6岁儿童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性,也是弱视佳治疗期.结论:对3~6岁儿童定期进行常规的眼保健检查,能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弱视,减少弱视的发生.

    作者:李明华;李娜;卢军;康映红;董俊媚;姜轶;李玲芳;赵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疗法,对照组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降纤酶,观察组则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凝血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BI指数、BDNF及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祖丽阿亚提·阿尤甫;沙吉旦·木塔里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Krackow缝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踝-后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23%,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6.19%,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效果较为显著,在跟腱修复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修复可靠性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鲁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O2气腹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CO2气腹对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利用SD大鼠建立CO2气腹模型,维持气腹时间90min,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10mmHg气腹组、20mmHg气腹组和对照组,共3组.两气腹组各15只,合计30只,对照组30只.两气腹组各按解除气腹后第5、60、120min再分为3组,每组5只SD大鼠.检测解除气腹后相应时间肠黏膜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以上各组设有相应对照,对照组不充入CO2气体.结果:①气腹压为10mmHg和20mmHg的CO2气腹均可导致SD大鼠肠黏膜MDA和NO水平增高,GSH水平降低.②20mmHg CO2气腹使血浆DAO活性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而10mmHg CO2气腹不影响血浆DAO活性和肠黏膜屏障功能.③20mmHg组解除气腹后第5、60、120min MDA水平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及10mmHg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mmHg组仅第5min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光镜下对照组和10mmHg气腹组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20mmHg气腹组放气后第5、60、120min后均见黏膜水肿,并可见部分上皮细胞绒毛脱落、变性坏死.结论:CO2气腹可导致SD大鼠肠黏膜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且随气腹压的升高而程度加剧.CO2气腹压升高所致肠黏膜氧化应激可能是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彭斌;顾志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正中神经肘上离断经神经束膜吻合和肌电仪理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正中神经肘上完全离断神经束膜吻合和肌电仪理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例正中神经肘上离断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断端神经束膜吻合,经肌电仪理疗6个月.结果:8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的大鱼际肌外形饱满,拇指对掌功能良好.结论:经神经束膜吻合和持续肌电仪刺激治疗是治疗正中神经高位离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龙;陈翔;花耀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通过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4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9年(S=0.7),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为93.88%;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4年(S=0.3),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为7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通过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郭江涛;李建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60例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情况.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分别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及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研究组).结果:研究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排气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更短(P<0.05).结论:给予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星军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慢性盆腔炎患者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循证护理组(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率,加速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社区初治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相比单独使用头孢菌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以评价其在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的76例老年CAP患者:46例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平均年龄71.0岁(s=5.3),CAP评分<3分;单独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2.0岁(s=4.95),CAP评分<3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46例中,有效治疗42例,有效率为91.3%,转院率8.7%;对照组36例中,有效治疗22例,有效率65%,转院率35%.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于治疗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单独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在社区医院对老年CAP(评分<3分)患者可作为首选.

    作者:杨清梅;杨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路径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动静脉起瘘成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0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按照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自觉采取遵医行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内瘘成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安可;魏红燕;李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选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围术期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完成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术中切除组织较小,出血少,术中均未进行输血;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并发症均治愈,患者住院时间约为1周.结论:护理有利于提高行TURP围术期疗效,有必要大力推广及使用.

    作者:胡正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上海市青浦区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的MicroScanWalkAway-96Plus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的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来源分布、药物敏感试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临床标本中以痰液、分泌物为主,分别占38.5%及35.6%,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室(26.9%)、门诊(25%),其次为内科(2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达44.3%,MRSA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敏感率为100%;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除了青霉素外对大多数抗生素都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尤其是MRSA,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产生.

    作者:王芳;唐之俭;徐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5例胃肠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组,60例)和单用利多卡因的麻醉组(L组,65例),比较其在胃肠镜检查时的耐受情况,即SBp(收缩压)、DBp(舒张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患者的感受.结果:P组SBp、DBp、HR、SpO2的变化均显著小于L组(P<0.05),患者清醒后自我感受显著优于L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胃肠镜检查安全有效,比常规普通的胃肠镜检查更有利于操作,在肠镜检查中尤为突出,患者可无痛完成肠镜检查.

    作者:吕淑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镜活检出血风险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镜活检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371例行气管镜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活检围术期护理模式差异性分为两组.对照组185例,采取常规活检护理模式服务;观察组186例,针对患者机体及心理状态,在气管镜活检围术期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气管镜活检出血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行气管镜活检期间仅12例发生出血现象,其中7例少量出血,5例中等量出血,出血率为6 45%;对照组患者在行气管镜活检期间39例发生出血现象,其中23例少量出血,16例中等量出血,出血率为21.0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统计评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气管镜活检出血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增魁;周胜云;赵春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方案,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肺心病患者,单纯肺心病者作为对照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者作为观察组,总结两组的治疗方案.结果:较单纯肺心病的对照组患者而言,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更容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P<0.05);在胸部X线片的结果上,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胸部的病变程度小于单纯肺心病的患者(P<0.01);在心电图表现方面,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除在肺型P波少于单纯肺心病患者以外,在心肌梗死、左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持续ST-T改变均多于单纯肺心病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5%.结论:掌握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对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心脏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于俊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肾内科收治的住院治疗患者900例,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将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讨肾内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本次研究中90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279例在住院治疗期间使用了抗菌药物,占31.00%.在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279例中,159例为呼吸道感染:67例肺炎克雷白菌感染、3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3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5例铜绿假单胞菌;64例为尿路感染:50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2例粪肠球菌感染,另有2例为肺炎克雷白菌感染;30例为肠道感染:均为大肠埃希菌感染;26例为皮肤 及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以表皮葡葡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279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达到合理用药标准者163例(58.42%),达到基本合理用药标准者114例(40.86%),另有2例不合理用药者(0.72%).结论: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中的有关规定选择药物,遵循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合理使用.

    作者:严巨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