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丽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期间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医院几个方面.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教授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改善心血管内科病房环境,完善医院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马永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主动脉弓中断(IAA)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且致命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自然存活时间短而死亡率高.患有主动脉弓中断的患儿若不及时手术,多于出生后1个月内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新生儿及婴幼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开胸心脏直视手术已广泛开展且技术已有很大提高,故推荐对主动脉弓中断的患儿行一期根治术,尽可能地利用自身的动脉导管重建主动脉弓,恢复主动脉弓血流的同时矫正心内畸形,现将1例主动脉弓中断患儿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闻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实施结肠镜检查的85例慢性便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时照组应用聚乙二醇清洁肠道,观察组应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清洁肠道.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结果:对照组肠道清洁率为71.4%.观察组肠道清洁率为90.7%,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前应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的肠道清洁效果要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聚乙二醇清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溶血、凝固、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对胶体金渗透法测定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采集我院 135例住院患者血样,通过胶体金渗透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并分成低值、中值、高值3组.检测溶血前后、凝固与无凝固,以及不同放置时间后的D-二聚体浓度. 结果:除低值组溶血前后相比D-二聚体测定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溶血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1),溶血后测定的浓度均高于溶血前.凝固标本的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无凝固标本(P<0.01).低值标本放置12h与24h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5),低值组标本放置24h与2h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中值标本和高值标本分别放置12h、24h与2h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溶血、凝固及放置时间等均会对D-二聚体的测定产生一定影响,临床检验中应尽量避免这些因素.
作者:佟大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及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参数,硝酸甘油用量、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胸部疼痛、乏力气促、心悸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Hct),硝酸甘油用量、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及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促进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频率,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阿孜古丽·艾合买提;孜里哈·买赛尔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患者使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碘甘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江胜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相比单独使用头孢菌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以评价其在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的76例老年CAP患者:46例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平均年龄71.0岁(s=5.3),CAP评分<3分;单独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2.0岁(s=4.95),CAP评分<3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46例中,有效治疗42例,有效率为91.3%,转院率8.7%;对照组36例中,有效治疗22例,有效率65%,转院率35%.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于治疗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单独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在社区医院对老年CAP(评分<3分)患者可作为首选.
作者:杨清梅;杨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5例胃肠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组,60例)和单用利多卡因的麻醉组(L组,65例),比较其在胃肠镜检查时的耐受情况,即SBp(收缩压)、DBp(舒张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患者的感受.结果:P组SBp、DBp、HR、SpO2的变化均显著小于L组(P<0.05),患者清醒后自我感受显著优于L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胃肠镜检查安全有效,比常规普通的胃肠镜检查更有利于操作,在肠镜检查中尤为突出,患者可无痛完成肠镜检查.
作者:吕淑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应用三草舒癃汤进行中医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西药非那雄胺疗法和中药三草舒癃汤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应用三草舒癃汤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进行普及.
作者:刘启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治疗老年人终末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大小分非老年组(n=27)和老年组(n=30),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0%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x2=4.65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磷、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非老年组患者的血磷、血红蛋白含量改善显著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终末期肾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并发症多,改善效果差,因此要充分掌握患者的指征,加强营养和护理干预,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高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选取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9).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同时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68.94分(s=10.92),苏醒时间为11.54 d(s=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后的ADL评分为53.15分(s=11.07),苏醒时间为19.63d(s=5.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苏醒快,且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明显.
作者:李软霞;牛侨;王天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对心脏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仅对治疗组行胸部放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状况.结果:治疗组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的心脏体积照射情况下放射剂量≥36Gy的放疗患者的心电异常率显著高于放射剂量<36Gy的患者(P<0.05);心脏受照射剂量达40Gy时心脏受照体积≥28%的放疗患者心电异常率显著高于心脏受照体积<28%的患者(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会对其心脏产生损伤,且损伤程度与心脏受照体积及心脏放射剂量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放射治疗对心脏产生的损伤.
作者:龚兆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术后临床真菌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小儿心脏术后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真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酵母菌138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深静脉导管及血培养标本.氟康唑对不同酵母菌的敏感率为85.7%~100%,伊曲康唑对酵母菌感染的疗效相对较差,敏感率为53.8% ~85.7%.结论:真菌院内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氟康唑对其敏感率高,仍为酵母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肇盟;陈启昭;程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医院就诊老年患者牙髓根尖周病临床路径文本制定方式和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5例老年牙髓根尖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就诊时使用临床路径模式,观察院内医疗资源节省情况和患者康复周期缩减情况.结果:在引入这种模式之后,既往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和以往相比较为严谨,患者疾病得到满意控制,大限度地降低了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就诊时间.结论:对于老年牙髓根尖周病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可节省医疗资源,缩减康复周期,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蒋柏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进一步对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站儿科收治的1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78例,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一次穿刺完成率、穿刺的堵塞率以及穿刺并发癌的发生率等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两组新生儿留置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基础组患者(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属于新生儿护理中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其临床护理效果较佳.
作者:扈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椎管占位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4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椎管占位病例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微创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患者治疗时采用针对性护理,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神经根损伤,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出院后随访6~42个月,平均18.6个月,椎体高度无丢失,椎管内残留骨块塑形吸收可,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患者满意.结论:围术期护理是确保微创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推管占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王瑛;贺新宁;张荣;曾昭芬;谭星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深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效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的40例患者,临床转归率为95%(38/40).结论:借助心脏临时起搏器能够帮助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度过危险期,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李锋;貊宝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肺炎患儿痰标本采集时机对痰细菌学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208例,分别采集肺炎患儿入院后的第2天清晨和入院后无固定时间段的痰标本.将在入院后第2天清晨采集的痰标本作为试验组,而将无固定时间段采集的痰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痰标本进行培养,通过细菌检测仪检测细菌阳性率,后对两组痰标本的细菌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痰标本的检测后分析,试验组痰标本检测出细菌165株,阳性检测率为79.33%,对照组中痰标本检测出细菌106株,阳性检测率为50.96%,两组痰标本的细菌检测率有着显著性差异(P <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肺炎患儿不同时期的痰标本细菌检测后,正确的时间段进行痰标本采集可以提高细菌检验的阳性率,为临床治疗肺炎患儿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刘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56例眼科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通过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治疗配合和康复.结果:通过对156例眼科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患老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康复过程.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从心理上给予了患者以支持,控制了抑郁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92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各项术中、术后指标以及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应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缩短手术切口长度,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作者:孙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