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波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中心皮肤门诊收录的55例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25例,均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而观察组患儿30例,均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治疗,两组患儿口服药物每天1次,总共4周,并对两组患儿四周后治疗疗效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分析发现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均有好转,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并不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均能耐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嗜睡程度要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要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欧海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350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175例.试验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甘油三酯水平1.46mmol/L(s=0.36)、总胆固醇水平4.05mmol/L(s=0.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98mmol/L(s=0.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甘油三酯水平1.65mmol/L(s=0.41)、总胆固醇水平4.77mmol/L(s=0.4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39mmol/L (s=0.39),试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82mmol/L(s=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16mmol/L (s=0.1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得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孝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精密子母尿袋在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留置导尿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集尿袋,观察组使用精密子母集尿袋,分析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和主要感染菌种.结果:第3天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尿路感染,7d尿液样本显示,观察组1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者10例,发生率为20.00%.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2例,克雷伯杆菌1例,大肠埃希菌5例,肠球菌3例.结论:对于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使用精密子母尿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提升护士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节约医疗成本,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雷艳;莫丽艳;林余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P27及Ki67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42例腺性膀胱炎组织与同一患者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27及Ki67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27与Ki67表达与腺性膀胱炎的发生相关,但与性别、年龄不相关(P>0.05).腺性膀胱炎组织中P27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27的低表达和Ki67的高表达可能在腺性膀胱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进行联合检测可能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瑞珩;徐志清;王迢;冯佩;徐勇;张瑞霞;刘秋虹;金春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环框式磨牙竖直器矫治下颌近中倾斜阻生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应用环框式磨牙竖直器对22例下颌近中倾斜阻生磨牙患者的矫治,比较治疗前后M-MP、M-OP值观察患者临床矫治效果.结果:矫正后患者的M-MP、M-OP的平均值分别为90.53(s=10.47)和92.24(s=5.43),较矫治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框式磨牙竖直器矫治下颌近中倾斜阻生磨牙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依从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东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在胆总管结石临床护理中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3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5.87分(s=0.58)、抑郁评分5.84分(s=0.59),高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5.01分(s=0.55)、抑郁评分5.02分(s=0.52);住院时间7.45d(s=0.60),多于观察组的6.25d(s=0.7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总管结石临床护理中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联用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薛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开展孕妇甲状腺功能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56例及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正常对照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组的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显著(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贫血及流产、早产的发生,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王晓丽;龙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护理途径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途径,前者使用CCU护理路径,后者为常规护理途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的比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而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CU护理途径可以减少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有效地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许春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限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后患者的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短,且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衡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婴幼儿期作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阶段,需进行科学的喂养才能保证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及时或不合理的添加辅食可能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从而对儿童的健康造成近期或远期影响.不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均应随婴儿的生长发育与消化功能的成熟逐步按计划添加辅食.本文从辅食添加的时间、种类等对婴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旨在指导看护人员更好地进行辅食添加,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夏宇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对前S1蛋白表达在诊断传染性肝炎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0例传染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观察者和对照组两个小组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乙肝五项及前S1蛋白,并对不同模式下的前S1蛋白的阳性率进行分析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传染性肝炎的诊断过程中,诊断准确率高达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结论:在对传染性肝炎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由于前S1蛋白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出病毒在人体中的复制情况和传染性,进而有效提高了传染性肝炎诊断的效果,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探讨二甲双胍配合炔雌醇醋酸环丙孕酮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已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炔雌醇醋酸环丙孕酮治疗PCOS.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二甲双胍配合治疗PCOS,并在该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空腹血糖(FBG)、胰岛素释放(F-Ins)水平.结果: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二甲双胍配合炔雌醇醋酸环丙孕酮治疗明显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的价值.方法:观察组(71例)为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71例)为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分别对两组患者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胱抑素 C、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分别为2.19mg/ml(s=0.35)、27.9mg/ml(s=9.1),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分别为0.49mg/ml(s=0.21)、5.6mg/ml(s=2.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较高.
作者:薛军;卫鹏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微创痔疮手术治疗严重痔疮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严重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应用传统手术,试验组(43例)应用微创痔疮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痔疮患者给予微创痔疮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尽可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与手术时间,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中华;闫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3例),与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5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31.28分(s=1.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47.06分(s=2.8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91%,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可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入手,改善患者分娩结局,提升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者:苏银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与探究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100例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下肢手术患者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隋义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AMA和HAMD评分明显下降;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谭朝霞;彭创;杨义江;易湘兰;易为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患者实施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仅给予米非司酮胶囊,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保守治疗,观察两组保守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保守治疗成功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本文对关于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的若干改进措施进行讨论,并分析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市场上的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讨论检验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总结近些年化妆品微生物研究的情况.结果表明近些年化妆品的审查制度越来越规范,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了微生物检验的水平.微生物检验对化妆品市场来说是一道严格的关卡,起着规范市场引导市场的作用.
作者:雷德卿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与局部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7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采取内镜下电凝止血的作为观察组,采取局部填塞止血的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术后出血量30.7ml(s=6.0)、出血时间38.2min(s=8.4)、鼻腔通气恢复时间3.6d (s=0.6)、3个月内复发率(3.85%)、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2.2分(s=0.3)、术后不良反应率(17.3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能够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和鼻腔恢复通气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预防复发,并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磊磊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