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穹;吴琪;王昌超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Haris评分.结果:试验组Haris评分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操作时间上,试验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负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上,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优于内固定术,术后负重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朱博;吕帧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系统综合治疗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急诊进行救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则采用系统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88.9%)高于对照组(58.3%),死亡率(5.6%)低于对照组(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综合治疗应用于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阮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通幽汤加减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0例(2015年4月17日至2017年4月17日)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通幽汤加减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卡氏评分(KPS评分)、睡眠质量.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观察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63%,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仅仅使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联合通幽汤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提高疗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丽芝;刘立平;李明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开展孕妇甲状腺功能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56例及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正常对照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组的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显著(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贫血及流产、早产的发生,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王晓丽;龙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依据患者收治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联合美托洛尔,研究组则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2/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24/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从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有创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飞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分析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牙周炎患者中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100)与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均接受牙周组织再生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00%,牙周炎消失时间为26.03d(s=3.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牙周炎消失时间为14.86d(s=3.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谭学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病例40例进行冠状动脉CTA分析.结果:64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性较高.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64排CT进行冠状动脉检查,能高效诊断冠状动脉病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太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350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175例.试验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甘油三酯水平1.46mmol/L(s=0.36)、总胆固醇水平4.05mmol/L(s=0.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98mmol/L(s=0.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甘油三酯水平1.65mmol/L(s=0.41)、总胆固醇水平4.77mmol/L(s=0.4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39mmol/L (s=0.39),试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82mmol/L(s=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16mmol/L (s=0.1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得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孝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60例神经衰弱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6年8月前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2016年8月及后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理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以上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衰弱入院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而且临床疗效显著,并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幼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的临床治疗中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进行剖宫产分娩,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进行观察,并且观察对比患者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麻醉效果对比,差异不显著,同时都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手术需要,患者的麻黄碱使用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均没有出现相关神经症状,在麻醉后试验组患者的呕吐、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高平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娩中应用连续的硬膜外麻醉效果更高,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产科辅助应用.
作者:葛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初产妇运用无痛分娩的效果和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产妇分为A组与B组,A组行常规分娩方法,B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比较分析两组镇痛效果、母婴结局和初产妇产程.结果: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剖宫产例数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产程明显短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痛分娩应用于临床初产妇中,效果确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有效缩短产程,促进新生儿的成长,值得推广.
作者:汪玉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床旁CRRT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5.9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护理针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床旁CRRT治疗的护理效果更佳,临床中应予以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学成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实施规范的急诊急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根据患者的入院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均由医院救护车出诊进行院前急救,并在入院后按照循证医学理念进行治疗,共包含55例患者;对照组均由家属送至医院急诊科接受常规急救,共53例患者.结果:试验组急诊急救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存活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存活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存活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本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存活者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存活者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规范的急诊急救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急救成功率,还可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远期预后.
作者:唐宏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探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随机分配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的基础上进行红花黄色素的注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树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高龄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高龄膀胱癌患者中抽取18例作为治疗组研究对象,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同时选取18例高龄膀胱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单纯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5.56%,其肿瘤复发率是5.5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2.22%,其肿瘤复发率是33.33%;两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高龄膀胱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红其;李强;刘奎;孟凡喜;杨正皓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AIH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0例AIH患者(AIH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分析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IL-10水平与AIH肝功指标及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①AIH组外周血中Treg、Tfr的比例及血清中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IH组血清中IL-10水平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与Tfr无相关性.③AIH组血清中IL-10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AIH患者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中IL-10表达下降,与AIH的发生、进展有关.
作者:马亮;张力文;陈建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在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钙通道阻滞剂药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为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均匀分成单一组与联合组,单一组患者单纯接受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联合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ARB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单一组患者,数据对比之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CCB与ARB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将两种类型药物联用值得推广.
作者:热娜古丽·阿布都热依木;努尔买买提·吐尔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国产艾司奥美拉唑针剂对于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科收治的240例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匈组各1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国产艾司奥美拉唑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进口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达到了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5%(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艾司奥美拉唑针剂对于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龙;李丽;陈辉;杨伟兴;肖国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卒中后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归纳、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62例患者中,17例患者为迟发型癫痫,占比27.42%,45例为早发型癫痫,占比72.58%.有2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以部分发作为主(18/26),有3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以全身发作为主(31/36).有17例患者为皮质下部位病变,占比为27.41%;45例患者为皮质部位病变,占比为72.58%.结论:早发型癫痫为卒中后癫痫的主要发病时间,以皮质为主要发病部位,相应的发病率和卒中类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卞焕菊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