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

袁静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过程,总结分析急性阑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加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挽救患者的生命,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本文选取3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患者入院后,使用B超诊断以及CT诊断,总结这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在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面,CT的诊断方法明显优于B超的诊断方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采用CT诊断可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有助于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同时,它能够准确地与常见的各类疾病进行鉴别,从而为后期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目的:将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湘雅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将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六项围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更高.

    作者:孙道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脊髓检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下肢畸形和大小便失禁.因为该疾病涉及诸多的学科疾病,所以在临床中容易误诊.随着磁共振成像对脊髓栓系综合征认识到的不断深入,脊髓检系综合征中脊髓末端位置正常的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单纯基膜膨出的修补术可以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症状加重,因此除必要的手术治疗外,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以及神经干细胞治疗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宋希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清晨血压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晨血压管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晨血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清晨血压管理,抑郁状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晨血压管理可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状态.

    作者:宋晓乐;张鹏宇;朱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术的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术的护理配合方式.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心脏介入术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86%;试验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为88.57%,对照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为65.71%,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心脏介入术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可以降低心脏不良事件,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新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不同时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至2016年惠有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血肿消退时间为15.6d(s=2.1),平均住院时间为20.8d(s=1.9),而对照组患者平均血肿消退时间为30.7d(s=2.4),平均住院时间为45.5d(s=2.9).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玉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00例急诊COPD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方法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COPD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蒋佳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临床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女性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对女性急性心绞痛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女性急性心绞痛患者20例,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实施临床心理护理.另收集同期收治的20例女性急性心绞痛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评分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急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有较高使用价值.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不孕症的发病和预防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以及生活压力增强以及饮食、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出现不孕不育现象.不孕症属于一种生殖缺陷,导致不孕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该疾病发生后,可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随着不孕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该疾病不仅是临床医学解决的重点难题,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作者:罗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p16与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p16与Bm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块标本作为试验组,将60例正常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选择免疫组化法对两组中的p16与Bmi-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在p16基因总阳性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分化肿瘤和高、中分化肿瘤的p16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1基因总阳性率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中,Bmi-1基因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肺鳞癌中的p16与Bmi-1基因表达表现为负相关.结论:正常肺组织中的p16基因表达为阳性,在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其表达随着肿瘤的分化变差而下降.正常组织中并无Bmi-1表达,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如果肿瘤存在淋巴结转移,其表达也显著上升.

    作者:张伟;杨恩东;李亚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上消化道内镜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内镜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术前均进行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对16例高级不典型增生胃食管反流患者,予以上消化道内镜下射频+注射疗法,51例采取胃镜胃底折叠术;并对52例手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患者进行术前后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比较.结果:在52例随访到的患者中,临床治愈29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38%.手术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pH<4时间、立位pH<4时间、卧位pH<4时间、反流>5min次数及长时间反流情况均显著降低,且与手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PF、RP、VT、BP、MH、SF、GH及H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E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上消化道镜手术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能够明显缩短或减轻酸反流造成食管黏膜酸暴露时间及酸反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但也需要对上消化道内镜熟练的操作水平及对相关不适宜此项手术或有相关禁忌患者进行认真研究,严格掌握.

    作者:谢华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作为本次试验分析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本次试验纳入的70例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5例.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常规组,应用精心护理干预的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91.42%)与常规组(77.14%)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与常规组(2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在其接受临床治疗的同时,配以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护理有效提升,临床推广价值高.

    作者:冯友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其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会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电话随访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乙肝患者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治疗现状,并分析调查结果,探讨电话随访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以改善治疗结果.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科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95名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制定Excel将患者基本信息储存,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指导及用药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结果:试验组在电话随访的干预下,依从性及用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加强健康指导,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并提高疗效.

    作者:刘春艳;李祥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手术去势治疗,予以治疗组患者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为3.65ng/L(s=1.37),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为90.03分(s=4.23),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13.84ng/L(s=2.47)、76.21分(s=4.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韩宏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配,60例为对照组,6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试验组选用早期护理;针对两组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考察.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试验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院影像系统图文大数据云存储的实践应用

    传统的将医学影像和图文信息保存到医生的数字设备中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疗数据的产生,利用云存储上传数据,实现异地备份病历、随时随地查看病历还节约了本地存储空间.云存储的全面应用以后,缩短了医生下载并查看就医患者病历的时间,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减小了医生的工作压力.云存储还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信息加密且自动异地保存.云存储后台不断升级,尽可能缩短加载时间.目前云存储正在大面积的进行使用,云存储系统的全面运行指日可待.

    作者:佟明祥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冠心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1例

    1病例资料女性,62岁,主因阵发性胸痛20余年,心慌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人院前20余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伴后背疼痛,疼痛为烧灼样,无胸闷、气短,无心慌及出汗,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就诊于当地医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予“雷公藤、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治疗,患者上述胸痛时有发作,有时出现髋关节疼痛,故上述药物间断服用;8年前再发胸痛时伴胸闷、气短,仍以胸骨后为主,伴全身乏力及出汗,诉有濒死感,无其他不适,经口服“丹参滴丸”约半小时呃逆后可好转,上述不适劳累时多发,静息状态下亦有发作;于3年前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规律口服药物治疗,未再发胸痛、胸闷症状;但于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伴烦躁,伴全身乏力及头晕,仍有濒死感,无胸痛,无明显胸闷、气短,测血压高达155/80mmHg,经安静休息约半小时可好转,故行运动平板实验可疑阳性,冠状动脉CT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乳内动脉-前降支桥血管管腔通畅,吻合远端官腔显影,升主动脉-钝缘支桥血管管腔通畅,吻合口以远管腔显影,升主动脉-右冠桥血管于第二转折远段管腔扩张,2讨论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作者:徐郡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子以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的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70.25μmol/L (s=14.31)]明显低于对照组[104.60μmol/L(s=15.70)],且黄疸消退的时间[3.20d (s=0.20)]显著短于对照组[6.43d(s=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而且大幅度缩短其黄疸的消退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金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结果:21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中,行开颅手术73例、存活67(91.78%)、其中恢复良好15例(22.39%)、中残38例(56.72%)、重残12例(17.91%)、植物状态存活2例(2.99%)、死亡6例(8.22%).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137例、存活135例(98.54%)、其中恢复良好106例(77.37%)、中残26例(18.98%)、重残3例(2.19%)、死亡2例(2.3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能及时清除血肿、消除占位、制止出血、降低颅内高压、阻断继发性损害,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与存活质量.对出血量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吉力力;帕热哈提江·依孜木;麦麦提依明·托合提;李津生;杨小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詹氏消瘀酊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詹氏消瘀酊在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早期肿胀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消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詹氏消瘀酊喷涂治疗.分别记录两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后3d及5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肢体周径,对比两组患者消肿止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詹氏消瘀酊治疗后,在消肿和止痛方面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詹氏消瘀酊在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疼痛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消肿快、疼痛缓解快等优点.

    作者:李桂红;汤甫秋;陈一帆;廖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