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价值

孜里哈·买赛尔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 临床诊断, 早期治疗
摘要:目的:评估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价值.方法:抽选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本院接收的6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试验组31例,实行长期系统降压救治;对照组30例,实行常规抗压救治,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2%,低于对照组26.67%(P<0.05);试验组血压、心脏结构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长期系统降压救治,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心脏结构.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8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视力和术后平均光敏感度(MS)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可临床推广.

    作者:杨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直肠癌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手术情况良好,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66d(s=1.14),并发症发生例数少,相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魏海兵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的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情况,为指导中药房工作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使用频率、用药量、金额等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门诊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用中药饮片包括8类中药,使用频率高的为补气药和理气药,其次为补血药.饮片的使用频率排名与用药量排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中草药用药规律性分析,对医院中草药的采购、药房斗谱编排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利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纯丁苯酞治疗,联合组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恢复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改良生活能力指数(BI指数)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用药不良现象(P>0.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QOL评分、改良BI指数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秋月;卓静;刘俊羚;李继红;李水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预防无创通气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对需无创通气早产儿胃食管反流(GER)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新生儿科住院需无创通气早产儿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早产儿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对照组早产儿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观察两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喂奶后频繁呕吐、胃潴留、脱离无创通气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结果:试验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喂奶后频繁呕吐、胃潴留等GER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脱离无创通气时间平均为13.1d(s=1.06),低于对照组的15.3d(s=1.26),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平均为11.1d(s=1.10),低于对照组的17.2d(s=1.78),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为11.1d(s=1.06),低于对照组的18.2d(s=1.11),差异显著(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可促进需无创通气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降低出现GER的发生率,脱离无创通气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优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

    作者:易璐;吕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上消化道内镜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内镜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术前均进行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对16例高级不典型增生胃食管反流患者,予以上消化道内镜下射频+注射疗法,51例采取胃镜胃底折叠术;并对52例手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患者进行术前后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比较.结果:在52例随访到的患者中,临床治愈29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38%.手术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pH<4时间、立位pH<4时间、卧位pH<4时间、反流>5min次数及长时间反流情况均显著降低,且与手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PF、RP、VT、BP、MH、SF、GH及H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E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上消化道镜手术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能够明显缩短或减轻酸反流造成食管黏膜酸暴露时间及酸反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但也需要对上消化道内镜熟练的操作水平及对相关不适宜此项手术或有相关禁忌患者进行认真研究,严格掌握.

    作者:谢华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神经内科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神经内科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眩晕症的患者3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各种检查结果对眩晕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造成眩晕的病因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1例(37%),后循环缺血8例(2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7%),梅尼埃病2例(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3%),其他3例(10%).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神经内科眩晕症中常见的发病原因,医护人员应该认识到该病的重要性,明确眩晕的其他因素,提高在临床上的治疗水平,帮助眩晕的患者提高预后和治疗效果.

    作者:刘玉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000个待灭菌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未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500个待灭菌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500个待灭菌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待灭菌包的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待灭菌包内组装配置缺陷发生率及清洗合格率分别为0.2%、99.6%,对照组的待灭菌包内组装配置缺陷发生率及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4%、9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管理应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待灭菌包的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代淑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分析与观察运用介入方法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我院心血管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7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对象,均给予介入治疗,并观察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7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成功介入83例,介入成功率为95.40%;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74%,介入成功后患者的冠脉血流有明显改善,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作者:孙兆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健康保健方法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健康保健方法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营养不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及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评分及患儿配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结论: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并进行相关保健指导,可以有效改善小儿营养不良情况,保障患儿健康发展.

    作者:刘鹏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近期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2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近期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郑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社区护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社区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平均值、生活习惯均有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脑血管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后的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FMA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给予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73.33%比较有所上升,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MA、BI指数评分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B1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秦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7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的手术形式分为传统组与小切口组,每组35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则给予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美容评分,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用时40.73min(s =2.06),手术出血量16.85mL(s=7.41),住院天数3.93d(s =0.46),均明显比传统组低(P<0.05);其切口疼痛评分2.71分(s=0.26),低于传统组(P<0.05);切口美容评分7.42分(s=1.35),较传统组高(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71%,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袁智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牙周病导致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种植义齿修复

    目的:研究观察牙周病导致后牙牙槽骨严重吸收的种植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种植中心种植修复前,按照牙周炎诊断标准确诊的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1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期患者种植体稳固,无脱落病例,负载1年和2年,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均≤1,种植体牙周探诊深度(PD)均≤3mm,边缘牙槽骨吸收(MBL)均<0.2mm,种植体处于稳定健康状态.结论:对于牙周病导致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应用Straumann种植系统进行种植义齿修复可以获得较好的中短期疗效,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宋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临床合理用药疗效探析

    目的:针对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临床合理用药的疗效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药学案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总结,抗感染治疗、抗菌药物管理、药品不良反应鉴别、处理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合理使用率74.1%,明显高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合理使用率46.8%及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合理使用率22.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临床药学合理用药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还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金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寺子乡高血压病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农村高血压病现状,对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做好防治对策.方法:以健康体检及健康档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对老年性高血压应以防控为主,患者用药以疗效与安全性为基本准则,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更有质量的治疗.结论:防治农村高血压,我们应该大力做好基层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开展简单易懂有趣味性的健康教育,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与规范的跟踪管理等防治对策落到实处.

    作者:张东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p16与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p16与Bm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块标本作为试验组,将60例正常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选择免疫组化法对两组中的p16与Bmi-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在p16基因总阳性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分化肿瘤和高、中分化肿瘤的p16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1基因总阳性率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中,Bmi-1基因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肺鳞癌中的p16与Bmi-1基因表达表现为负相关.结论:正常肺组织中的p16基因表达为阳性,在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其表达随着肿瘤的分化变差而下降.正常组织中并无Bmi-1表达,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如果肿瘤存在淋巴结转移,其表达也显著上升.

    作者:张伟;杨恩东;李亚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配,60例为对照组,6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试验组选用早期护理;针对两组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考察.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试验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疼痛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疼痛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剖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80例癌痛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将所选患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各40例.甲组予以规范化疼痛管理,乙组予以普通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疼痛管理的效果.结果:甲组疼痛管理的优良率为100.0%,乙组为85.0%.甲组明显高于乙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管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6.5分(s=4.3),乙组为75.4分(s=6.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示范病房中加强对癌痛患者进行疼痛管理的力度,可帮助其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增进疼痛管理效果.

    作者:张艳萍;胡秀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