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雷文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Frankel分级情况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能够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Frankel分级情况,为该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NTERTAN顺行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骨折.治疗上尽早行外科手术固定已成共识手术的关键是在骨折愈合前期提供一种坚强且稳定的桥连装置,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减少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采用INTERTAN顺行髓内钉治疗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对21例行闭合复位INTERTAN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3例需扶拐行走,2例因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不能下床.结论:说明闭合复位INTERTAN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内固定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银杏达莫,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并就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2%、87.50%;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53.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6分(s=4.33)、6.18分(s=3.45),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26分(s=5.27)、10.88分(s=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恢复非常有益.

    作者:肖功伟;杨光尧;彭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重症监护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情监护与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45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症监护、基础护理与康复锻炼.结果:45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好转32例,好转率71%,死亡13例,死亡率29%.结论:进行重症监护及基础护理与康复锻炼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感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45例效果,为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的方法进行治疗,共2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床旁血液滤过进行治疗,共23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sCr、BUN、CK水平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sCr、BUN、CK水平情况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45例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加快了恢复速度,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应用.

    作者:谭利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7例患者,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传统钢板治疗;试验组53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9.95%、试验组患者则为18.52%;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s=2.31)、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5.28周(s=3.05),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方式可简化手术,减少出血,减少临床并发症,同时在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可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钱云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转归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转归及治疗方式,为日后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16例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分析其临床表现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两组,每组8例,以不同的方式治疗,并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结果: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疾病具有病情进展快,演变过程有相对特异性;亚急性期再发白质脱髓鞘比例高的特点,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具有病情进展快,演变过程有相对特异性;亚急性期再发白质脱髓鞘比例高的特点,以快速阻断炎性免疫及应用甲泼尼龙冲击对于治疗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帮助患儿改善预后.

    作者:周晓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的效果

    目的:观察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控制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及随访,试验组进行个体化延续护理.评价两组患儿疾病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哮喘发作、急诊、住院次数以及小儿哮喘生存质量量表(PAQLQ)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增强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效果,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减少发作次数.

    作者: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ICU中的应用进展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目前临床为重症监护室(ICU)中危重症患者提供良好的内平衡的重要手段,具有高通透性、生物兼容性好等特征,在国内外临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本文将着重从疗效分析、使用剂量以及注意事项三方面围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ICU的治疗进展做出分析,以为该治疗方案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提供帮助.

    作者:严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脑梗死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醒脑注射液能够收获显著的疗效,并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血液黏稠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翠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宫腔填塞纱条预防及治疗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用于预防及治疗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2016年剖宫产术中行宫腔填塞术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宫角妊娠、巨大儿、瘢痕子宫、臀位、先兆子痫、产程异常、瘢痕子宫及双胎妊娠.结果:其中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在1000~ 1300ml)15例,出血量在500~ 1000ml的有52例,出血量小于500ml的有68例,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达88.89%.结论:宫腔填塞纱条在预防及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效果确切,操作简单、见效快,费用低,可以在临床中尤其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作者:樊慧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根据脓毒血症指南治疗,β受体阻滞剂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脓毒血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的差异.结果:β受体阻滞剂组患者的脓毒血症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β受体阻滞剂组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肌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有良好的心脏保护效果.

    作者:王建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发闭经的研究进展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以两代抗精神病西药为主,这些药物可引起继发性闭经,其临床发生率较高.对此现代医学所采用的手段仍是以西药药物治疗为主,这虽可解决闭经问题,但都存在一定不足.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对于治疗抗精神病药引发闭经具有一定的成效,可弥补西药类药物的不足.

    作者:刘桓;梅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的评测及其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8枚种植体.对所选取的所有患者进行种植修复二期手术治疗,并佩戴种植体,观察36例患者种植修复基台就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并分析疼痛影响多因素.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36例患者中,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中,中度疼痛患者多,占总人数比例52.78%,且牙龈袖口深度和间隔时间均为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义齿种植患者进行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VAS评测,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明确影响疼痛的牙龈袖口深度和间隔时间等影响因素.

    作者:李继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将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达标率和康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健康知识的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何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值骨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活动范围评分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优良率为96.00%,治疗后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和活动范围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效果显著,该术式能稳定股骨头的内部环境,修复骨坏死部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立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预处理在金属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在金属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妇科人流包中选择200套金属器械进行研究,并将金属器械分成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全自动的清洗消毒机对金属器械进行预处理,而对照组则使用手工法行预处理,对比金属器械的清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清洗时间、清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金属器械进行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齐立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策略及价值

    目的:本文就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策略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8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予以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为9.09%,试验组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多数患者均可治愈,但易复发,而手术疗法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二者各有优势;因此临床中应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孙晓伟;邢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分析

    目的: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抽选9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例的基本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时间进行分组;观察组(45例)提供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45例)提供常规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率和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1例(2.22%),对照组有4例(8.89%),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投诉率、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更低,而满意度则相对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很多因素均可能诱发护理风险;通过分析具体的风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和投诉率.

    作者:柴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伴随着国际经济、科技水平的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个名词已经被1994年国际头痛学会给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起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因原发性损坏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或者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导致神经递质释放过度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叙述了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特点及药理机制,并对药物治疗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作者:郑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胃肠癌患者围术期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癌并存其他疾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2例胃肠癌并存其他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52例胃肠癌并存其他疾病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3.1%.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胃肠癌患者在围术期采取个体化的处理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老年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保障.

    作者:许广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