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斌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银杏达莫,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并就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2%、87.50%;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53.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6分(s=4.33)、6.18分(s=3.45),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26分(s=5.27)、10.88分(s=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恢复非常有益.
作者:肖功伟;杨光尧;彭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155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传统治疗加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的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油果糖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试验组,并观察两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总好转率.结果:试验组的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分别平均为2.25d(s=1.48)、3.02d(s=1.38)、1.70d(s=1.41),总好转率为94.1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可缩短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提高其临床疗效,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作者:盛曲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以两代抗精神病西药为主,这些药物可引起继发性闭经,其临床发生率较高.对此现代医学所采用的手段仍是以西药药物治疗为主,这虽可解决闭经问题,但都存在一定不足.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对于治疗抗精神病药引发闭经具有一定的成效,可弥补西药类药物的不足.
作者:刘桓;梅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文就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策略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8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予以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为9.09%,试验组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多数患者均可治愈,但易复发,而手术疗法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二者各有优势;因此临床中应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孙晓伟;邢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建立徽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复杂性肾结石280例,均行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结果:2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均I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其中32例Ⅰ期建立2个经皮肾通道,55例行Ⅱ期碎石.280例290侧患肾1次取净结石235侧,Ⅰ期结石清除率81.0%,总结石清除率88.5%.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结论:B超引导下mPCNL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文锋;赵洪青;张如钢;游小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1例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评价指标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有无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果:本组31例病例中,恶性病变19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深分叶、边缘细短毛刺、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而良性病变大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粗长毛刺、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丁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腹痛、腹胀时给予艾灸神阙穴后中药贴敷治疗,对比两组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 (x2=3.624,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x2=10.251,P<0.05).结论:艾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助于控制临床症状,调节脏腑,复发率低,远期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群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外科护士在全麻术后禁食禁饮时间方面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工作的66名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问卷对所有护理人员全麻术后禁食禁饮认知情况进行调查.观察不同护龄、文化程度以及职称护理人员的认知评分.结果:外科护士对全麻术后禁食水的认知率为53.03%.在不同文化程度护理人员中,本科及以上认知评分高,为90.29(s=2.88),中专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认知评分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职称方面,主管护师的认知评分为94.95(s=2.11),较其他两组均更高,初级外科护士数据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士对全麻术后禁食禁饮时间及相关知识方面认知率低,护理人员文化程度、职称等因素的不同会造成一定认知差异,还与工作强度、再教育等有关,应统一加强学习及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加强人文护理.
作者:何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文就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结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试验组予以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参照组予以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术中输血量少于参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参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王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心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eyer评价、巴塞尔(Barthel)指人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金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内固定与外固定的临床对比.方法:搜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分别应用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及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内固定组的Ⅰ期愈合率(100%)高于外固定组(89.1%),愈合时间短于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外固定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型、Ⅱ型、Ⅲ型粉碎性骨折的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内固定组Ⅳ型、Ⅴ型粉碎性骨折的腕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Ⅰ型、Ⅱ型、Ⅲ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选择内固定或外固定;而Ⅳ型、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则选择内固定能够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外力·孜依提;艾尼·克依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60倒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心理特征的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SAS和SDS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季文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全面术后护理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惠者66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惠者实施术后全面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护理中予以术后全面护理干预具有确切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1].
作者:李芳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值骨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活动范围评分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优良率为96.00%,治疗后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和活动范围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效果显著,该术式能稳定股骨头的内部环境,修复骨坏死部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立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联用奥硝唑治疗妇科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120例妇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他啶联用奥硝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联用奥硝唑治疗妇科感染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晓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老年病患者使用中吸痰器储液瓶及储液瓶塞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落实每天消毒1次,有效控制老年病吸痰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程,促进恢复.方法:60倒发生多重耐药感染老年病吸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接触隔离护理措施基础上,对照组对吸痰器储液瓶及储液瓶塞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2d消毒1次,观察组对吸痰器储液瓶及储液瓶塞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每天消毒1次.对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复查结果转阴(耐药菌检测结果阴性)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病吸痰患者其耐药菌复查结果转阴在15 ~ 20d病例为60%,对照组为26.67%,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情况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老年病吸痰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对控制老年病吸痰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程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桂庆芳;闻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8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与试验组(19例),以常规手段治疗对照组患者,试验组则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4.8%,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喜炎平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83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66%(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治疗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过往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每组36例,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护理之后的并发症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颅内压评分及治疗有效率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41.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护理进行干预,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减压充分,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抽选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的50例作为试验组,实施西医疗法的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疾病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疾病治疗好转率为94.0%,和对照组好转率的8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疾病治疗后的脑利钠肽数值为520.10(s=78.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147(s=78.6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借助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可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官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