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宇
目的:分析和研究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纽各69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给予颅内压监测;监测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情况对患者进行有创或无创颅内压监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将颅内压监测方法应用于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适时了解颅内继发损害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与改善患者的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浩;贺斌;刘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大鼠病理性疼痛建模,研究甲泼尼龙对大鼠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大鼠病理性疼痛建模,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3天做疼痛行为学指标、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结果:行为学观察发现两组大鼠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变化显著(P<0.05),而实验组MWT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纽术后MWT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术后3d测定的TNF-α、IL-6 和TGF-β1与术前比较,结果均显著增高(P<0.05);而实验组术前与术后3d测得的TNF-α、IL-6和TGF-β1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3d测得的TNF-α、IL-6和TGF-β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甲泼尼龙能显著降低炎症相关因子,从而减轻病理性疼痛,镇痛效果确切,可为该药应用于临床镇痛提供可靠的动物实验依据.
作者:王嘉争;肖继;王德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诊断中联合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宫外孕患者中,随机抽取93例(经病理检查或手术探查证实)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单用与联用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93例患者单用阴道超声共诊断出86例(92.47%),腹部超声共诊断出69例(74.19%),阴道超声+腹部超声共诊断出92例(98.92%);两种超声检查方式联用诊断率显著高于其单用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进行诊断,可有效避免漏诊、误诊等,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湿性愈合理念在皮肤擦伤患者的运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各类创伤合并皮肤擦伤患者80例,根据其入院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湿性愈合,对照组采用于性愈合.结果:试验组疼痛情况,愈合时间、愈合优良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性愈合理念在皮肤擦伤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邓小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病理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第1组采用腹部超声,第2组采用阴道超声,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第1组诊断符合率为73.33%,存在异位妊娠包块22例;第2组诊断符合率为93.33%,存在异位妊娠包块的例数28例.第2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第1组(P<0.05).结论:与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相比,经阴道超声诊断能够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具有检出率高的优点,是异位妊娠诊断的首选.
作者:施春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预防冠脉无复流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中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物使用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血流无复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TIMI 3级比例占93.02%,对照组患者血流TIMI 3级比例占82%,观察组患者血流无复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预防冠脉无复流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列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小细胞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小细胞性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特征,并采用En Vision法对所有患者展开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小细胞性骨肉瘤大多位于长管状骨及干骺端;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及钙化,并存在软组织肿块;组织学表现为小至中等的短梭形或圆形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并伴发花边状肿瘤性成骨;免疫表型情况为:vimentin、CD99及BCL-2呈阳性,Syn及S-100则呈弱阳性.结论:小细胞性骨肉瘤的在临床比较少见,在对该病进行诊断时,需有机结合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在提高诊断率的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王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原发性骨肿瘤患者采用置入假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进行膝关节原发性骨肿瘤治疗的患者30例,采用置入假体进行治疗,进行12个月的随访,分析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分别为8例优(26.67%)、18例良(60.00%)、4例中(13.33%),总优良率为86.67%,没有出现治疗效果为差的患者,术后12个月内随访共有2例(6.67%)出现并发症,为假体无菌性松动、断裂.结论:置入假体用于膝关节原发性骨肿瘤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作为一个有效的保肢疗法还能地降低局部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学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丙种球蛋白同光疗结合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重要性,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并采取必要措施纠正缺氧,避免出现低血糖及低体温的情况,试验组患儿在接受同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丙种球蛋白药物治疗,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每次给药1000m/kg,每天1次,速度为0.5ml/min,连续治疗3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及接受治疗后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试验组采用光疗联合丙种球蛋白护理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治疗后患儿血清胆红素较之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同时试验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光疗护理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用时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护理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有效地缩短了临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亚低温联合治疗脑出血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利用常规脑出血治疗方法的49例纳入对照组,采取亚低温联合治疗方法的49例为观察组,通过神经功能缺损(SSS)量表与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与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月后SSS评分10.64分(s=2.38),对照组14.87分(s=2.68).观察组治疗3月后ADL评分为77.2分(s=2.33),对照组69.41分(s=3.42),两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91.84%(45/49)高于对照组75.59%(39/4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治疗中,采用亚低温联合治疗方法,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也呈降低趋势,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郭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深入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救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呼吸机治疗.结果:经过救治,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倒患者,抢救成功18例(90.00%);其中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和血胆碱酯酶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中,通过洗胃、阿托品肌注综合救治并联合运用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沈兆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子宫颈病变的各阶段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单独感染与混合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究特定组合的HPV混合感染对子宫颈癌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以我院90例女性子宫颈标本为研究对象,按其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样本实施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HPV分型进行鉴定,分析HPV混合感染的情况.对两组间的优势比(OR)进行计算与分析,以检测特定HPV混合感染和子宫颈病变间的关联.结果:两组标本在混合感染的发生率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于单一感染,HPV68与HPV16混合感染会增加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或浸润性子宫颈癌(ICC)的患病风险.结论:高危型HPV病毒混合感染的患者,产生ICC或HSIL的风险高过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
作者:刘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分别给予传统护理途径和急诊护理途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急诊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康复效果(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复发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急诊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与康复效果(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抢救效率与康复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并总结其对策.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的护理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科的临床护理带教问题主要集中在新生儿、护生以及带教老师3个方面.结论:通过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刚性要求、加强对带教老师的知识培训以及明确分工,增强责任心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水平.
作者:王萍;陈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和泮托拉唑来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单纯使用泮托拉唑来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32(71.1%)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43 (95.6%)明显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 =9.680 0;P<0.05).结论: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和泮托拉唑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较好,治疗的安全性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振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患者心肺复苏中应用便携式(MCC)心脏按压器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急诊科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术进行干预,根据心肺复苏中心脏胸外按压的方法不同将其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徒手按压,观察组患者给予便携式心脏按压器按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48.4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5.0%(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心脏按压器在急诊科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东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126例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将其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为63例.B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A组则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可有效减轻损伤,提升治疗疗效,预后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陶光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电话随访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治疗的27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收集记录术后患者的死亡人数、并发症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际随访270例术后患者,围术期和出院后死亡16例,死亡率为5.92%;术后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且对没有基础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提示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雷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6年4月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12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13例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满意度评分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的围术期临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结果、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手术治疗阶段配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茂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