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郭碧如;成建钊
原发性肝癌(PHC)是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亦多见.近年来,随着各种辅助检查手段不断完善,B超、数字减影(DSA)、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用于临床,使PHC 的早期诊断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其治疗提供了良好时机,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刘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血管紧张素Ⅱ(AT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主要的促进慢性肾衰持续进展的有效物质[1],抑制ATⅡ活性的药物可以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已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IRA )是另一类ATⅡ抑制剂,目前开始应用于临床.但是ATIRA在肾脏保护方面与ACEI是否存在差异,目前看法不一.本课题选用肾性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ACEI(苯那普利)作为对照 ,观察了ATIRA(氯沙坦)对各种肾性高血压病人其血压、尿蛋白、肾功能的治疗作用,结果如下.
作者:蒋旭金;徐月明;叶中景;易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作者应用增视能-弱视增视训练系统(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开发的产品)对50例不同类型弱视患者进行训练治疗,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陶润平;甄兆忠;邓杏英;周惠慈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在治疗直肠癌的各种保肛手术中,就术后肛门功能的优良率而言,直肠前切术(Dixon)是理想术式.近年来,我国逐步推广应用双吻合器(double stapling de vice)完成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提高了盆腔内进行低位吻合的成功率.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双吻合器完成Dison术8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伟;陈勇;齐海智;胡辅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作者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腹膜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并与血液透析治疗相比较,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定国;郭碧如;成建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年来,应用放射治疗肝癌的报道逐渐增多,放疗对控制肝癌症状有着明显客观的疗效,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陆东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院自1988年10月以来对71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做了1 998次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E).现仅就几种较严重并发症的易患因素及防治报道如下.
作者:胡罗建;李山云;喻芳珍;邬书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各种新的治疗手段,使肝癌的疗效得到了提高.本院199l~1997年共收治HCC患者736例 ,作者针对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肝癌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永忠;李炳华;莫胜川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洛丁新和依那普利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等,但二者对肾功能的影响临床报道不多.本文用上述药物治疗90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并观察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
作者:胡绪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院自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肝损伤83例,其中71例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本文就其治疗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唐敏;陈鹏;廖瑞恒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缺铁性贫血(IDA)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在我国发病率相当高.本病既往常用硫酸亚铁治疗,但因其消化道反应大而使一些病人不能坚持治疗.近几年来,作者使用右旋糖酐铁片口服治疗IDA,,获得满意疗效,且副作用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红;王恩湘;卢美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自从1982年Marshal和Warren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研究,与Hp相关的胃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就有关儿科Hp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凌奇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门胆管癌早期不易确诊,就诊时大多已属晚期,失去了根治机会.本院 1988年2月至1998年11月共收治15例晚期肝门胆管癌,应用裙边式肝肠R-Y内引流治疗8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卫民;张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 病史患者,女性,68岁,因全身白斑16年,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伴剧痒5个月入院.1 6年前不明原因全身皮肤逐渐发生大小不等白色斑片,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5个月前头、面、躯干及四肢突然发生红斑、丘疹、水疱及大疱、瘙痒剧烈.入院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面、躯干及四肢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片,边界清楚.颈、腹部数个黄豆大小色素痣,无晕痣.躯干及四肢有环形、不规则形红斑及集簇小水疱,绿豆大小.散在大疱,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部分疱壁溃破形成片状糜烂,大量渗液.口腔粘膜无皮损.
作者:李干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提高对消化道息肉认识水平并积极治疗对消化道肿瘤二级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分析本院1996年以来内镜诊断的消化道息肉特征,并对其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下简称电切)和(或)微波治疗及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吕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脑卒中后的病死率、致残率都很高,患者不但有一系列躯体症状,还会出现各种情绪、行为变化,其中抑郁症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作者于1998年2月至1999年10 月应用黛力新(Deanxit)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48例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夏鹏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引流,大量胆汁由此丢失,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鉴于此,作者等自行设计双腔T型管进行胆汁内引流,自1991年5月至1999年3月经临床观察23 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永志;马超;许玉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 病史患儿,女,系第4胎,胎龄36周,平产,娩出时脐带绕手、脚1周 ,Apgar评分8分,羊水清亮,体重2 800 g.因其母有吸毒史,娩出后25 min送入NICU 观察.其母30岁,从1991年始吸海洛因,初用鼻子吸,3年前改为注射,每日3~6次(具体剂量不详),直至分娩前仍静脉注射海洛因.入科查患儿体温未升,呼吸40次/min,心率138次 /min.
作者:成霖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本院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治疗40例变应性鼻炎,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欣;孙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以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导致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为特征的综合征,它可伴发继发性纤溶或纤溶受抑.它是许多严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 其死亡率较高,属于临床医学中的一个棘手难题.近几年由于凝血学说的修正与生物医学科研不断深入,对于DIC的发病机制与诊治有了较大的突破,现将主要进展简介如下.
作者:贺石林 刊期: 2000年第05期